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沉浸式体验微项目化作业设计策略

2024-09-30 00:00:00吴小莉
天津教育·上 2024年8期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关注学生的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从而真正掌握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通过作业设计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沉浸式体验微项目化作业设计相关理论,其次以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作业设计为例,说明了沉浸式体验微项目化作业设计步骤,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种创新的作业设计方法,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深入探索数学知识,提升学习效果,从而推动深度学习实践,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沉浸式体验微项目化理论分析

(一)沉浸式体验

沉浸式体验是一种全身心投入、全方位感知的学习方式,旨在将学习者带入一个特定的环境和情境中,让他们在深度参与和实践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习者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更是环境的参与者和体验者,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微项目中,沉浸式体验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微项目作业设计了一系列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特定的体验中。这种沉浸式体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机会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通过与环境的深度互动,学生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时间的存在,从而培养时间管理能力和时间意识。沉浸式体验是一种富有成效的学习方式,它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二)沉浸式体验微项目化作业设计

沉浸式体验微项目化作业设计是一种创新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它巧妙地将教材中的数学问题融入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体验、感受、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这种作业设计模式不仅深受学生喜爱,而且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科素养。这一设计模式的核心在于“微缩”,即在目标、内容、时间和任务等方面都进行精细化的设计。在微项目化的方式下,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从而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魅力和应用价值。

在沉浸式体验中,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他们可以通过动手实践、查阅资料等方式,自主地探索数学知识,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的作业模式相比,沉浸式体验微项目化作业设计更注重实践性和探究性,它减少了大量的书面作业,增加了实践探究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乐趣与挑战。这种作业设计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有效地提升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学科素养。

沉浸式体验微项目化作业设计是一种富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它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和实践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掌握数学知识,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科素养。这种作业设计模式值得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二、沉浸式体验微项目化作业设计

(一)沉浸式体验微项目化作业目标设计

沉浸式体验微项目化作业目标设计是整个作业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决定了作业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设计作业目标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确保目标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同时,教师需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目标设计中,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提升核心素养。本文以三年级上册“时分秒”单元为例,来设计沉浸式体验微项目化作业,该作业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时间、理解时间,培养时间量感,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和珍惜时间的习惯。

1.真实体验,深入理解“秒”。

教师让学生实际操作电子计时器或机械秒表,真实地体验每一秒的流逝。通过完成一系列有趣的挑战,如“10秒内完成拼图”或“30秒内跳绳计数”,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秒”这一时间单位的实际长度。这样的活动旨在让学生不再将“秒”仅仅看作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能够真实感受到它的存在。

2.观察生活,建立“分”与“秒”的联系。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如煮一壶水、完成一道数学题或读一篇小故事所需的时间,并尝试用“分”和“秒”来描述这些时间。这样的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分”与“秒”之间的联系,让他们理解一分钟包含多少秒,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用这些单位来估算时间。

3.感受时刻,理解“经过时间”。

通过观察和记录一天中不同时刻的太阳位置、学校铃声的响起等,学生将感受到“时刻”的存在。同时,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任务,如“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拼图”或“在10分钟内完成跑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理解“经过时间”的含义。这样的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时刻”和“经过时间”的直观认识。

4.珍惜时光,培养良好的时间习惯。

教师设计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一分钟阅读挑战”或“定时整理书桌”,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从而感受到时间的宝贵。这样的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珍惜时间的习惯,让他们学会合理地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在完成一系列有趣而富有挑战性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将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时间的流逝和时间的价值,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来安排自己的时间。

(二)沉浸式体验微项目化作业任务设计

任务设计是沉浸式体验微项目化作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为了确保任务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教师需要紧紧围绕核心知识点进行设计,并融入真实的生活场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以下是一个关于“时分秒”单元的沉浸式体验微项目化作业任务设计的例子:

1.“时光之轮”手工制作。

学生需要制作一个能够旋转的“时光之轮”,上面标注0—60的数字,代表秒数,然后通过旋转这个轮子来模拟时间的流逝,每转动一格就代表过了一秒。这个手工制作旨在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时间的流逝,加深对“秒”这个单位的理解。

2.“时间侦探”观察日记。

学生需要观察并记录自己一天中各种活动所花费的时间,如起床、刷牙、上学、课间休息等。他们需要用“分”和“秒”来精确记录这些时间,并在日记中进行分析与总结。这一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分”与“秒”之间的联系,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估算和规划时间。

3.“时间旅行者”故事创作。

学生需要创作一个关于时间旅行的故事,故事需要包含对“时刻”和“经过时间”的描述。他们可以自行想象,将自己对时间的理解融入故事中。这个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时刻”和“经过时间”的直观认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时间守护者”挑战赛。

学生组成小组,设计一个关于时间管理的挑战赛。他们需要制定比赛规则、设计任务、设置时间限制等,并在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个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珍惜时间的习惯,同时提升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合作精神。

这些沉浸式体验微项目化作业任务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挑战,同时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如转化思想、逻辑推理、创新思维等。这种作业设计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有效提升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学科素养。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这种作业设计方式。

(三)沉浸式体验微项目化作业过程设计

在设计沉浸式体验微项目化作业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和兴趣,以确保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地深入理解相关知识。因此,作业的过程设计尤为重要。下文以“时分秒”单元为例,详细介绍沉浸式体验微项目化作业的过程设计。

1.启动阶段:感知时间的脚步。

教师从最简单的一秒钟开始,邀请学生提出他们认为可以在一秒钟内完成的活动,如眨眼、拍手等。随后,教师提供精确的秒表,让学生亲自测量这些活动实际所花费的时间。这一环节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一秒”有了直观感受,而且激发了他们对时间量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深入阶段:挑战时间的极限。

接下来进入一分钟挑战环节,教师设计多样化的任务,如“一分钟内说出尽可能多的动物名字”或“一分钟内完成尽可能多的跳跃”。在紧张而有趣的挑战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反应速度和思维的敏捷性,还学会了如何收集和记录数据,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高潮阶段:规划时间的艺术。

一小时的挑战任务将是对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一次全面考验。他们需要在一小时内完成一件手工艺品或一篇读后感。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会合理地规划时间,还要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时间单位知识。家长们的参与更是为这一环节增添了温馨与乐趣,促进了家庭与学校的紧密联系。

4.总结阶段:分享与反思。

任务完成后,学生整理自己的记录本,回顾整个过程中的所见所感。他们可以通过图表、文字或图片等形式,展示自己在各个任务中的表现。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无论是成功的喜悦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是宝贵的财富。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时间量感和数据分析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这样的沉浸式体验微项目化作业设计,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感知和管理时间,还在实践中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沉浸式体验微项目化作业评价设计

沉浸式体验微项目化作业作为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实践体验与深度学习。针对这样的作业形式,评价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动力与方向。

1.自我评价:深度反思与自我提升。

学生完成微项目后要进行自我评价。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方法、结果进行深入反思,他们不仅要评估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分析自己在问题解决、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表现。这样的自我评价能够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为后续学习提供方向。

2.相互评价:分享与合作中的共同成长。

相互评价是沉浸式体验的关键环节。学生之间互相展示作品,分享经验,彼此提供反馈。这种评价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让他们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同时,通过接受他人的评价,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作品,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3.教师评价:专业引导与全面评估。

教师评价在沉浸式体验中起到专业引导与全面评估的作用。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过程记录、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给出专业性的反馈,这种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还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成长。教师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提供有力支持。

沉浸式体验微项目化作业的评价设计旨在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果。这样的评价设计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与自我提升,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沉浸式体验微项目化作业设计是一种创新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实践体验与深度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教师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作业任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与挑战。同时,过程设计、评价设计等多个环节的精心策划,能够确保学生逐步深入地进行探究、实践和应用,从而在实践中提升自身能力与素养。这种作业设计模式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推广这种作业设计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同时,教师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完善这种作业设计方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基于‘量感’培养的小学数学项目式作业设计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ZX23-611)研究成果。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