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的传统乐器,同学们会想起什么呢?是古筝、琵琶,还是笛子和箫呢?在我国众多的传统乐器中,有一种乐器的声音温柔醇厚、优雅恬静,让人一听便陶醉其中,那便是——古琴。
作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弹拨器乐,古琴在神州大地上的千百年流传中,逐渐形成了多种流派,主要分布在岭南首府广州及其周边地区的岭南派古琴艺术即为其中之一。
古琴艺术(岭南派)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府文化的代表之一。本期,让我们跟着“非遗”传承人一起领略这门古老艺术的独特魅力,聆听余音袅袅,绕梁不绝的古琴佳音。
南迁而来的岭南古琴
岭南古琴真正源头在宋代。南宋末年,元军入侵中原,宋帝从现今浙江杭州近郊的临安,南迁至冈州的崖山,一批中原琴谱随之流入冈州,即今天的广东新会,由此对广东的琴学带来促进发展。
在后来的几百年中,广东琴学昌盛,琴人辈出,如明代南海大沥人邝露、明代新会人陈献章、明代南海沙贝人陈子升、陈子壮等。
明代大思想家、新会人陈献章,人称白沙先生,雅好古琴。由他收集整理的《古冈遗谱》,传遍岭南大地。他的藏琴“沧海龙吟”现存广东省博物馆;“寒涛”现存广州市博物馆。
沁人心脾的“非遗”佳音
A8bB0jT2eRRVuc7T6wqQ3Q==古琴的外形与古筝相似,音色却与其的明亮有别。一方桐木,七根丝弦,轻轻弹拨古琴的琴弦,琴音在指尖缓缓地流淌,或悠远、或沉静、或苍古,或细腻。古琴的演奏营造了清、微、淡、远的意境,沁人心脾。
古琴一弦多音,音域宽广,达四个八度之多;演奏手法复杂多样,能奏出上千种不同音高与音色的变化形态。
极具岭南特色的传统名曲有:《碧涧流泉》《渔樵问答》《怀古》《双鹤听泉》等。这些琴曲的演奏手法与其他流派有很大区别,充分体现了岭南琴派古朴、刚健、爽朗、明快的特点。
古韵悠扬绕校园
海珠区昌岗东路小学重视艺术教育,秉承“全面发展,培养兴趣,古琴见长,艺文同彰”的教育理念,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积极推动岭南古琴传习活动的开展。
学校已成功申报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成立“古韵飘香”古琴小社团,邀请专业老师授课,已传授学员100多人,培养了多名岭南古琴的优秀小传承人。
学校将岭南古琴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中华礼仪培训、古诗词学习相结合,让学生与古代文人墨客“对话”,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学校修建2间古琴专用教室,多渠道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如每学期举办家校“岭南古琴大讲坛”;在各类校内活动中编排古琴合奏、古琴吟唱等表演节目。
近两年,学校“古韵飘香”古琴小社团公开展演20多次,深受好评;参与区级以上艺术类竞赛屡获殊荣。目前,学校成功申报“广东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通讯员:李嘉杰 杨青桦)
我与岭南古琴的故事
记得初学古琴时,我很喜欢《沧海一声笑》这首曲,但我总是弹不出音,手指还被琴弦磨出了水泡。我一度想放弃,可是,社团的小伙伴们都坚持练习,我绝对不能当掉队的那个人!于是,我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弹,一个小节一个小节地攻克。过了一个月,我终于将这首曲顺利地弹下来。
—— 三(1)中队 王艺菁
二年级的时候,古琴老师让我尝试弹古琴。一把手放到琴上,我就觉得古琴的七根弦很特别,而且它的音色低沉,给人一种特别的空灵感,这让我深深地被吸引。就这样,我坚持练习古琴五年,克服无数困难,终于能够从容地走上大舞台,赢得观众的掌声。
——六(3)中队 李英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