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自己,不止“浓”与“淡”

2024-09-30 00:00:00杨恩浩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24年9期

当“自我”的小船驶向“生活”的大海,一个问题便从每个人的内心生发——该以何种态度来面对生活的惊涛骇浪?循着问题,发掘共鸣,一群“孤独的心”在交流中相互发现并且发现了彼此相似的回答,不禁感到一种归属感……于是,天地间有了“浓人”“淡人”之别。

这种“网络标签”是在渴望身份认同的心理作用和网络交流新形势的共同驱使下形成的二次创作,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在当下生活中“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成长,以及对扮演新人设、被归入新人设的高涨热情。而在我看来,当众人掀起的人设狂欢逐渐隐去后,还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亟待回答——“浓”“淡”之后,我们得到了什么?

倘若用一位名人给“浓人”站台,那应该是尼采。“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浓人”就像是生活的“舞者”,他们用热烈张扬对抗疏离感,又仿佛时刻站在山巅为一切呐喊,不仅用自己的方式搅动生活的静默,更是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存在。

“浓人”的情绪外放有时会被认作偏执,一如鲁迅对尼采的评价:“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世界上大抵不存在绝对的道理,“浓人”也是如此,在与他人的相处中不能放任情绪,去阻碍事情的理性解决。

与“浓人”相比,“淡人”兴趣寡淡、情绪平淡、社交冷淡,遇事主打一个“还行”。“淡人”之“淡”就像是一种朴素的生活哲学,诸事变转激荡,而我心如止水。

一个“淡”字,颇有一种清心寡欲的意味,是个人认清自身局限,借“淡”重构人生后得到的“强大”,或者说“内心强大”。“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淡人”用另一种方式,完成了对这句话的生动诠释,即以平淡示人liqi51+OPwz3qcW0kf/BOA==,克服时代的乱流,于是能更自如地追寻自己的兴趣与独立。

做“浓人”还是做“淡人”呢?“浓人”热情张扬、积极向上,却也更易受伤;“淡人”懂得与世界和解,却也可能走向淡漠的极端,造成一些浪漫的缺损。

但通过先前的叙述,我想两者应是可以调和的。因为生活的画卷不是单一色调的,我们的一言一行,好比生活的笔墨,无时无刻不在勾勒生活的图景,在持续探究“浓”“淡”的搭配后得到生活的新姿态。倘若你在生活中收获的不是内心的宁静而是孤独,那么试着“浓”一些,或许就是出路;倘若你在纷繁紧迫的生活中寻不得自我的满足,兴许“淡”一点会让你更坦然。

“浓人”与“淡人”终归只是集体意识活动的交流产物,终将会被新的标签风潮取代,但有心人若能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想必就有了自知之明,就能在生活之海中乘风破浪,抵达理想的彼岸。

指导教师:尹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