随着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数字身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如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面对这些挑战,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本案例旨在学科素养导向下,基于金陵微校平台,构建数智融合高质量信息课堂,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信息科技第四单元“保护数字身份”为基础,延伸自前两节课“认识数字身份”和“遵守网络礼仪”。笔者通过创设真实问题情境,以体验式探究任务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如何保护数字身份,促使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形成积极的数字安全意识和实践行为。
本课面向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乐于动手实践。因此,在教学时采用了多样的活动形式,以“做中学”“用中学”为原则,模拟真实的学习、生活情境。本案例教学中以主人公小智上网课为情境主线,首先,引出“拒绝连接风险Wi-Fi”;分析弹窗消息的真伪,关注账号被盗的潜在风险,引出重置密码的活动;关注生活中的二维码,强调便捷背后潜在的欺诈、病毒风险,培养学生对“不明二维码”的警惕意识。然后,在实践体验中感受国产杀毒软件的强大功能,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五个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内化理解如何保护数字身份,实现“防风险、保安全”的双重目标,共同守护信息安全。
【教学片段与分析】
★片段1:创设问题情境
师:各位同学,今天我们进行一次神秘的抽奖活动,你们将有机会赢得大奖!
指名学生上台抽奖。(第1次谢谢惠顾、第2次20元现金红包、第3次苹果手机一部)
师:恭喜你!刚刚中了一个大奖!你此刻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生:我现在非常激动!没想到今天运气这么好!
师:你拿到奖品以后,你最想做什么?
生:我想把手机送给妈妈,妈妈工作太辛苦了。
师:你真是个暖心大男孩,妈妈知道你有这份心一定特别感动!那我们就赶紧去领奖吧!
教师出示中奖链接网址(此链接页面需要学生填写姓名、年龄、手机号、身份证号、支付宝账号、银行卡号和收货地址等信息)。
生:(学生逐项填写完姓名、年龄、手机号栏)老师,我不记得自己的身份证号怎么办?
师:通过你已填写的资料,我已经知道你家人的联系方式,我现在就给你爸爸妈妈打电话问身份证号,好吗?
生:(学生开始犹豫)好吧。
在我正欲打通电话之际,台下有一位同学忍不住大声叫道:“不要打,这是个骗局,他是在骗你的身份信息!”
活动开始时,笔者出示了一张带有抽奖二维码的宣传单,引导学生扫描二维码并打开预先设计好的活动链接。通过抽奖软件、音乐、图片、二维码和中奖链接等多种数字工具,营造页面逼真的抽奖环境,引导学生进入紧张刺激的氛围当中。诱导学生参与,并最终自愿填写个人信息表。通过这一设计,学生能够亲身经历网络诈骗的过程,深刻理解网络风险的危害,并引发对数字身份保护的关注与思考,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片段2:警惕风险Wi-Fi
师:近期流感病毒肆虐,小智需要在家上网课,他连接无线网的时候,发现有很多的Wi-Fi热点,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选一选。
生:我选小智家的无线网。
师:没有锁的无线信号意味着什么?
生:没有锁的无线信号表示没有密码,意思是免费的无线网。
师:像这样没有密码的免费Wi-Fi不是更便捷吗?为什么不选。
师:同学们的防范意识很强,我们来看一段视频,了解免费Wi-Fi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播放微视频《免费Wi-Fi隐患多》)
新课标倡导真实性学习,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体验探究的过程中,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逐步发展数智素养。三年级学生都有连接Wi-Fi进行线上学习的经验,但对风险Wi-Fi的认识不够深刻。本环节创设了一个逼真的线上学习场景,让学生自主选择连接Wi-Fi,并引导学生思考选择的原因,这种情境化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主动性。之后,笔者通过提问和视频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警惕风险Wi-Fi,使他们意识到连接陌生Wi-Fi可能面临信息泄露和电信诈骗风险,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识。
★片段3:设置强密码
师:成功联网以后,小智开始上网课,这个时候却跳出一个弹窗消息,上面写着:小智你好,我是小文爸爸,刘老师让我收集班级同学的照片等资料。
师:这个时候,你准备怎么做?
生:我会问一下刘老师,是否让小文爸爸收集信息,再决定下一步动作。
师:让我们现场连线刘老师。
指名学生模拟小智:刘老师,您是否委托小文爸爸收集班级同学的照片等资料?
教师扮演刘老师回复:我没有委托,如果需要大家提交资料,我会在群中发公告,私信联系的很可能是骗子。
师:小文爸爸为什么发这样的消息?小文爸爸真的是骗子吗?
师:原来是小文的学习账号被盗了。骗子用小文的账号给同学发私信,从而骗取大家的个人信息。
师:我们来看看小文设置的密码,原来是她的生日,骗子轻轻松松便破解了。观察下面三个人,谁的密码最安全?
小慧:我的密码很容易记,是123456。
小文:我的密码是我的生日,是150622。
小智:我的密码比她们的都复杂,是qayx5148#,而且对我来说有特殊的意义,所以我有办法能记住。
生:小智的密码最安全,包含了字母、数字、特殊符号。
师:和小文一样,我们也拥有在线学习平台的账号,就是我们正在使用的金陵微校。金陵微校重置密码时,有这样的要求,请同学帮我读一下。
出示重置密码要求:
长度8~20位,必须含有:①大写字母;②小写字母;③数字;④特殊符号。
教师出示小文的身份资料及范例密码:Xw10403
@hh,并介绍设计思路。
师:请你根据自己的记忆方法为小文设计一个登录密码,在保障安全的同时也要方便记忆。
本活动顺延小智线上学习的情境,以弹窗消息引发学生关注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警惕意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数智技术,通过角色扮演、连线互动等方式展开师生互动、体验探究活动。依托金陵微校智能教学系统,实现课堂随机点名、密码重置任务一键发布等功能,有效提升课堂互动与测评效率。
教学活动注重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在体验探究中深入理解密码设置与保护的重要性。学生在互动和实践体验中不仅掌握了设置强密码的技巧和原则,还增强了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这种教学设计既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还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的提升。
★片段4:警惕不明二维码
师:网课结束之后,小智的妈妈回来了,她带回来许多快递,小智帮着妈妈一起整理,这个时候他发现快递包装袋上被贴上这样的二维码,上面写着:别拆,扫码必得5元!
师:这个时候,你想对小智说什么?
生:不要扫,贪小便宜吃大亏。
师:你很警惕,扫码以后,它会诱导你注册网站、下载App,耗费大量时间并出卖个人信息,只为拿到5元红包,得不偿失。
师:类似这样的免费礼品还有很多,有杯子、湿纸巾、刮刮乐……这些商品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会附带一个二维码。这些快递物品成本很低,却具有很强的迷惑性,不法分子大范围投递,以领奖为由,诱导受害人刷单实施诈骗。
师:下面请同学们来判断,什么样的二维码可以扫,什么样的二维码不可以扫。
(教师平板发布情境演练,学生在平板上完成练习。)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笔者通过模拟小智在家处理快递时遇到的情境,引发学生对不明二维码的警惕与思考。通过引用大量案例,教师向学生展示不明二维码可能导致的电信诈骗和个人信息泄露。
教学过程中,笔者使用金陵微校,在平板上发布情境演练,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判断哪种二维码可以扫、哪种二维码不可以扫,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学生对二维码背后可能存在的风险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片段5:实战查、杀病毒
师:你知道的杀毒软件有哪些?
生:360安全卫士、腾讯管家。
师:你在什么场合看到别人使用这些杀毒软件?
生:学校的机房、班级的电脑上、家里的电脑上。
师:教室机是公用电脑,更容易被感染病毒,更加需要安全软件实时保护。
教师演示使用360安全卫士查杀教室电脑,引导学生观察软件主页面。
师:观察360安全卫士的主页面,你发现杀毒软件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安全服务?
生:木马查杀、电脑清理、系统修复、优化加速。
师:(出示电脑体检分数)这个时候,你还觉得教室电脑很安全吗?
生:不安全。
师:(出示系统监测数据)360安全卫士耗时
检测了 项内容,发现了 项问题,一键优化以后,安检分数从 至 。
师:360安全卫士是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安全软件,它功能强大、界面简洁、操作便捷,除了电脑端、还配有平板端、手机端,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实时保护。请同学们担任家庭数字安全推广大使:
1.检查家中手机、平板、电脑是否安装杀毒软件,如果没有,请及时安装。
2.选择任一设备进行病毒查杀,并完成活动记录表(如表1所示)。(学生拍照上传金陵微校探究墙)
2.选用的安全软件:_______。
3.“全盘查杀”活动,用时________,共扫描_____
_______项,发现问题_______项。
4.我的电脑体检分数从______分变为_____分。 活动评价 我能熟练查杀病毒保障设备使用安全。 ☆☆☆☆☆ ]
在本活动中,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杀毒软件和相关场景,激发学生对于网络安全的关注和学习兴趣。通过出示电脑体检分数和系统监测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教室电脑存在的安全问题,并借此向学生介绍360安全卫士这一国产杀毒软件的强大功能和友好界面。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展示,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杀毒软件对电脑安全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的网络防范意识。
课后,笔者邀请学生担任家庭数字安全推广大使,在家中检查设备安全状况并进行病毒查杀,深化学生对网络安全的实践经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反思】
“保护数字身份”这一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数字身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保护自己的数字身份。在课程设计上,笔者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了丰富的活动形式,以“做中学”“用中学”为原则,在数智技术的支持下,充分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依托金陵微校智能教学平台,创设生动逼真的活动情境,在互动体验、探究实践中,让学生直观理解网络风险,提高学生数字身份保护意识。
1.从“情境”向“境脉”跨越
传统的情境教学,教师为完成课堂任务,一节课会出现“一课多境”的情况,情境之间没有连续性、关联性,任务的驱动效果往往大打折扣。而“境脉”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设置一个具有一定情感感召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场景,并以这一场景为课堂教学的脉络,串联起整个课堂的教学活动。在本课例中,笔者以主人公小智上网课过程中多次遭遇信息泄露为情境主线,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在连贯的情境脉络下,学生能够逐步了解并应对信息泄露和网络欺诈的风险,从而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安全意识。
2.信息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本课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依据课程标准,整体规划活动内容,创新学习方式,联系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创设故事情境,使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深入理解和应对网络风险,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例如,在片段2中,通过视频展示免费Wi-Fi的隐患,引发学生对网络安全的思考和警觉,培养学生主动保护数字身份的意识。在片段3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密码设计练习,掌握设置强密码的方法,树立定期修改密码的意识,符合课程标准对“信息隐私与安全”的教学要求。
3.注重数字经验的实践探究
本课例注重数字经验的实践探究,不仅强调知识的传授、技能的习得,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和应用能力。例如,在片段4中,通过新闻案例和8hc+icOc8nuZBVVigkr3Jg==二维码扫描演示,学生认识到不明二维码背后可能隐藏的网络欺诈风险,培养学生识别和防范不明二维码的能力。在片段5中,学生通过使用杀毒软件进行病毒查杀和定期维护,不仅提升了数字技能,还培养了对数字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为学生在未来的网络环境中更加安全地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4.数智技术支持下的融合课堂
本课例中,笔者依托金陵微校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合优质数字资源,促进人机融合教学的展开。课前,利用金陵微校平台中的课程包功能,笔者提供了丰富的数字资源,如网络安全手册、数字身份保护指南、图文版的社会新闻、微视频等,引发学生对网络安全问题的思考和关注。课中,金陵微校平台的智能评估和反馈功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建议和反馈,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后,笔者借助金陵微校平台的“探究墙”功能,组织学生完成“为家庭数字设备查杀病毒”的任务,进行网络安全话题的在线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反馈,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在线互动和交流。
金陵微校平台在本课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数字资源和智能工具,促进了教学过程中的人机融合,为构建数字安全的教育环境提供了重要支持。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将继续致力于挖掘平台功能,探索、创新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为目标,努力打造更加丰富、高效、贴近学生需求的高质量课堂。
编辑:孙守春
作者简介:秦芬(1992—),女,汉族,江苏无锡人,本科,小学信息科技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创新与应用、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信息安全教育与伦理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