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舞台上,“非正式外交”并不鲜见,最著名的莫过于中美之间的“乒乓外交”。那么,你听说过“电影外交”“桑拿外交”吗?
“电影外交”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与苏联的关系处于调整变化的微妙时期。然而,当时两国几乎断绝了官方交往,因此在外交方面相互间很难进行正式交流,更无法传递信息。在这种特殊背景下,“电影外交”就应运而生了。
所谓“电影外交”,就是指中方外交部苏欧司和苏联驻华使馆之间各安排两名联络员,以借放苏联影片为名进行定期接触,沟通某些信息。譬如,双方开始酝酿改善关系时,苏方十分着急,想加快进程,中方通过这一渠道转告对方:不能急,要“小步走”。
在借还苏联影片时,双方联络员也可以进行自由交谈。双方联络员起初在对方大使馆接待室内见面,后来改到外面的中餐厅见面,宴请地点都不重复,双方边吃边聊,更加自在方便。
1982年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去世后,安德罗波夫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他对改善中苏关系的态度较为积极,主动提出要派主管经贸的第一副总理阿尔希波夫访问中国。开始时,我方对此没有回应。为了促成这一重要访问,苏方通过“电影外交”渠道向我方放风,强调苏联新领导人是真心要改善对华关系的,而且指派这一人选也是考虑了各种因素:阿尔希波夫曾担任苏联援华专家总顾问,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认识陈云、李先念等老一辈中国领导人,可以借此机会进行高层接触。我方联络员报告领导后,中方答复同意。
可就在访问计划将要实施的前一天,苏方突然以“技术原因”为由推迟访华,引起我方强烈不满。此时,苏方又通过“电影外交”渠道透露:苏方对华政策没有改变,只是因中越边境武装冲突升级而暂时推迟。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阿尔希波夫访华终于在1984年底成行,并取得了很大成功。正如苏方当事人所说,“电影外交”积极推动了两国关系“解冻”的进程。
随着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持续多年的“电影外交”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桑拿外交”
1994年至1996年,中国前驻俄罗斯大使馆公使,前驻乌克兰、波兰、哈萨克斯坦大使周晓沛在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任公使期间,为加深与俄罗斯朋友的关系,定期邀请他们到使馆洗桑拿浴,除俄外交部主管局同事外,有时还包括总统府官员和新闻界朋友。在热气腾腾的桑拿房中,双方都赤裸、放松,没什么“秘密”可言,谈话内容更为充实丰富,彼此也更容易坦诚相见,让人印象深刻。
在莫斯科工作的两年半时间里,周晓沛公使先后与俄罗斯外交部主管局的别雷、阿法纳西耶夫、莫伊谢耶夫三位局长一起洗过桑拿。最让他感动的一次是俄外交部朋友还在桑拿房为他举行了隆重的五十岁生日庆祝活动。阿法纳西耶夫局长正式宣读装在红皮夹子里的生日贺词,并送上一大包特殊的生日礼物——桑拿专用桦树枝条。
2006年,莫伊谢耶夫作为俄罗斯总统特使访华,专门邀请曾在莫斯科一起工作过的中方老朋友到俄罗斯餐厅聚会,并倡议成立“老朋友俱乐部”,定期见面交流。从此,双方又开启了新的民间友好交往渠道。这些老外交人不仅每年定期相聚畅叙友谊,而且以建言献策、时评讲座、著书立说等形式,满腔热忱地为新时代中俄关系传递正能量。
(摘自《鲜为人知的“非正式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