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学生的兴趣心理

2024-09-30 00:00:00杨海虹
天津教育·上 2024年8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这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同时要求教师积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过程。面对新课标的这一教学要求,教师应紧密结合小学阶段学生好玩、好动,具有强烈趣味倾向的心理特征,通过趣味化元素的融入来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以游戏化教学策略的实施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融入具体、有趣的活动中,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在游戏情境的引领下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数学知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进而获得高效的数学教学效果,实现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游戏化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一)游戏化教学的内涵

游戏化教学是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将游戏元素、规则以及机制融入了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也将教学内容与游戏形式进行了有效整合,能够获得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从新课标的视角来看,游戏化教学模式蕴含着广泛且深刻的教学内涵。首先,游戏化教学蕴含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趣味的教学方法,有效满足了大部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趣味倾向,更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其次,游戏化教学体现了“玩中学”的教学思想。“玩中学”是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思想,倡导学生在玩耍中学习,在寓教于乐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游戏化教学是课堂教学与趣味游戏的有效整合,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从而充分发挥游戏化教学的教育功能。

(二)游戏化教学的特征

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着显著的教学特征。首先,游戏化教学更具趣味性和互动性。游戏作为一种活动形式,有着显著的娱乐性和参与性,而以游戏为形式的游戏化教学方法就具备了趣味性和参与性的特征,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其中。其次,更具多样性。游戏化教学是一种融入多元化游戏元素的教学方法,这就使其有着更加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使学生通过更广泛的途径进行知识的学习。最后,更加注重个性化学习。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具有人本性的教学方法,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融入相应的游戏元素,实现对游戏活动的设计,这就使其更加注重个性化教学的开展,使学生在具体的游戏活动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有效生成。

二、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课程,其教学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复杂性,这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普遍缺乏、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相对较低。鉴于数学课程的学科特点以及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征,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出非常显著的教育价值。

(一)有助于学生学习情感的优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形成,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有着显著的畏难情绪和抵触心理,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成为数学学习效率普遍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游戏化教学方法的实施将趣味性的游戏元素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在吸引学生注意力、降低学生理解难度的基础上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优化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

(二)有助于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融入了大量的游戏元素、规则以及机制,通过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生成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活动、合作游戏活动等,这就使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得到了有效优化与创新,使数学课堂呈现出多元化的展现形式。

(三)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效果成为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既能通过游戏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运用,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也可以使学生在集体参与学游戏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提升探究能力,从而在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形成的基础上提升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三、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教学价值,并逐渐成为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实施游戏化教学,使小学数学课堂因游戏元素的融入而焕发生机,获得高效的教学效果。

(一)科学设计游戏化课堂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科学的导入设计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的高效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而游戏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喜欢的活动形式,其娱乐性和参与性对学生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中,教师应紧密结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对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环节进行游戏化设计,使学生在趣味游戏的吸引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普遍有着花钱购物的经历,但是对人民币的认识远远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因此,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这一单元时,为了有效调动学生既有的生活经验,实现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使学生在“购物游戏”中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激发自身的求知欲望。在具体的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求一部分学生扮演售货员,另一部分学生扮演消费者,当“消费者”找到自己想购买的商品时,应向“售货员”支付一定数量的人民币(人民币学具),而“售货员”应根据商品的价格进行找零。由于有些学生缺乏相关知识,在游戏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就可以在这些问题中寻找教学契机,进行“人民币”相关知识的导入,以此来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这样就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中实现了游戏化教学的有效实施,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组织多元的课堂游戏活动

课堂讲解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会通过语言讲解、教学活动引导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和数学素养的培养,以此获得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进一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设计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趣味化的教学游戏中,以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1.竞赛性游戏。

数学知识抽象、枯燥,单纯的理论教学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实施游戏化教学,设计具有趣味性和竞赛性的游戏活动,在将理论讲解与趣味游戏的结合中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实现小学数学课堂讲解效果的进一步优化。

例如,在教学“倍数”概念时,单纯的理论讲解只能使学生对这一数学概念一知半解。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这一数学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数字炸弹”的趣味竞赛游戏:“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倍数的概念,在下面的竞赛游戏中,各小组的成员从1开始数数,当遇到7或7的倍数时,就要拍手,数到100时,没有出现错误的小组获胜。”这一趣味性的竞赛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会及时指出,这样不仅反复加强了学生对倍数这一概念的记忆,而且使学生在竞赛中理解了倍数的概念,获得了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2.实践性游戏。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实践性的课程,很多数学知识都能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实践性的运用,在运用数学知识的实践中,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还能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意识,实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讲解环节,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数学知识设计具有实践性的游戏活动,以此为学生提供趣味性的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进一步增强数学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庆元旦——时、分、秒的认识”这一单元时,为了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制作钟表模型”的合作游戏,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制作钟表模型,并分别画出上午第一节课和上午放学时的指针状态。这样,学生就在这一游戏的参与中进行了数学知识的实践性运用,并自然而然地将游戏场景与现实生活场景进行了结合,不仅深刻感知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借助生活经验理解了本单元学习的数学知识,进一步提升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三)布置课后游戏化数学作业

课后作业是小学数学课堂的延伸与拓展,数学课后作业的科学设计不仅能够及时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给予教师有效的教学反馈,还会为学生提供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实现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在进一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设计课后游戏化数学作业,在激发学生作业积极性的同时,促进小学数学作业环节教学功能的发挥。

例如,在教学完一年级下册“逛公园——20以内的退位减法”后,为了使学生及时地巩固相关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将以往枯燥、单一的计算作业形式进行优化,为学生设计趣味性的“计算闯关游戏”作业,如图1所示,使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填写图中的空白格。在完成这一游戏化数学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及时巩固了数学知识,而且在一个个关卡的攻克中树立了信心,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四)有效实施游戏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和学习反思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不仅能够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有效评估,还能为以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依据,实现课堂教学策略的进一步优化。而游戏化教学是一个具有动态性和自主生成性的教学过程,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需要教师通过教学评价机制的优化来实施教学评价,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有效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走近新农村——位置与变换”游戏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寻宝小游戏”,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按照“藏宝图”寻找宝藏。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根据这一教学活动设计相关的评价量表,分别从“寻宝效率”“藏宝图认知”“合作情况”“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情况”等多个层面设置评价等级,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给予自己以及小组成员客观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生评与师评的结合以及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结合,更好地促进了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有效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游戏化教学的实施为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营造了更具趣味性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搭建了更加广阔的学习平台。在具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实施游戏化教学策略,将趣味性的游戏融入课堂导入、课堂讲解、课后作业以及教学评价等多个环节,从多元角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与创新,为数学课程的改革指明新的发展路径。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