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我们就不会有发生厌恶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一个人都会顺着他的自然的倾向去发展。”这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不谋而合,同时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无形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是检验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运用有效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和行为。可见,教学策略运用是否得当,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好有效教学策略,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师生关系入手抓有效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也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的过程。更是师生彼此分享思考、经验与知识,交流彼此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成长。而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是情感与思维的教学统一体。课堂中既要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又要尊重教师教学工作。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中也提倡“亲其师,信其道”。可见,师生关系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多重要。
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对学生的一颦一笑都会对课堂教学效果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朝这方面发展,从“唯我独尊”的神坛上走下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同活动、同学习,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和学生进行心理和行为的“换位”,给学生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引导、帮助学生获得积极乐学的态度,产生学习兴趣和练习欲望。
二、从个体差异入手抓有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宋代朱熹在《论语》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身体素质都存在着先天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运动能力,实施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策略。
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因势利导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分层教学,以确保每个学生身心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合理有效锻炼与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组织活动时,要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练习难度与强度,避免出现体育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体育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吃不了”的不合理现象,影响学生运动技能发展与提高,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如练习目标设定上要关注个体差异。把目标分成优、良、合格三个层次,让不同运动能力学生都有适合的练习目标,使不同体质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运动的快感。同时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教师在自然分组基础上进行有效干预,尽量让每个游戏小组的体能实力基本均等,以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获胜的机会,避免出现比赛结果一面倒的现象,影响学生整体练习兴趣,降低教学练习效果。
三、从练习情境入手抓有效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通过建立师生认知客体与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学习情境,让学习者产生积极情感的认知活动,以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小学生爱装扮、善模仿,喜欢在游戏情境中给自己装扮角色,让自己在虚幻的游戏世界里玩耍、嬉戏。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尽量多地为学生创设游戏情境,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和参与欲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情境教学创设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以引起学生心理反应或活动过程,它不是教学过程中自然伴随物,而是教师通过语言、声音、图像等形式主动为学生设计的产物。为了能更好地引起学生情感和认知的共鸣,教师首先要从学生已有旧知入手,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与学生旧知的融入点,用语言为学生创设日常熟悉的游戏场景,以引发学生心理上的共鸣,给学生以亲切感、轻松感,从而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活动中。其次,可从图像入手为学生创设游戏情境。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直观、形象、逼真的图画可以为学生创设出一个“真实”游戏场景,给学生直接的感官刺激,使学生触景生情,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学习动能和练习效果。再次,教师可从音乐入手为学生渲染游戏情境,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它通过对音乐有组织的编排构成艺术形象,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感情流露,所以音乐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与之相匹配的音乐,渲染情境、创设氛围,给学生以良好的听觉刺激,激发学生主动的练习热情和参与欲望,从而提高课堂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能。
四、从教学策略入手抓有效
教学策略其目的就是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实现教学方式最优化。它是对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采取有效教学方式、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好的教学策略应是高效、省时、低耗的,既能在规定时间内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使教师在课堂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秉承这一理念,做好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导者、辅导者,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进行学习与锻炼。
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学会因势利导,以学生为中心,灵活运用各种有效教学策略,让学生身心得到合理、有效锻炼与发展。
首先,课堂教学形式要灵活。教师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要结合学生不同学习方式,采取相应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和参与欲望为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课堂教学组织要灵活。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同教学内容,其组织形式也不尽相同,有的适合单兵作战,有的需要集体合作,教师可针对不同教学需求,采取灵活的课堂组织形式,以适应课堂、适应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最后,课堂教学方法要灵活。体育教学内容形式繁简不一,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学会顺水推舟,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如教材简单一看就会,教法可精讲多练;技术含量高内容,教师可讲解、示范同步进行,同时教师要结合实时教学所需,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增加课堂练习时间,提高课堂练习效率。
五、从学生经验入手抓有效
教育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教育与经验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大多数体育教学内容都是人类运动经验的升华与总结。实践证明,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以旧知促新知,符合学生学习过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规律。因此,在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时,教师更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生课堂教学服务,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体育教材中,体育游戏多是民间游戏的再升华,学生在日常游戏中或多或少有些游戏经验、技巧的积累。这是一笔非常不错的教育资源,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让它为课堂服务、为学生服务。当游戏教材是学生比较熟悉、经验丰富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自主学练,以增加学生学练时间。当游戏教材不太熟悉、陌生时,教师可引导、帮助学生,把以往的游戏经验、心得技巧逐步迁移到新游戏之中。这样既节省教学时间,又增强学生自信心,同时能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从而使教材价值最大化,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要使教学的生命得以延续、得以扩展,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来构建。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把重锤猛敲在学生柔软的心坎上,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可见,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把握住学生思维的脉搏,巧妙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从学生身心需求出发,为学生创设广阔的学习天空,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发展的人。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