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作为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和艺术性的学科,音乐紧密联系着美术等各个学科,小学音乐教师要与时俱进,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现学科融合,从而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潜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进而在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科融合的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从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美术学科融合的必要性、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科融合的基本要求、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小学音乐教学中与美术学科融合的策略四个方面进行剖析,为相关学者以及从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美术学科融合的必要性
(一)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美术与音乐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共同构成了美学教育的重要篇章。为此,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不断地陶冶学生的美学情操,让学生第一时间发现身边存在的美,并在此基础上创造美。情感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不同个体有着不同的审美能力,将小学音乐与美术课程进行有机融合,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能够有效地促进他们全面发展,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综合审美水平。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玩耍是他们最大的兴趣所在,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深入研究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显得尤为关键。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兴趣点,能够吸引他们学习相关知识,从而有效改善教学效果。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增强体验性
体验式教学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十分适用于美术学科和音乐学科,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的使用缺乏普遍性。从本质上来说,美术和音乐都是感官艺术的代表。美术学科强调视觉感知,通过色彩、形状和线条的组合激发观者的内心感受;而音乐学科则注重听觉体验,通过音高、节奏和旋律的变化引发听者的情感共鸣。体验式教学指的是借助对各个感官的刺激强化体验效果,教师应当有效结合音乐的听觉感受和美术的视觉感受强化学生的整体感受。为此,在实际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音乐的节奏、旋律、音符、情绪与美术元素中的构图、颜色、线、点等,不断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托学生的联想能力,为其创设良好的情境。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科融合的基本要求
(一)以兴趣为切入点
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时期,难以深入理解音乐理论知识,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仅将一些理论知识传输给学生,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这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相违背。教师要采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例如融合美术学科,让学生将音乐歌曲中的场景描绘出来,从而提高他们参与音乐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以育人为立足点
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音乐学科在某一特定的方面具有特殊性,比如,小学六年级音乐教材便编写了各个主题的内容,包括“放飞梦想”“美好祝愿”“快乐的阳光”等。教师借助“唱”对学生进行感化。在实际开展音乐教学工作的时候,小学音乐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带有感情地“唱”,并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比如,在教学《田野在呼唤》这一歌曲时,在学生熟悉歌曲的基本内容后,教师要不断地引导他们“唱”出感情,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表达出来。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音乐活动,学生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周围世界的丰富多彩。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也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欣赏不同类型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教学《绿色的祖国》这首歌曲时,教师播放相关电影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从而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
此外,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合作表演,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会团结合作,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例如,在教授《拔根芦柴花》这首歌曲时,学生能够体会到一边劳作一边歌唱的“秧田歌”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这不仅让他们感受到了我国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有助于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使民族文化坚守意识深入人心。
音乐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让学生领略到生活中的美好和大自然的魅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以审美为着眼点
音乐作为美育的重要一环,对于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在日常教学中,音乐教师不仅要教授音乐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为了有效地达到这一目标,音乐教师要深入研究如何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让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体验中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综合运用动觉、触觉、视觉、听觉等感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真正体验到美的魅力。
(四)以创新为突破点
小学音乐与美术的融合是一种富有创新性的教育模式。这种融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以音乐为旋律,以美术为色彩,两者相互渗透,共同营造一种富有艺术气息的学习氛围。通过音乐与美术的结合,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艺术的多元性,从而在创新思维和想象力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这种教育模式的推广无疑为小学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小学音乐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往往忽视了音乐课程的重要性和关键价值,仅将其视为兴趣课程,相较于语文、数学和英语等主要科目显得无足轻重。在安排课程的过程中,学生会尽可能地减少音乐教学课时,甚至随意取消音乐课程,让学生学习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未能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有利的条件。其次,部分小学音乐教师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难以有效学习音乐知识,为此,未能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目标,也未能结合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设计学年目标,导致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工作缺乏科学性、持续性以及系统性,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会存在各种问题,如不会创编音乐、不懂得欣赏音乐、唱歌时较为紧张、不懂得如何演奏乐器等。
四、小学音乐教学与美术学科融合的实践策略
在教学方面,美术学科与音乐学科有着一些互通点。本质上来说,美术教学内容和音乐教学内容有着自然的交叉点和连接点,它们都属于艺术范畴领域的内容,美术艺术属于视觉范畴,音乐艺术属于听觉范畴。在表现形式方面,虽然它们有着不同的特点,但是美术强烈的视觉效果能够有效弥补音乐教学中视觉的不足,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教学效果更加理想化。艺术形式的最终目的具有统一性,它们是不可分割的,在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方面,能够体现出真善美,这种“美”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只有实现两者的紧密结合,才能不断地对美感进行丰富与充实。
(一)教学设计部分
在很多方面,美术与音乐之间都有着一定的联系,例如节奏和框架、构图和曲式、调式和色彩、规律和线条等。在课程设计上,教师应深入探索音乐与色彩、节奏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那些旋律优美、情感丰富的音乐作品,通过巧妙的融合,使音乐与美术相互辉映,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教学效果质的飞跃。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学需求,小学音乐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除了要精通音乐理论知识,还应了解美术学科的基础知识,以便将音乐与美术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艺术教育。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知识都是服务于音乐教学的,不能改变音乐课的本质,美术元素仅仅作为辅助工具而存在,便于小学音乐课程高效开展。
(二)教学实施部分
小学美术与小学音乐之间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关系,融合美术学科和音乐学科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音乐。
第一,在审美教育方面,作为艺术学科,美术与音乐有着许多共同点,能够有机融合于教学活动中。比如,在教学《划船歌》这首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民歌时,一个独特且富有成效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将歌曲的“旋律线”以图形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通过听觉与视觉的结合,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感受旋律的起伏,从而深刻地体验到印尼船工划船时的悠然之情。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五线谱,还能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在绘制旋律线的过程中会发现,音乐的旋律美与生活的点滴息息相关,每一个音符、每一个旋律都可以引发他们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第二,音乐与美术的结合也可以以其他形式出现。例如,在教学《晨景》这首曲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音乐的变化想象太阳升起的画面。通过音乐的节奏、速度和音高等元素,学生可以感受到天空色彩的变化,从而更深刻地感知“转调”的特点。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通过音乐与美术的结合,学生可以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更深刻地感受音乐的美,从而更加热爱音乐、热爱生活。再如,在组织学生学习《百鸟朝凤》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其认识不同种类鸟的生活习性、外形、鸣叫声等,并展示每一种鸟的动画或图片,使学生在脑海中建立明确的审美对象。在聆听乐曲的过程中,学生的大脑中仿佛出现鸟儿的各种形象,包括林中赛歌、鸟儿飞翔、嬉戏追逐等,从而更深刻地记忆唢呐演奏方法。与此同时,还能够实现生活场景与器乐演奏的关联,进而不断培养学生诸多方面的审美能力。
第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小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是不可或缺的。互动与沟通的过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每一次的交流都是各种思想碰撞的过程,学生会迸发出新的灵感。同时,加强小组间的合作也是尤为关键的,有助于学生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的有效培养。比如,在学习某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她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歌曲的特征发挥想象力,共同完成一幅绘画作品,其中需要包括歌曲的情感表达,从而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歌曲背后的思想感情。而后,教师组织学生合唱,引导他们在歌唱的时候精准表达具体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评价部分
在小学音乐与美术学科融合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可预料的状况,这便需要小学音乐教师加大课堂调控力度,有足够的应变能力来回答学生的各种问题,同时,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在教学工作中,教学评价尤为关键,能够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锻炼自己这方面的能力,提升教学水平。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现学科融合尤为关键。立足于情感价值观层面,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融合美术学科,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视觉审美和听觉审美,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思想。为此,小学音乐教师要以兴趣为切入点、以育人为立足点、以审美为着眼点、以创新为突破点,做好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工作,从而不断地将美术学科内容渗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丰富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效果。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