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荣臻:遇空袭下刀子也不能动

2024-10-01 00:00:00王祖远
党员文摘 2024年18期

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决定,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进行阅兵和群众游行,隆重庆祝新中国诞生。同时,聂荣臻被确定为阅兵总指挥。

“一定要下最大的决心搞好,尽可能搞出高水平来”

虽然三个月前队列训练已在各个部队展开,可在一起集训的时间仅剩下短短的一个月,火烧眉毛啊!聂荣臻不顾疲劳,多次主持召开阅兵工作会议,三番五次去部队集中训练的先农坛、北苑、黄寺等地亲自指挥训练。毛泽东指示:“我们历来主张慎重初战,这次阅兵也是初战。开国第一次嘛,告诉同志们,一定要搞好,不许搞坏。”

毛泽东的指示更使聂荣臻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聂荣臻,深知从前线打仗转到在直线加方块的操场上走队列,对于流血负伤、战功累累的指战员们来说,无疑是一次新的严峻考验。他一定要在开国大典上,让领袖和人民检阅一支队列整齐、步伐一致、军姿庄严、仪容威武的人民解放军军队。

聂荣臻是一位具有大将风度的高级指挥官,他对方队的领导语重心长地叮嘱:“别小看这些事,一旦马匹摔在天安门城楼下,装甲车开不动,整个阅兵不就乱了套吗?我们打了几十年的仗,打下了江山,这次阅兵,一定要下最大的决心搞好,尽可能搞出高水平来。”

聂荣臻还对着装提出要求:绑带取消,符号、臂章、帽花要按规定佩戴。为了万无一失,聂荣臻决定在开国大典前进行两次大规模的预演。午夜,聂荣臻提前站在寂静的天安门城楼上,一动不动地看完受阅部队的全部预演,并仔细纠正了存在的问题。忽然,聂荣臻想到了一件至关紧要的事情。他威严的声音划破夜空,在受阅部队每一个人的耳边震撼:“在这里,我要向大家发布一道死命令,正式阅兵那天,万一发生空袭,不能动,下刀子也不能动!天安门广场几十万人民群众在看着我们,我们能做到吗?”

“能——做——到!”干脆、响亮、整齐的回答响彻云霄,聂荣臻疲惫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意。

展示良好的军人风采,是他们送给新中国最好的礼物

临近开国大典的一天晚上,聂荣臻安排了一次群众演练。广场上安装了各种各样的灯,把整个广场照得如同白昼。然而,几十万人因为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大型集会,心情又激动又好奇,队伍渐渐乱成一锅粥,只见人山人海,四处都是陌生的面孔。稀里糊涂乱挤乱碰,不少人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深夜,聂荣臻眉头紧锁,与工作人员围坐在一起苦思冥想,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混乱的场面……时针已指向凌晨3时,忽然,有人轻声地提议:“能不能在天安门广场的方砖上编上号?”

聂荣臻的眼睛刷地亮了。与此同时,负责组织群众场面的肖松也一拍桌子站起来:“有了,把我们在图纸上的队形用乳白灰浆画到广场上去,编上号码,跟各领队分好哪支队伍站在几号方砖上,对号入座,乱不了!”

难题迎刃而解,聂荣臻布满血丝的双眼依然炯炯有神,他轻轻地说:“现在奖赏你们两个小时的睡眠。”

肖松笑着说:“总指挥,先保存这份奖赏吧。等开国大典结束后,我要跟你讨三天三夜的睡眠,连梦都不做。但是,现在不行啊!”

聂荣臻哈哈一笑:“没问题,大典过后奖你睡七天七夜。”他深深知道,这些天来,我们的战士和工作人员实在太累了,但他们没有一个叫苦叫累。在他们心中,展示良好的军人风采,是他们送给新中国最好的礼物,而对他们最好的奖赏莫过于睡一个安稳觉了。

是啊,年过半百的聂荣臻何尝不渴望睡一个囫囵觉呢!

心里比刚刚打完一个大胜仗还要舒畅

激动人心的一天终于到了。1949年10月1日中午,聂荣臻匆匆吃了几口饭就去检查受阅部队了。在开国大典录音带的开头一段,便是聂荣臻的讲话:“大会全体注意,不要喊!注意!注意!注意!今天首都全体军民各界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大会,现在准备开会,请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同志宣布开会。”

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接着,毛泽东扭动电钮,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军乐声中,54门礼炮齐鸣28响,把开国大典推向了高潮。

开国大典的重头戏当然是阅兵了。在聂荣臻总指挥的陪同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检阅了各兵种部队。接着,受阅的部队分列经主席台前由东向西前进,以海军方队为先导,接着一个步兵师,一个炮兵师,一个坦克师,一个骑兵师相继跟进。在阅兵式中,全场掌声像波浪一样,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

看着受阅的部队井然有序地通过天安门前,聂荣臻深深地吸了一口长气。在这万人欢腾的节日里,没有谁比他的心情更紧张了。现在,他终于胜利地完成了党中央和毛主席交给的任务,心里比刚刚打完一个大胜仗还要舒畅。

(摘自《党史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