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自然资源部集中通报了2024年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发现的80个违法违规重大典型问题。其中,有10余个案例均涉及乡村旅游问题。
近年来,随着市场下沉、需求升级的大众旅游时代到来,越来越多的游客愿意奔赴郊区、乡村休闲观光,感受安静美好的乡村生活带来的别样旅游体验。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地方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发力点,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动能。
然而,乡村旅游不仅是一道发展命题,还是一道生态命题、安全命题,决不能建立在牺牲生态环境、牺牲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综观这些案例,有的随意将流转耕地用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开发,有的擅自改变设施农业用地用途用于休闲旅游,有的明目张胆在核心景区内建设宾馆、招待所,还有的在整改后又死灰复燃……种种违法违规行为冲击耕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危害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此风不可长,必须坚持“零容忍”。
统筹好发展与保护从来不是一件易事。面对一些乡村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交叉重叠等现实问题,如何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考验基层治理智慧和决心。地方政府应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增强定力、放远眼光,理顺乡村旅游发展的工作体系,坚决避免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切实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让乡村发展含绿量更高、含金量更足。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业态,有望为乡村旅游再添“一把火”,也可见乡村旅游正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机遇期。除了要立足资源禀赋,突出特色优势,还要加强全链条监管,守牢底线红线,才能切实抓住发展机遇,让乡村旅游走得更好更远。
(摘自《南方日报》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