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当代语境浅析综合材料在现当代陶瓷艺术中的运用与创新

2024-10-08 00:00:00陈伉
艺术大观 2024年18期

摘 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当今新材料、新技术、新观念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背景下,陶瓷艺术创作的新形式不断涌现,为现当代陶瓷艺术创作注入新内涵。在传统陶瓷艺术创作中,仅以泥土材料作为其主要的创作材料,因此在成型方式和艺术表现力上较为单一,而现当代陶瓷艺术则突破传统陶瓷艺术固有观念的桎梏,通过对基础创作材料的探索与试验,在创作过程中引入多种新型复合材料,使其艺术呈现方式具备先锋性、实验性和当代性,逐步向当代艺术的创作观念靠拢。笔者将在当代语境下,以综合材料运用为视角,针对现当代的陶瓷艺术实践,分析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语言,并进一步探讨综合材料在现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由此揭示现当代陶艺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综合材料;现当代陶瓷艺术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4)18-0-03

一、基本概述

回望过去,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的查阅,可见陶瓷艺术较早的且较为显著的创新与变革,来源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家米罗和巴勃罗·毕加索,其中,米罗注重对材料自身美感的发掘,创作出差异化的肌理效果,带有略显怪异和幽默的外部形式特征;而毕加索则善于在器皿上运用“化妆土”(一种白色泥浆,施加在未烧制的陶瓷表面,用于装饰)进行装饰,再在上面进行创作,令那些自然淳朴的绘画风格与装饰风格在传统陶土的映衬下,呈现出具有现当代艺术特征的独特美感。在此之后,另一位现代陶艺艺术家,世界现代陶艺的开创者之一彼得·沃克斯(Peter Voulkos)受到毕加索的影响,在20世纪50年代发起了名为“奥蒂斯革命 ”(Otis Revolution)的陶瓷艺术新思潮运动,标志着现代陶艺的正式发端。与其并驾齐驱的另一位现代陶艺家八木一夫与铃木治、山光田等人成立的走泥社(Sodeisha)将陶艺从纯粹的实用主义中抽离出来,走向了更为纯粹的当代艺术创作。这些艺术家主张将瓶口封起来,进行全新的陶艺试验。20世纪的陶艺家开创性地将综合材料介入传统陶瓷艺术创作实践中,使得陶瓷艺术呈现出更为独特的视觉体验,也因此丰富了陶瓷艺术的形式语言,促使综合材料在现当代陶瓷艺术中获得新延展。

二、综合材料在现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大众审美和艺术需求不断变化,陶瓷艺术家寻求在创作过程中突破和创新,而综合材料介入陶瓷艺术创作当中,为这项视觉化的艺术创作活动提供新助力。与传统陶瓷艺术不同的是,现当代陶瓷艺术不再注重实用性和单一的材料使用,表现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受到当代艺术思潮的影响,现当代陶瓷艺术更为着重体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思维、观念;其个性化意味更加深重。综合材料介入陶瓷艺术创作促使许多之前毫无关联的物与物之间构建起了联系,在已有的创作实践中,陶瓷艺术家尝试使用金属、木料、天然纤维、石料、皮革、化学纤维等材料与泥结合,这些材料与泥的碰撞拓宽了陶瓷艺术的形式语言和表现空间,进一步丰富了陶瓷艺术的视觉感受和艺术张力。

多种新型复合材料在陶瓷艺术创作中的实际运用所带来的感受和视觉体验都是截然不同的,例如,形态不一的石料在陶瓷艺术创作中的运用给人以斑驳、破碎感,纤维材料的介入加强了泥料的可塑性和延展性,麻、植物种子、动物皮毛、树木等自然纤维介入陶瓷艺术创作中进一步增添了作品的自然生态感,而再生纤维、合成纤维、无机纤维等这些化学纤维的介入体现的是工业文明发展与艺术的有机结合。纤维材料介入陶瓷艺术创作使得其陶瓷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趣味,这得益于纤维材料具有多孔性的特征,在烧制过程中极大避免了排气不畅问题和易碎特征,除此之外,艺术家使用纤维材料减轻了陶瓷作品的重量以及增强了作品的空间延展性和可塑性。

作品《Ceramics_in_D_minor》(见图1)①是土耳其陶艺家Funda_Baysal所创作的现代陶艺作品,整件作品形态细长,色调以暖红色为主,通过上下环绕式结构和颜色渐变,让作品外观具有节奏感,而这件陶瓷艺术作品同样也是纤维材料与陶瓷结合所做,从材料角度来看,这件作品以人造纤维作为主要创作材料,从具体的创作手段来说,艺术家使用泥浆将其浸透,待表面泥浆干透成型,再通过多次覆盖达到一定厚度,而后进入窑炉烧制成型,最终作品呈现出多孔结构,具有纺织品质感,整体来看,该作品如纺织物包裹,整体色调偏暖,这都给人温暖、柔软的感觉,可见综合材料的运用使得作品本身视觉体验和观看者本身心理感受产生变化。

作品《小院黄昏系列之五》(见图2)②是中国陶艺家包伟的陶艺作品,其作品灵感源自俯视角度下客家土楼同心圆的形式美感,作品以拉坯成型为主,与风化木头相结合表达了一种规则感和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同心圆的建筑结构是家族凝聚力的外化表现,木头的融合增加自然造物的温度感和归属感,陶瓷与木头两种材料的融合在这件作品中表现得恰到好处,作者在两种材料中寻找了平衡点,两种材料互补展现了作品的张力和生命力。

以上案例,只是众多运用综合材料在陶瓷艺术领域实践的案例之一,单一的陶瓷材料已无法满足当代艺术家对于创作的需求,通过综合材料的运用,陶艺家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和情感,使作品更具个性和独特性。

三、综合材料在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中的创新体现

现如今在陶艺作品创作中,将陶土与种类繁多的材料结合使得其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在陶土中混合一些可溶性材料使其产生肌理效果。相对于传统的造型语言来讲,现当代较多陶艺家对于在陶土中混合其他材料改变陶土特性,如此产生的偶发艺术效果,最终为作品增添了神秘感。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委会主任白明在《陶艺,面向未来的创造——浅谈“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陶瓷作品展”》中谈道:陶艺家利用陶瓷材料表达他们对社会、对自身、对传统、对时代的独特看法,不再局限于固化方式进行创作,极大地释放了陶瓷艺术从材料、工艺、烧成到人的情感等诸多方面的诠释空间[1]。

在现当代陶瓷艺术作品创作中也不乏看见玻璃与陶瓷结合的优秀作品,玻璃和陶瓷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其艺术语言的表达却截然不同,玻璃给人透明、纯洁、透亮的感觉,而将玻璃结合在陶瓷作品中,丰富了作品的形式感。当代陶瓷艺术与玻璃的结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玻璃当作陶瓷釉料,在烧制之前研磨投入陶瓷作品中,跟随高温熔化,再冷却过后与作品结合,有色玻璃进一步增加了作品色彩的丰富度;二是玻璃通过冷加工处理与陶瓷艺术作品结合,这种冷加工处理方式相对第一种热加工来说,无论是造型处理还是结合形式方面都更为便捷,经过冷加工处理的玻璃通过粘贴或放置在陶瓷作品表面起到装饰的作用。上述两种对于玻璃材料的运用是当今玻璃与陶瓷结合实践的主要艺术创作方式。

此外,综合材料的运用还促进了陶瓷艺术的科技化发展。陶艺家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综合材料进行加工和处理,从而创作出更加独特和精致的作品。例如,利用3D 打印技术可以制作出更加复杂和精细的陶瓷结构;利用数字技术对综合材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可以实现更加精准和高效的创作过程,同时,3D打印技术还能够使用多种材料,如陶瓷粉末、塑料等,为陶艺创作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选择。现代陶艺与3D打印技术的结合,不仅突破了艺术的创作边界,同时赋予了作品新的时代内涵。

四、综合材料在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中的创新意义

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材料革命兴起,材料的运用无处不在,艺术创造也是如此,朱力为在《现当代陶瓷艺术中玻璃材料的探索》一文中说道:现当代陶瓷艺术中对材料的探索是不可或缺阶段,艺术家需要有对材料敏锐的感知力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以材料的特性作为媒介将对材料的特殊感受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2]艺术家以全新的思维方式通过材料的运用,多角度多维度地表达自我的观念,在当代语境下新材料创作出的陶艺作品带来了新的视觉体验和审美情趣,进一步丰富了多元化的审美体验,为陶艺视觉形态提供更多可能性,有助于发掘和展现陶艺的魅力。

此外,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也为综合材料在陶瓷艺术创作中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和思路。陶艺家可以通过借鉴其他文化中的艺术元素和创作手法,将其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语言。这种跨文化的创新实践不仅有助于推动陶瓷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也有助于增强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例如,在中国现当代陶瓷艺术各类展览作品中可以看出,有一部分创作者受到国外陶瓷艺术家的影响和启发,无论是作品形式还是成型方法,都受到全球化影响进而得到融合发展。

陶瓷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李艳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以陶瓷为例》一文中提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生活的产物,离不开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处处体现着一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也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 活 ”的显现[3]。

在非遗传承的脉络中,陶瓷技艺以其独特的魅力,绽放出璀璨的光华。综合材料陶艺作品,巧妙地将不同材质与陶瓷相结合,打破了传统陶瓷创作的局限。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不仅运用了陶瓷本身的质地与色彩,还与多种复合材料结合,使得作品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元的视觉效果。这种跨界的尝试,不仅拓宽了陶艺作品的表达形式,也为陶瓷非遗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综合材料的介入连接了传统陶瓷与现代陶瓷,展现了陶瓷艺术的无限可能,为当今陶瓷非遗传承提供了新思路。

总之,综合材料在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中的运用与创新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将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理念融入陶瓷艺术创作中,创作出更加独特、丰富和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五、结束语

在当代陶瓷艺术创作的广阔天地中,综合材料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这种重要性的体现,首先表现在极大地丰富了陶瓷艺术的形式语言和表现空间。以往,陶瓷艺术多以单一的材质和传统的工艺手法为主,形式较为固定,表现空间有限。然而,随着综合材料的引入,陶艺家得以在创作过程中融入各种新材料、新技术,使得陶瓷作品在形态、色彩、质感等方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综合材料的应用不仅为陶艺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还极大地拓宽了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和视野。陶艺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工艺手法和审美观念,而是敢于尝试新的材料组合和技法创新,将不同的材质、工艺和观念融入陶瓷作品中,从而创作出具有独特魅力和时代特色的作品。此外,综合材料的运用和创新还使得当代陶瓷艺术展现出更加独特和丰富的艺术魅力。通过将不同材质进行巧妙的组合和搭配,陶艺家能够创作出具有独特视觉效果和触感的作品,使观者在欣赏过程中获得全新的审美体验。同时,综合材料的运用也使得陶瓷艺术在表达主题和情感时更加深入和细腻,触动观者的心灵。因此,综合材料在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中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当代艺术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期待未来更多的陶艺家能够不断探索和创新,将综合材料更好地融入陶瓷艺术创作中,为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这一过程需要陶艺家具备开放的思维、敏锐的洞察力和扎实的技艺基础。关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陶瓷艺术的影响和推动,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和技术,并将其运用到创作实践中。同时,陶艺家还具备独特的审美眼光和创新精神,勇于突破传统束缚,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和个人风格的陶瓷作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文化的发展,综合材料在陶瓷艺术创作中的运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相信,未来的陶艺家将能够充分利用综合材料的优势,创作出更多作品,为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白明.陶艺,面向未来的创造:浅谈“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陶瓷作品展 ”[EB/OL].(2019-12-08)[2022-02-21].https://news.gmw.cn/2019-12/08/content_33383537.htm.

[2]朱力为.现当代陶瓷艺术中玻璃材料的探索[J].陶瓷,2024(04):31-33.

[3]李艳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以陶瓷为例[J].青春岁月,2018(09):227.

作者简介:陈伉(2002-),男,江西宜春人,本科,从事陶瓷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