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漆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基因。在众多大漆工艺品中,首饰是一个尤为重要的类别,当今时代飞速发展,首饰品创作已成为社会的新兴产业,充满了无尽的可能和潜力。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漆艺饰品的发展进程及环保材料在漆艺饰品领域的应用,并结合《漆“生”》具体漆艺饰品设计案例加以论证,展示以果壳材料为载体的创新漆艺首饰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漆艺饰品;首饰设计与工艺;果壳艺术
中图分类号:J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4)18-00-03
一、国内漆艺饰品的起源与发展
漆艺是中国独特的传统艺术瑰宝,作为三大传统的工艺美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对自然材料运用的聪明才智及独特东方审美的见证,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基因。从出土的早期文物来看,漆艺饰品早已出现,多为漆器妆奁制品。大禹时期,妇女们绾头发用的漆木簪、春秋战国时期的首饰盒以及“买椟还珠”的故事,都从侧面印证着漆艺饰品早已出现在历史中。1975年在湖北江陵凤凰山秦墓出土的漆绘木梳(如图1所示)、篦各一件,大小一致,且在梳与篦的上方弧形处均有彩绘的人物画。那个时代的生活状态通过梳子上的歌舞与饮宴漆画展现出来,让我们得以想象古人生活方式的历史变迁[1]。
西汉时期,漆艺饰品也得到过印证。例如,图2所示的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漆纱帽,是西汉时期的产物。这顶纱帽长24.4厘米、宽26厘米、垂翅长8厘米,被盛放于油彩双层长方漆奁内。其制作过程是将纱编织好后斜覆在模型上,辗压出初具簸箕状轮廓的帽形,再加嵌帽框的固定线,然后多次涂刷生漆在经纬线上。经过漆艺修饰后,纱帽耐久性强,尽管时光流逝,依然保持原有的光彩。
唐朝时期,各种文质齐平、光滑如镜的螺钿镶嵌漆器逐渐兴起,尤其是铜镜漆背螺钿,形式多样、纹样丰富,成为这一时期的艺术瑰宝。例如,1957年在河南陕县后川唐墓出土的云龙纹嵌螺钿漆背铜镜,现所藏于日本正仓院[2]。
明清时期,漆艺与其他民间工艺百花齐放,作品质感更加精巧细腻。例如,清代宫廷中的描金彩漆菊花纹嵌玉如意,用材十分考究,做工精致轻巧,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彩漆和描金的装饰效果,使其成为重要的宫廷仪礼及室内陈设品。然而,清朝末期,社会动荡不安,经济萧条,百姓生活艰苦,漆饰品的生产力迅速下降,陷入没落。这一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眼看着即将消失在世界的滚滚潮流中。
二、当代潮流品牌化漆艺饰品
随着非遗文化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当代漆艺发展迎来新的机遇,漆艺发展开始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漆艺作品呈现复兴之势,迅速地萌芽发展。
当代漆艺饰品品牌层出不穷,将传统工艺与镶嵌、莳绘、螺钿等技艺相融合。一改传统单一的造型,不断推陈出新,以小巧精致,容易佩戴为主,紧跟当今时代潮流[3]。
例如,知名高奢品牌梵克雅宝于2004年与日本艺术家箱瀬淳一联袂打造呈献一系列漆绘胸针,对典藏元素——蝴蝶进行全新诠释。该系列首饰作品先在法国制成融合黄金、白金、珍珠母贝和钻石的蝴蝶,后运往日本由箱瀬淳一先生运用漆艺,将莳绘(金、银粉)和螺钿等元素融汇到作品中,该系列完美印证了梵克雅宝对传统技艺及艺术大师的推崇,以精致的漆绘蝴蝶作品展现世家的悠久传承和传统漆艺的完美融合(见图3)。
此外,中国绛州剔犀髹饰技艺“何漆坊”,一家以传统工艺“云雕”为主的品牌企业也颇受业界关注。其创始人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创办了“何漆坊”,出品了一系列由传统改良的云雕漆艺饰品。这些漆艺饰品从材质、工艺到造型、装饰都加入了一些现代元素,更加符合现代市场的需求。例如《遇见系列》首饰,将黑红特制大漆在胎体上有规律、有层次地反复髹涂积累。经过成千上万次的调整修正后,其层层漆面回旋生动,流转自如。
三、当代艺术家及其环保材料艺术化漆艺饰品
当代漆艺的发展以传统漆艺为基础,不断引进新材料。随着绿色环保新思潮的涌入,环境保护话题愈演愈烈。艺术家受到新思想的启发,将木制、螺钿、塑料等一系列新型环保材料融入漆艺创作,呈现一系列创新漆艺首饰作品。
费博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其2017年《丝叶·葫芦胎漆艺发饰》系列作品中,就实现了环保材料葫芦壳与漆艺工艺的美妙结合,并获得2017“工美杯”创新设计大赛银奖等多项荣誉。该系列的灵感来源于葫芦生长形态的自然美感。费博认为,从实用功能出发来设计发饰,以葫芦天然的有生命力造型语言来替代人为创造的刻意造型,采用“一半人为一半天成”的自然理念,赋予作品生动有机的活力。并辅以大漆材料进行塑形、创造,结合金银粉、螺钿、珍珠等综合环保材料进行修饰[4]。
独立首饰人赵祎采用环保的乌木为主材料,通过让大漆与木质肌理之间慢条斯理的 “洽谈”,展现大漆下美丽的木质肌理,创作出一系列充满温度的漆艺佳作。
四、《漆“生”》果壳漆艺饰品设计实践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消费者愈发注重物质享受。女性无疑是最庞大的消费群体,首饰对于女性来说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普通的首饰已经无法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因此设计者需要融入新元素来牢牢抓住消费者。笔者由此联想到花生果壳,花生果壳寓意丰富美好,是大自然赠予的天然材料,它的自身纹理也可作为首饰肌理,自然美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笔者利用废弃果壳为主材料的漆艺肌理创新,既实现了废弃果壳的再生及可持续艺术发展,也适应当下时代环保主流,顺应大众趋势,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一)灵感来源
首先,花生富含深厚的文化与传统内涵,象征着吉祥幸福,被称为“利市果”“长生果”,深受全球人民喜爱。可以说,花生不仅是一种普通的农作物,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扎根在人们的生活中,滋养着人们的灵魂。其次,花生的天然形态各异,每个造型都各不相同,纹理更是千奇百怪,夺人眼球,为首饰的造型带来了更多的趣味性与可能性,更让笔者充满好奇心地想要去探索无限的可能性[5]。
(二)设计与实验流程
《漆“生”》果壳漆艺系列首饰使用“花生”作为主要基底,寓意保持青春,生生不息,也寓意着希望所有的女性都能永葆青春与活力。同时,饰品选取花生果壳为基础形态,将果壳结构重组实现艺术领域新的重生——故该系列命名为“漆生”,“生”既是花生,也是永不腐朽的生命。
笔者通过对花生形态、质感及纹理的观察提取,以花生果壳的起伏为基础,对其进行固态造型的解构和重组,打造出充满起伏流动美感的首饰作品。运用漆工艺的髹饰技法,以果壳的天然纹理为装饰,既贴合当下环保观念,也更凸显首饰的外形层次感,充满自然形式的美感。
在具体的呈现中,笔者致力于思考如何在保留花生果壳自身的起伏感的同时,确保重组结构的灵动性,展现出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通过调研多种灵动感艺术品造型,经过多版设计稿的推敲和否定,最终敲定了首饰的设计造型。果壳组合各不一致,有序分布,疏密有致,整体造型生动协调。
在完成设计后,笔者开始进行实体构建。但花生壳轻薄易碎,稍有不慎便会失败。在不断试验的过程中,笔者对每种材料都进行了深入考量,胶水由一开始的UH胶水改为白胶、木工胶,最终选择了先用冷链接后用生石灰抹平连接处。经过大漆髹饰、风干、打磨,笔者故意在打磨中凸显花生果壳自然的纹理。自然纹理与光滑漆面形成鲜明对比,同时表层大漆颜色与底漆颜色的对比,更加丰富了视觉上的层次感,纯粹自然地展现首饰的独特美感。
(三)作品展示
该系列最终由三件漆艺饰品组合呈现,分别为胸针、项链及戒指。
如图4所示《漆“生”》果壳漆艺饰品经过大漆髹饰、自然风干、不断打磨,凸显出花生果壳自然的纹理,不需要加以复杂他物进行额外修饰。果壳表层透出的自然纹理与光滑漆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质感,同时通过表层大漆颜色与透出的底漆颜色对比,看似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完美地融为一体,对比的反差感更加丰富了视觉上的层次感,纯粹自然地展现首饰的自然形式美感。
参考文献:
[1]徐婕.清宫藏红漆描金花卉纹嵌玉如意的保护修复研究[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22(04):80-86.
[2]吕海军.蝉元素在漆首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23.
[3]费博,王凯飙.漆首饰造型方法研究[J].中国生漆,2021,40(01):31-35.
[4]陈嫣然.漆艺元素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0.
[5]张瑶.现代漆艺饰品探究[D].山西大学,2018.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漆果壳可持续创新艺术设计”(项目编号:202311842037X)。
作者简介:童颖欣(2003-),女,浙江衢州人,本科,从事饰品设计研究;应枝(1996-),女,浙江杭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金属工艺首饰创作实践及首饰创作中综合材料应用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