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艰巨使命,只有造就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才能有效提升育人质量。幼儿园为什么要格外重视培养幼儿园教师的“家国情怀”呢?一是教师不仅和幼儿每天接触的时间最长,而且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幼儿教师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除了应该培育自身的“家国情怀”外,还应该肩负起将“家国情怀”向幼儿进行传递、渗透与熏陶的教育责任;三是目前社会还没有特别关注对幼儿园教师“家国情怀”的培育,没有将“教书”与“育人”建立起必然的联系。有些人片面地认为“家国情怀”就是抛却小家、忘却亲人,其实是要幼儿教师推己及人,由“家”到“国”,都捧出一颗爱心来。培养幼儿教师的“家国情怀”,激发其“爱国爱家,勇担责任”的担当意识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党史学习的重要任务。
一、学党史、悟思想,在教师头脑中植入“家国情怀”
幼儿园不断提高党史学习教育的“高度”“深度”和“广度”,激励教师知史爱党、学史明志,助推办园水平不断提升。
(一)开展集中学习培训,深刻领会精神,着力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高度”
幼儿园抓住“党史百年”的契机,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定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领教师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深刻领会理论精髓。党支部书记带头讲党课,党团共建讲党史,采用观看短视频、提问激趣等方式将史实讲真、讲活,用鲜活的历史事件唤起教师的爱国情感,用深入浅出的问题引领教师回顾我党的光辉历程,激发教师炽热的“家国情怀”,有效提升了党史学习教育的政治高度。
(二)加大自主学习力度,深入领悟思想,着力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度”
幼儿园多平台、多渠道推出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同步发布系列学习公众号新闻报道;在认真落实上级部署学习内容的前提下,对全体教职工“学习强国”每日学习提出具体量化指标;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日常自学结合起来,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撰写心得体会,传承红色基因,让党史学习成为广大教职工铸魂育人的精神动力。全体教师更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会和领悟党的初心和使命,在深入思考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悟深悟透党的理论,将“家国情怀”根植于教师头脑中。
(三)创新学习载体,加强整体统筹,着力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广度”
幼儿园围绕“以理论学习推动明理、以实践活动促进增信、以师德教育引领崇德、以先进典型带动力行”,制订《幼儿园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针对不同教师群体特点组建多个微信群和学习小组,开展不同层面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提出不同程度的学习要求。同时,幼儿园还通过参观纪念场馆、观看革命影片等方式,创新运用线上理论答题小程序,助推幼儿园党史学习教育向全体教职工辐射,努力做到全覆盖,不断增强教职工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二、强师德、厚首善,在师德建设中转化“家国情怀”
幼儿园将师德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根据“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市、区各级领导部门的相关文件要求,引领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增强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进一步提升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树立新时期幼儿教师的良好形象,大力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活动,为园所发展助力、为首善教育厚基。
(一)建立健全师德制度机制,着眼长远
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幼儿园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师师德建设的教育机制、运行机制、监督机制、考评机制和奖惩机制。健全师德教育责任制,层层落实分管领导、班组长、班级教师和后勤各岗人员的责任。幼儿园坚持实行把师德作为对教师综合考核的首要内容,考核结果要作为对教师评聘、提拔和评优的重要依据。对出现师德问题、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且能够彻底改正的教师,在引导教育的基础上既往不咎;如果问题严重、性质恶劣、屡教不改,则必须严肃查处,严格按制度办事。对于在师德上出现严重问题的教师,在各种考核、评比活动中都要“一票否决”。坚决执行师德师风铁律,用好“制度”标尺,将严管与厚爱原则体现在师德师风建设与管理中,力求通过教育与惩处双管齐下,共同构筑师德思想防线,纯洁教师队伍,净化人才成长的环境,努力营造幼儿园教育环境的良好生态。
(二)持续开展师德警示教育,依法治教
幼儿园长期坚持开展师德师风警示教育,党支部在教育法律法规培训中,结合真实案例,从“对师德违规问题零容忍”的高度,定时收集整理上级部门通报的违规案例,带领教师以案说法、举一反三,唤醒全体教师的警觉性,教育教师要注重对新政策、新法规、新时代、新形象的理解,坚守纪律“红线”;不断强化教师的法治意识,严格履行法律规定并行使权利,明确履行责任的权利边界,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律职责必须为,要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始终做到依法执教、依法办事、依法用权,争做“四有”好教师。
(三)大力弘扬身边师德榜样,以点带面
发挥先进典型的表率作用,自古以来就是思想引领的一个有效途径。党的思想教育工作一贯注重运用榜样的力量引领人、鼓舞人,用先进典型教育人、感化人,激励人,培养人,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幼儿园寻找身边的榜样典型,以真人真事传递真情实感,开展别具一格的师德教育。幼儿园注重树立“积极开展线上教学、创新教育形式”的青年典型,表扬不怕脏累、创设洁净环境的教师典型,弘扬不计得失、甘于奉献的党员典型。幼儿园借助道德讲堂、推优评先等渠道,大力宣传身边的榜样事迹,引导全体教师明是非、辨对错。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教育方式不仅最具说服力,而且能起到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三、思原理、办实事,在教育实践中传递“家国情怀”
幼儿园鼓励教师积极拓展以史育人的新载体、新方法,不断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促进教师“家国情怀”与本岗工作质量提升的有效转化。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处理好三个关系,将“家国情怀”融入日常工作之中。事实证明,处理好师幼、师园、家园三方面的相互关系,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素养,还有助于幼儿园教师“家国情怀”的培养,做好“红色基因”的传承。
(一)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用心倾听幼儿的心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一日生活皆教育。幼儿3岁入园后,各方面的能力水平都较以往有大幅度提高,孩子们越来越有个性、有思想。实践证明,倾听是教师与幼儿从理解到施教的最好方式,也是建立师幼良好关系的有效保证。
(二)营造和谐的师园关系,培养“人文情怀”的教师
教师作为独立的个体承担着社会中的多重角色,将小我融入园所发展的大局之中,是幼儿园引领教师孕育博爱之心的有效方式。通过开展团队建设、换位思考、演讲沙龙等方式,幼儿园不断带领教师逐渐跳出“小我”的狭隘思想,进而形成团队意识、拼搏精神,切实将园所整体发展根植为全体教职工追求的共同愿景。
(三)形成共促的家园关系,培养“赤子之心”的教师
幼儿园采取召开园级家委会、伙委会、班级家长会的形式定期向幼儿家长汇报园所发展情况、幼儿的成长与进步,通过公众号、微信群等网络渠道宣传幼儿园的特色活动和点滴收获,采取常态化的家园沟通、电访家访等方式搭建科学育儿的交流平台。在以“真诚”为前提的家园共育中,幼儿园将爱与责任润物细无声地浇灌到每一个幼儿家庭中。
总之,“家国情怀”的形成与塑造不仅是情感的、认知的,更是行动的,是需要人们付诸实践的过程。如何使教育真正回归到“立德树人”上来,如何增强儿童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对时代进步的担当意识,这一切都需要教师来落实。今后,幼儿园将进一步深挖红色教育资源,不断提高教师审民族之美、悦中华之情的意识,在不断提升教师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有效激发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对幼儿实施“家国情怀”教育的愿望与能力。
(焦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