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背景下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24-10-08 00:00:00朱重阳林国铭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4年9期

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应用智能制造模式来降本增效、迈向产业链中高端的意愿突显。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相应的工作岗位和人才技能要求同步提升,对应产业发展需求,传统专业亟须随产业升级而加速升级。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产业结构呈现新格局,为此,各个阶段的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也应运而生。

专业群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到新阶段,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结构性变化而进行的专业改革,是专业建设动态调整的延续,是专业发展对社会的自我适应,而中职专业群建设是对高职专业群建设的自动承接。课程建设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素材,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构建符合产业需要、体现职业特征、满足应用需求的专业群课程,是落实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是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专业群课程建设要突出中职教育的基础地位

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颁布实施,明确规定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法律依据。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起始阶段,其专业群课程设置要凸显基础性,奠定其基础地位;要从全局考虑,搭建专业群课程的基础构架,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要从课程衔接着手,中高职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要从功能角度考量,服务于职教高考制度。

1.中职专业群课程建设应突出中职的教育功能

近年来,中职学生升学意愿日趋强烈。随着职业教育学历通道的贯通,中职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学段,应凸显其基础阶段的教育属性,奠定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基础和合格的文化基础,为学生进一步的成长成材打好扎实的根基。在专业群课程建设中,应通过提炼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的共同需求以及专业群映射的岗位群的共同能力,设定课程标准,建设课程资源。专业群课程建设既需要为学生接受后续的教育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做好基础能力建设与学习心理建设,又需要为学生进入应用型高等教育机构相关专业继续学习打好扎实的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的文化基础。

2.中职专业群课程建设与高职专业群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

从专业群的角度,通过专业群隶属大类,进行中高职专业课程标准的系统性规划和专业教学内容的一体化设计,可以保障专业课程教与学的承接与连贯,从而使中等职业教育在应用型人才的系统化培养中真正发挥好基础性作用。专业群课程体系可以通过一体化设计,实现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中职阶段聚焦基础岗位能力,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考虑学生在职业学习中的扩展性与延续性;重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能力,体现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理念。

3.中职专业群课程建设要服务于中职发挥职业基础教育功能的职教高考制度

中职专业群课程建设要服务中等职业教育实现职业基础教育功能的职教高考制度。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转向职业基础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升学路径已被打通。一方面,职业本科院校要以中等职业教育学生为主要招生对象,招生比例应进一步扩大,招生途径应进一步多元化,特别是鼓励中高职衔接培养,倡导学生对专业的认同,鼓励毕业生从事专业或者专业相关的行业,另一方面,普通本科院校的技术应用专业应鼓励招收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张健,2022)。《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并根据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比例。为了保障人才选拔的有效性、公平性,要加快构建与普通高考平行的科学、公开的职教高考制度,并可通过把部分职教高考科目向普通高中学生开放,作为其高考的选考科目之一,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横向融通(曾小波,2017)。

二、专业群课程建设要彰显中职教育的产业化特征

服务产业是职业教育的根本遵循。专业群是围绕区域核心产业以及延伸产业链而进行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地方”特征。以区域产业为基,以产业化思维为引,推动专业群课程建设融合发展,专业群建设才能迸发出顽强的生命力。

1.专业群课程建设要对接产业

产业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服务对象。开展产教融合,构建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的课程,才能够培养出服务产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中职学校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多个类似专业的专业群,其建设初衷是基于地方产业进行差异化建设,力争一校一品牌。

提炼专业群课程元素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围绕区域核心产业以及相关产业链,提取职业岗位群中的知识、技能,梳理岗位群中的技术规范、工艺标准,以此奠定专业群课程建设基础。推动专业群课程知识和技能群的产业化融合建设,使专业群人才培养的质量紧密对接并满足区域核心产业的发展需求,为人才的培养与产业需求之间的有效衔接奠定坚实的基础。

2.专业群课程建设要体现职业

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一定是适应经济社会的,掌握与职业相匹配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是学生成长的基础,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学生成长的动力,两者相辅相成。

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既是职业教育的特征,又是职业教育的目标和前提。基于学生情况、地区文化、地域经济状况,从专业群对接的岗位群中的技术技能链出发,将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职业适应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成长要素有效融入课程体系,注重学生职业品质的培养与提升,培养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

3.专业群课程建设要满足应用

职业教育面向的是应用,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要突出职业能力的应用属性,其知识和技能的落脚点应在专业群所服务的产业。基于服务产业的专业群课程设计,其知识和技能要找准行业应用,加强行业实践,增强职业体验,实现精准育人。专业群课程设计既要满足现有产业的知识技能需求,又要关注行业动态,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主动服务未来行业发展。

三、专业群课程建设要体现模块化构架

专业群是为适应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快速转型带来的岗位结构和能力素质要求变化,对接产业链岗位需求。按“产业背景相同、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就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实现协同发展”的原则构建(周建松,2020),因产业而建,直接服务于产业。专业群课程开发应当遵循专业群构建的原则,致力于培育能够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型人才,掌握基本的职业能力,关键的职业核心竞争力,拥有持续的职业发展潜力,构建具有共享特征的基础课程模块、具有方向特征的专业课程模块、具有拓展特征的方向课程模块。

1.专业群课程建设的共享特征

专业群课程建设的共享特征体现在基础课程平台的一体化设计,具体包括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基础课程平台对接的是职业基础能力,是面向专业群对接产业的职业门槛,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础。基础课程平台的设计既要考虑群内专业的普适性,达到资源、设备共建共享的目的,又要通过整合各专业领域的资源优势并全面服务于产业发展,确保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基础稳固,并为专业群结构根据产业的转型和发展趋势进行必要的灵活调整奠定坚实的基础(朱重阳,2021)。

2.专业群课程建设的方向特征

专业群的构建基于动态适应产业需求的理念,与职业岗位群体相对接,通过系统化的专业发展规划,实现各专业间的协调进步和独特发展,以增强对产业变化的响应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专业群课程的设计反映了各专业的特色,体现了职业岗位群体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具体培养要求,针对产业中的特定领域和职业岗位进行有针对性的核心能力培养。通过这种方式,专业群不仅培养了具备专业特定技能的人才,也满足了人才职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在专业群的框架内,不同专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反映了职业领域的合理分工原则。通过为特定的职业岗位群体提供服务,每个专业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功能,有效地迎合职业岗位对人才的多层面和多元化的需求(李国兵,2020)。

3.专业群课程建设的拓展特征

在传统的专注于单一学科的教育体系中,教育过程主要着眼于传授特定的技能和专业知识,而较少关注培养学生在职业生涯中所需的多样化能力和灵活适应性。这种局限性导致学生难以全面理解职业领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而影响了他们职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张俊义,2021)。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专业群课程的开发应当遵循全面能力培养的原则和系统化的方法论,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对课程体系进行综合设计和优化。

通过专业群的建设,可以实现专业资源的整合和跨学科人才培养的优势,设计灵活的课程体系,强调能力的培养。同时,开发具有跨领域特点的职业发展课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和职业目标,选择跨专业的学习路径,这不仅有助于拓展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视野,还能增强他们在不同职业岗位之间的流动性和适应性,从而更好地满足产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四、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

1.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对应性

专业群面向大湾区西岸核心城市中山,对接中山市先进制造业,聚焦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等区域高端产业转型升级过程带来的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以复杂零部件的智能制造、智能制造单元在智能工厂中的运用与维护为主攻方向,围绕产品生产实施过程中的智能设计、智能加工、智能检测、智能管理等环节,对接数字化设计、精密加工、协同制造、智能产线运维、精益生产管理等技术链,进行人才培养和技术革新(图1)。

2.“2平台+3模块”能力递进课程体系

基于“三岗四接五双一贯穿”德技并修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四接”原则,深入企业调研,解析岗位任务,确定专业群的课程体系,把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对接到课程中,构建“2平台+3模块”能力递进课程体系。2平台为人文素质平台+专业基础平台,是群内共享课程和必修课程。3模块为专业核心能力模块+专业方向模块+素质拓展模块,学生可结合职业方向和兴趣自主选择课程,支持学生技能交叉、复合发展,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图2)。

专业群持续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将证书培训内容融入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与技能等级考证有机结合,在必考本专业所对应技能等级证书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考取其它课程的技能证书,探索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

五、结语

通过建立“2平台+3模块”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实现基础课程可共享、专业课程可互融和专业拓展课程可互选,课程与岗位、竞赛、证书有机融合,课程平台对接“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职教高考”,专业群资源共享共建,各专业之间既有相同的技术技能基础,又具有各自的技术方向,也具备密切的相关性,达到专业群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