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49年,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即将于4月展开渡江战役,蒋家王朝摇摇欲坠,看到大势已去的南京政府,提出“划江而治”的构想。幸好,毛泽东主席识破了他们的诡计,一声令下,“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值得骄傲的是,我的父亲杨小亭参加了渡江战役。
2023年9月20日上午,我和韩吉祥、李新县、成光华等一行4人结伴驾车,行驶在宿州市去合肥市的路上,追寻父亲的战斗足迹。父亲杨小亭(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第十一军三十二师直属山炮连副排长,曾在安徽省枞阳县参加过渡江战役。
车外阳光灿烂,道路两边秋色正浓,车内激情澎湃,一路欢歌,一路笑语。《渡江战役纪念馆》张开双臂,迎来了远道而来的北方客人。
一、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
我们参观了位于合肥市滨湖新区最南端的《渡江战役纪念馆》。纪念馆主体建筑体现了水与战舰的主题,主馆犹如两艘乘风破浪的巨型战舰,行驶在水面上,舰首指直南方长江。
走进诺大的纪念馆,我们才了解到:
渡江战役,自1949年4月20日起至6月2日止,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华东、中原军区部分地方武装共100余万人,以及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组成的先遣兵团12万人。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及总前委的密切配合下,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陆海空三军联合组成的长江防线,夺取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攻克了全国经济中心上海,解放了杭州、武汉、南昌等城市,以及苏南、皖南、浙江大部,闽北、赣东北、鄂东南的广大地区,歼灭国民党军共43万余人。渡江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政府“划江而治”的迷梦,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反动统治的覆灭,大大加快了全国解放的进程。
二、父亲的回忆历历在目
淮海战役胜利后,部队在安徽省阜阳西南的倪庄进行休整、整编,为进军江南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1949年2月,父亲杨小亭所在的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第八旅直属山炮连,整编为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第十一军三十二师直属山炮连。陈锡联为第三兵团司令员,曾绍山为第十一军军长,何正文为第三十二师师长。渡江战役的军事部署、物资准备等全面展开。
父亲所在的第三十二师首先进行了渡江作战的动员。打完了淮海战役后,一些同志产生了回家的想法,认为我们的任务完成了,几年来辛辛苦苦、拼死拼活的,该回家种地娶媳妇了。当时流行谚语: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父亲当时也产生了回家种地的念头。山炮连通过开展诉苦“三查”(查思想、查斗志、查纪律),提高觉悟,使全体官兵意志高昂,一致表示不管是和是战,我们都要“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肃清江北之敌,开辟渡江阵地。国民党第四十六军及安徽省土匪一部,控制安庆及其北和西的潜江、太湖等,伸出警戒部队,企图阻止我军接近江岸,并破坏、劫持江北船只阻止我军渡江。
第二野战军刘邓首长命令:第十一军为先遣军,于3月6日从阜阳出发,4月1日,占领了安徽省枞阳县枞阳镇至前江口段,是渡江进攻阵地,为渡江扫清了障碍。
阳春三月,正是莺飞草长、鲜花竞放的美好时节,位于长江下游北岸,安徽省中部的枞阳大地,处处呈现出绿树含烟,如诗如画的无限风光。
这一天,通往枞阳县沿江地带的道路上突然热闹起来了:战马奋蹄奔驰,炮车、辎重车川流不息;徒步行军的战士们身背钢枪,唱着嘹亮的战歌阔步向前;成千上万的民工们推着小车,抬着担架,浩浩荡荡地跟着大军向南挺进。
父亲和战友们对这一带比较熟悉。一年前,当时第三纵队跟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就在这一带作战,现在整编成第十一军后,补进了大批新参军的战士,充实了武器装备,加强了各级党的组织建设,可谓兵强马壮,势在必得。
抓紧临战训练,苦练水上作战本领。父亲的战友们北方籍战士多,进抵江岸后,看到滔滔长江水“无风三尺浪,有风一丈高”,部分干部战士产生了畏难和恐惧心理。部队开展了“谈水、学水、练水”活动,组织干部战士到江岸“看水”,了解长江真实面目,打破长江的神秘感。在内湖、夹江中进行游泳、登船、乘船和练习在船上开炮等“试水”活动。
炮兵编组,组织有效火力保障。第三兵团组织各军、师的榴弹炮、山炮共100余门,统一组成炮兵群,统一指挥,确保火力保障。
加强观察和侦查,掌握敌情、了解水情。父亲所在的山炮连,派父亲带领观察员观察长江对岸敌阵地情况及变化。
当时船工和水手,面对对岸敌人有大炮、水雷、飞机、军舰等武器装备,产生了畏惧情绪。江水无风三尺浪,我们船小不能过江。总之对渡江失去信心,死的危险威胁着每个人。有一天,敌飞机在我军藏船的内湖轰炸扫射,许多船民抱头大哭,连饭也不吃了。
父亲的战友们和船工同吃、同住、同练,对有特殊贡献的船工,给他们立功、授奖,送喜报;给船工家中送粮、送菜;给患病的船工家属看病、送药。深深感动了广大船工。他们纷纷传技术、出主意,决心把部队送过长江去。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21日16时,第二野战军集中300余门火炮开始轰击南岸。父亲所在的炮兵阵地射出的炮弹,直扑对岸的安庆市陈家坟敌阵地碉堡群,1号暗堡、5号暗堡、7号暗堡被消灭,每发炮弹都打在敌人的暗堡上。
17时,我第十一军三十二师突击队的船只从铁板洲出发,向对岸登陆地点大坝渡口急速前进。
这一带江面宽1500多米,从军事角度上看不适宜于强度,上游的前江口江面较窄,便于强渡,但国民党军在南岸设防严密,北岸又受到安庆敌军的牵制,所以不能选为渡江突破口。而大坝渡口是敌军两个建制部队的结合部,因江面宽,敌军只摆了一个连的把守。
经过多次侦查,我十一军曾绍山军长决定出奇制胜。
炮击开始后,我十一军在前江口摆上十几艘小船,敌人误认为解放军将从这里渡江,集中炮火向前江口射击。我十一军三十二师在铁板洲登船,沿夹江进入长江主航道。当敌军醒悟过来,已经来不及改变部署,我十一军三十二师突击队迅速过江,在炮火的掩护下,只用了15分钟就到达了南岸,占领了大坝渡口。
说老实话,在渡江之前,有些干部战士的心情是相当紧张的,毕竟渡江作战是生平第一次,在江面上无处隐藏,也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起初把渡江看得非常神秘,夸大了困难,此次快要过江时,还有的干部思想上没有扭转过来,说什么“砂锅捣蒜一锤子买卖”。当船进入长江,敌人的机枪开始向我方射击时,百十只船毫不紊乱。船行半江中,敌人炮火稍猛烈一些,大家的情绪越发高涨起来了,没有一个怕死的,没有一只船改变方向,我们每只船上的机枪都向对岸猛烈扫射。以前信心不足的干部战士被这些场面所感动,信心增强了,突击队意外的顺利登岸,占领了陈家坟敌阵地。
父亲所在的三十二师直属炮兵连也紧跟其后,在铁板州登上回来的船。船身上弹痕累累,留下许多光荣的创伤。船老大和水手们满面红光,胜利地笑着招呼大军继续登船,冒着敌人的炮火,横渡长江。
战至21日夜21时,第三兵团已有16个团过江。守备安庆的国民党第四十六军一七四师,弃城南逃,已溃退到殷家汇附近。
我十一军曾绍山军长要求:要做到三猛(猛追、猛打、猛冲),三快(眼快、手快、脚快)的战术指导思想。命令:三十二师和三十一师协同作战,加快追击速度,形成钳形之势,围歼敌一七四师。
敌一七四师是国民党的一支嫡系部队,也是我十一军的老对手,当年第三纵队挺进大别山时,与其有过多次交锋。此刻,官兵们听说要追敌一七四师,根本用不着动员,大家顶风冒雨,跋山涉水,向着殷家汇奋勇追击。
22日傍晚,追击了70多里山路,在一个叫鸡公岗的镇子将敌一七四师包围。
战至23日拂晓,我三十二师后续部队相继赶到,一起展开猛攻,除少数敌人漏网外,大部被歼,俘敌副师长以下官兵5200余人。
父亲的战友们高兴地说:“仇敌相逢眼更红,一鼓作气打冲锋,消灭了一七四师,多年的恩怨一扫空!”
不凡的表现,使得父亲杨小亭荣获解放军第三十二师渡江作战战功一次。
三、寻找父亲渡江的渡口--铁板洲
我们一行驾车,沿着父亲渡江作战的足迹,从阜阳去叶家集、桐城、安庆,到达枞阳县枞阳镇,在长江北岸大堤上行走,看到宽阔的长江,波涛汹涌的江水,滚滚向东流去。
我们冒雨来到枞阳县铁铜渡口,乘船渡过长江的夹江,进入长江中的江心洲铁板洲。
我们登上江心洲,进入崇阳县铁铜乡政府,一位姓陈的同志接待了我们。自我介绍:“我们是河北来的,来寻找父亲第32师解放军战士,1949年4月强渡长江的出发地铁板洲。”老陈同志说:“我们脚下的这个江心洲就是铁板洲。是一个铁铜乡,东西约4公里,南北约2.5公里,有4个村,1.1万余人。铁铜乡位于枞阳县西南,距县城1公里,由铁板洲、铜板洲、玉板洲构成了长江中下游泥沙冲积而成的江心洲,以境内的铁板洲、铜板洲两洲首字得名,又称铁板州,今玉板洲由于崩岸基本消失。铁板洲洲头是铁铜沙滩,旅游胜地。听前辈人讲,解放战争时,第二野战军就是从这里强渡长江的。”
我来到了父亲打过长江去的渡口铁板洲,心情非常激动!
我们还来到铁铜沙滩。长江滚滚东流烟波浩渺,很奇怪,它在汹涌前行时,却要不时的搁下几个小沙洲,我们所在的铁板洲就是其中之一。
沿途杨树参天耸立,滩边还有几棵老水桦,三两人家,粉墙黛瓦的民舍。
我们在铁板洲洲头(铁铜沙滩)的沙滩上寻觅,仿佛看到了75年前,父亲和他的战友们乘着木船,冒着炮火“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这沙洲也很怀旧吧?曾经的繁华、热烈和成熟,全沉淀在这沙子里,淡化成流逝的岁月。
我已年过花甲,高兴得居然像个孩子,脱掉鞋袜,在这千顷沙滩上跑出一串连绵的脚印,也算是沿着父亲的足迹留下了我的印记。
我们追寻父亲的足迹,寻找父亲的军魂。充分感受到了父亲一代老八路身上具有的革命忠诚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精神,这四种精神归纳起来,本质就是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就是父亲的军魂!军魂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