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为写作提供了源泉,还能学生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当前读写教学存在指导不精准、阅读范围和深度不足、阅读与写作衔接松散、评价机制单一、缺乏家校社的协同参与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分层分类指导课外阅读、精选拓展阅读材料、设计贴近生活的写作主题和形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加强家校社协同推进读写的策略,旨在通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方式提升作文教学效果。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尽管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学生往往在写作时缺乏足够的语言素材、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课外阅读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思路。本文分析了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现存问题以及改进策略,旨在探索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课外阅读促进作文教学的重要性
(一)丰富语言积累,为写作提供源泉
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最直接的好处便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素材。通过广泛阅读,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文体、风格和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有效扩大他们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这种语言的积累对于写作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提高了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还能激发学生写作时的灵感。更重要的是,课外阅读中遇到的新词汇、成语、谚语等语言元素能够直接转化为写作的有效表达工具,使学生的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二)开阔视野,培养创新思维
课外阅读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思维。在阅读不同作者的作品时,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不同的知识,还能接触到多样的思想,这种多样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写作时,这种能力使学生能够创造出具有新意和深度的内容,不再局限于表面的描述或重复他人的观点。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能够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思考框架和表达方式,这对于其写作创新和提高作文质量至关重要。
(三)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除了直接提升写作能力之外,课外阅读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通过阅读,学生不仅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加深对文化、历史、科学等多个领域知识的理解,这种跨学科的知识积累为写作提供了更广阔的背景,使学生在写作时能够融合多方面的知识,展现出更高层次的思考。课外阅读还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这对于提升作文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同样重要。
二、当前读写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外阅读指导不够精准有效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一个显著的问题是课外阅读指导的不足,这主要表现在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很多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停留在推荐书单的层面,缺乏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考虑和深入的阅读策略的指导。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在阅读选择和阅读方法上感到迷茫,无法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读物,也无法采取有效的阅读策略来提高阅读效率。此外,缺乏跟进的评估和反馈机制使得课外阅读效果难以得到有效监测,从而影响了阅读对写作能力的促进作用。
(二)阅读范围和深度有待拓展
当前的读写教学还面临着阅读范围和深度不足的问题。很多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相对狭窄,主要集中在教科书和少量的文学作品上,缺乏跨学科的阅读,这种局限性限制了学生知识视野的开阔和深度思维的培养,进而影响了写作内容的丰富性。由于缺乏对科学、历史、艺术等领域知识的阅读,学生很难在作文中融入跨学科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使得作文内容趋于单一和表面化。
(三)阅读与写作环节的衔接不够紧密
在很多学校的教学实践中,阅读与写作两个环节的衔接不够紧密,缺乏系统的整合设计。虽然理论上强调了以读促写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往往缺少将阅读内容与写作任务有机结合的教学策略,导致学生在阅读后很难将所学知识和思维方式转化为写作灵感,使得写作与阅读之间存在着“断层”。缺乏有效的转化机制和实践指导使得阅读成果无法有效地反映在写作表达上。
(四)评价机制和激励措施较为单一
目前,读写教学中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措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多数情况下,评价依然以传统的书面考试和作文评分为主,缺乏对学生阅读过程和策略的评价,忽视了阅读态度和习惯的培养。此外,激励措施往往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多样性,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家校社协同参与程度不高
家校社协同参与对于推进读写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这方面的实施程度不高。家庭和社区资源在阅读推广和写作实践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这种分散的努力使得学生在校内外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缺乏统一的指导,限制了阅读和写作教学效果的提升。缺少家校社三方面的共同参与,使得阅读和写作教育难以形成合力,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以课外阅读助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
(一)分层分类指导课外阅读
在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分层分类指导课外阅读是一项核心的措施。这种策略的目的是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兴趣和需求,为他们提供差异化的阅读指导,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效果。个性化的阅读指导有利于学生更有效地吸收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素材、思维方式和知识内容,进而在写作中表现出来。例如,《安徒生童话》是一套世界著名的童话集,其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主题和优美的语言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极大的帮助。在分层分类指导策略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和阅读水平,挑选《安徒生童话》中不同难度和主题的故事,进行分级推荐。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语言相对简单、情节直接、主题明确的故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这些故事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通过课堂讨论或写作任务,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如勇气、自信、爱与牺牲等,从而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则可以推荐一些语言表达更复杂、主题更深刻的童话,如《天鹅公主》《冰雪女王》等,这些故事除了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主题之外,还蕴含了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心理描写,能够挑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中的象征意义、人物性格和故事结构,进而让学生在写作中尝试运用这些技巧,创作出具有一定深度的文章。
这种分层分类的阅读指导使学生不仅能够在阅读中获得乐趣和知识,还能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例如,学生可以模仿《安徒生童话》中的故事结构和语言特点创作自己的童话故事,或者围绕童话主题写一篇议论文,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读写结合实践中,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精选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
为了有效促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阅读广泛的文体和主题,还要鼓励他们进行深入思考。《一千零一夜》这样的古典文学作品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深层的道德主题,为拓展阅读范围和阅读深度提供了绝佳的材料。《一千零一夜》是一部充满魔幻色彩的古代阿拉伯文学集,其中包含大量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如《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辛巴达的航海》等,这些故事不仅情节紧凑、引人入胜,而且蕴含着关于智慧、勇敢、正义和爱的深刻主题。通过阅读这样的作品,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不同于现代文学的叙事方式和文化背景,还能够学习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从而拓宽文学视野。在引导学生阅读《一千零一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策略来拓展阅读深度。首先,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等互动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冲突解决方式以及背后的道德观念,促使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批判性思考和价值判断。最后,教师鼓励学生与同伴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通过交流进一步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将《一千零一夜》这样的文学作品融入课外阅读,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还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例如,学生可以在阅读《一千零一夜》中的某个故事后,尝试以其中的某个角色视角来重新编写故事,或者创作一篇以故事为背景的描述性或议论性文章。这样的写作练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新学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思维方式,还能够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和文化理解能力的发展。
(三)设计贴近生活的写作主题和形式
设计贴近生活的写作主题和形式是提升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策略。将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与写作任务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帮助他们在写作中找到共鸣。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写作关于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故事、自己的爱好、学校生活见闻、旅行经历等,这些贴近生活的主题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而且使写作变得更有意义。探索不同的写作形式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除了传统的记叙文、议论文和描述文之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日记、信件、剧本、诗歌等多种形式,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不仅能够在写作中发挥个人特色,还能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实施这一策略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课外阅读中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例如,学生在阅读了关于友谊或冒险的故事后,可以尝试创作一篇以友谊或冒险为主题的作文,或者在日记中记录自己的相关体验。通过这种方式,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得以实现,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四)建立多元化的阅读写作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阅读写作评价体系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侧重于书面考试和作文得分,忽视了学生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的努力。为了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包括同伴评价、自我评价、过程评价和产品评价等,综合考虑学生的阅读广度与深度,以及在写作中的创意和语言表达能力。此外,鼓励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如通过同伴互评和自我反思,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主学习意识,促进他们批判性思维和自我改进能力的提升。
(五)加强家校社协同,推进阅读写作
加强家校社区协同是实现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家庭和社区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境,建立家校社之间的协同关系,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阅读和写作机会。家长可以采用阅读家庭成员故事、共同参与阅读活动、讨论书籍内容等方式,参与孩子的阅读写作过程。学校可以与社区机构(如图书馆、文化中心等)合作,组织阅读俱乐部、写作工作坊和作家讲座等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并提供实践平台。这种家校社协同的模式有利于学生在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中接触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和写作场景,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还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区共同参与,形成一个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强大网络。教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家长和社区则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共同营造丰富多彩的阅读和写作环境,努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公民。
注:本文系曹县2023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以读促写促进课外阅读与写作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2023022)研究成果之一。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