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滥挂牌”,基层有喜有忧

2024-10-01 00:00:00胡锦武熊家林
党员文摘 2024年18期

牌子多到挂在食堂、不挂牌将影响考核排名、为方便而“就近挂牌”……部分地方基层单位门口挂着密密麻麻的牌子,不仅占用空间,也束缚了基层干部做事的手脚。

基层之累:挂牌子就是压任务

一段时间以来,“滥挂牌”现象成为困扰基层干部、牵扯其精力的一大障碍。

中部某省一名基层干部说,她曾在某乡镇人民政府注意到,每个办公室都挂着至少两块牌子,显得拥挤不堪,甚至有一块产业扶持办公室的牌子因空间不够,被挂在了食堂。

为何一些部门爱往基层挂牌子?

发牌子就是发任务,挂牌子就是挂责任。有的挂牌行为是把本该上级职能部门承担的工作压力往下转嫁,让本该“扮配角”的基层组织挑起主角的“担子”。

一名村支书说,当地村委会以前挂着剪纸协会、诗歌朗诵协会等30多块牌子,甚至供电部门等单位也在其村委会设立窗口,要求帮忙催缴费用、协调工作。牌子挂上后,相关事务也随之而来,让仅有的5名村干部疲惫不堪。

“对上级挂牌单位得罪不起又应付不来,有时连为村民上户办事的时间都被挤占了。”这名村支书说,村民来电求助时,村干部经常因困于杂事,只能回复“忙完就来”。久而久之,村民认为村干部敷衍应付,甚至产生不信任。

不挂牌就是不重视,新牌子就是新机制。有基层干部反映,有的部门为彰显其重要性,或是为突出某项新机制,就会在基层挂个牌、设个站,甚至将挂牌行为与对基层的年终考核挂钩。

基层之治:把不必要的牌子摘下来

针对“滥挂牌”现象,中央三令五申禁止,各地也积极行动,加以整治。

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建立了减负专项机制,由县委书记担任负责人。上级部门想在基层人民政府挂牌,需按流程向“减负办”申请审批。

南城县建昌镇花楼下村党支部最多时曾挂了30多块牌子,如今减到10多块。村支书李新明说,挂牌权上收后,效果明显,村干部可以腾出更多时间为村民服务了,“去年以来,我入户的次数增加了三分之一,化解大的矛盾纠纷8起”。南城县“减负办”负责人蔡洋说,2023年以来,南城县摘掉了1382块牌子。

湖北省荆门市20余个职能部门组成联席会议逐项梳理,明确规定40项村(社区)主办主责事项、72项协助办理事项,以及不得以任何形式要求基层组织承担的负面清单。同时,对全市村(社区)职责范围外的各类挂牌展开全面清理,全市1342个村、238个社区累计清理各类牌匾23491块,清退事项134项,每个社区平均少挂了10多块牌子。“墙上的牌子减少了,社区的工作事务更清晰了。把相关职责交还给职能部门,确保‘专业人办专业事’。”荆门市白庙街道七一桥社区党总支书记严云峰说。

基层之忧:“隐性挂牌”加重负担

摘牌减负并非简单“一摘了之”,一些基层干部也有自己的忧与盼。

为降低挂牌成本,有的地方采取“活动式挂牌”,在办公室门口设置3个空栏,以抽换卡片方式替换牌子。有基层干部担忧,“活动式挂牌”可能成为基层“隐性负担”。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增写了对“工作中搞层层加码、过度留痕,增加基层工作负担”等行为的处分规定。李新明等基层干部建议,探索长效监管机制,防止挂牌反弹,一方面要对“滥挂牌”现象设置高压线,另一方面要鼓励群众参与到挂牌的监督中来。

此外,还有基层干部建议,可对挂牌实施动态管理,定期对挂牌机构进行评估,确保其持续挂牌符合基层服务和发展的需求。对于不符合基层需求的挂牌机构,应及时调整或撤销其挂牌资格。

(摘自《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