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与语文学科的跨学科融合策略

2024-09-30 00:00:00陈杨武
天津教育·上 2024年8期

跨学科教学是现代教育改革中的一大热点话题。在现代化教育研究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科之间的内在关联、交互关系积极融合教学知识点,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小学体育教学以发展学生的体育技能、培养学生的竞技精神为主要目标,但在体育课程中,同样包含着德育、体育等育人元素。关注体育教学活动与语文教学工作的结合,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体育教学与语文学科跨学科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一)小学体育教学带有文化教育属性

要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跨学科融合,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活动中积极分析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以学生体验、深度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方案,多角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活动热情。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以发展学生体育技能、培养学生运动素养为导向,在终身运动的教育目标下,体育文化的教育价值得到了重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会对体育技巧、规则进行讲解,而且会引导学生探究体育运动的由来与发展史,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体育活动素养。在文化资源的驱动下,小学体育教学与语文学科的跨学科融合成为可能。一方面,当体育文化素材出现在课堂上,学生要借由阅读、理解、分析等过程来掌握体育文化,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为学生解读体育文化创造了新的机会。另一方面,在挖掘小学体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人文情感、体育竞技规则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促使学生形成文化传承意识。在小学体育教学的“终身运动”目标和语文学科的“文化传承”双重要求下,学生将生成主动探究、传承民族体育文化的热情。

(二)小学体育教学具备德育价值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推动小学体育教学与语文学科的跨学科融合,教师要深度落实德育目标,将学生培养为具有竞争意识、实践素养的优秀人才。为实现小学体育教学与语文学科教学活动的跨学科融合,教师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学科教学要求进行分析,在德育价值上,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与语文学科教学活动同样体现出较为出色的德育价值。首先,小学体育教学中包含着各类体育规则,其代表了公平意识与尊重意识,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体育教学活动展开综合式教学设计,发展学生的体育素养与综合式学习能力。其次,小学体育教学中包含了民族体育文化、体育故事等要素,其以爱国、奉献、忠诚为导向,激发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在德育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的德育价值正在逐步体现出来,当德育元素与学科教学要求深度结合,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也将得到有效提升。

二、小学体育教学与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的现状分析

(一)学科教学工作之间缺乏交互

要实现小学体育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跨学科融合,打造浑然一体的综合式教学方案,教师要消除小学体育教学与语文课程之间的目标隔阂,保障教学目标的统一性、教学方法的独特性。构建交互式教学方案,才能在跨学科教学视角下赋予小学体育教学更强的生命力。从结合教学经验来看,小学体育教学与语文教学之间依旧缺乏应有的交互,教师对于学科教学任务的单一认识,限制了跨学科教学体系的快速成型。一方面,小学体育教学以讲解体育技巧、发展学生体能素质为导向,小学语文教育则注重学生文化学习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发展,课程之间缺乏直接交流。另一方面,在跨学科教学视角下,部分教师并不注重文化资源以及语文学习活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合问题,各类体育知识、文化与技巧通过教师的讲解进入到学生的脑海中,学生对于教学工作缺乏认同感。学科教学之间缺乏应有的互动交流,教师无法把握跨学科教学活动的切入点,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二)教学资源投放力度不足

为推动小学体育教学与语文教学活动的跨学科融合,教师要积极开发育人资源,在学生实践、体验的多元视角下展开教学活动,依靠文化教育元素驱动学生全面成长。针对跨学科教育指导体系的开发要求,教师要深度推进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工作,多角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但从教学现状来看,教学资源的开发、投放也面临着新的实践问题。首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授课时间有限,为保障学生能够快速掌握体育技巧与体育规则,教学活动多以技巧教学、规则讲解为导向,文化教育资源无法融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其次,部分小学生的文化学习能力较差,对于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文化知识并不关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基于文化活动视角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学方法有待创新。教学资源的整体开发与应用力度不足,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与文化素养难以提升,小学体育教学与语文课程之间出现了新的隔阂。

三、小学体育教学与语文学科跨学科融合的实践策略

(一)导入基础体育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要实现小学体育教学与语文教学活动的跨学科融合,教师应该尝试在开发语文学习任务的同时创新教学方案,基于文化探究、体育理论学习的多元视角构建跨学科教学体系。针对语文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可以从文化学习入手,基于体育课程中的基础知识设计教学任务,发展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围绕体育规则、体育技能开展教学活动,设计具有交互性、体验性特点的教学方案,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学习素养。结合体育规则、体育技巧消除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盲区,发展学生的多元学习能力,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创新开展。教师要基于基础体育知识设计多元化学习任务,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以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跳绳”为例,为积极发展学生的体育活动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结合基础体育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首先,为学生播放体育视频,在引导学生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对跳绳的技巧、关键动作进行分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语文课程中的口语交际任务带入课堂,引导学生展开综合化学习。在互动环节,学生以视频素材为参考,对跳绳过程中的动作技巧进行讲解。围绕如何起跳、如何摆动跳绳、如何控制跳绳速度等相关问题,驱动小学生展开体育学习。在口语交际过程中,体育活动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能够借助相关活动掌握运动技巧。其次,教师可尝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训练。基于小学生体育技能的发展特点,教师可以在教学工作中布置书面表达任务。在教学环节,教师以“跳绳”为主题,要求学生对跳绳的技巧、难点与常见误区进行分析,结合生活经验设计“跳绳手册”。在学生共同完成创作任务之后,教师对学生所给出的观点进行整理,整合多元化跳绳技巧。在跨学科融合视角下,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语文课程中的学习方法进行应用,整合体育知识,从而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

(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改变课堂教学氛围

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以“教师授课+学生听课”为基本导向,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小学生无法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独立掌握相关技巧。探究性元素与实践性活动的缺失,导致小学生无法形成良好的体育素养。针对学生的综合学习需求与体育技能发展特点开发跨学科教学指导体系,教师应该将多元化实践任务带入课堂中。以小学语文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发力点,从学生实践、技能交互等角度开展教学,有助于跨学科教学方案的快速成型。

以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跳高”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跳高技巧、跳高类型等角度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式学习,将语文学习方法借鉴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在跳高技巧教学环节,教师对学生提出体育学习问题:在跳高过程中会应用到哪些技巧?跳高有着怎样的难点?在提问之后,教师在体育课堂上设计“学习成果展示区”,要求学生通过线上信息检索、自主实践等方式对跳高的基本技巧进行分析,锻炼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在发展学生内在学习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保障实践活动与交互性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从学、想、说等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围绕“跳高类别”的有关知识开发跨学科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教师则应该建立课后服务体系,引导学生逐步积累体育知识。在教学环节,教师可以从跨越式跳高、俯卧跳高、滚式跳高等角度呈现体育学习理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互动热情。综合实践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独特育人活动,其以发展学生的多元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语文技能为目标,重视学生多元学习素养的发展。将综合式实践性学习与小学体育教学任务结合起来,可以逐步发展学生的体育探究兴趣。

(三)积极贯彻德育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育人价值,发展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与体育竞技精神,对于学生的后续体育学习、未来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德育导向下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案,教师应该尝试将德育活动与学生学习需求结合起来,在深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同时,围绕体育规则、体育活动目标开展德育工作。基于语文课程的德育功能与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元素,逐步完善育人方案。

以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接力跑”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导入文化故事,基于团队合作、提升自我的多元角度开展教学活动。

首先,引入以“团结”“包容”为主题的经典文化故事,如《三个和尚》《四个朋友》《山羊过河》等,在教学环节,教师为学生讲解接力跑的基本规则,引导学生结合相关故事开展课堂讨论活动:为什么在体育运动中要讲求团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将一些现代体育故事带入教学活动中,如中国乒乓球团队的体育故事、中国女排的体育故事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与合作素养。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趣味实践活动,在教学环节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开展“接力跑”竞赛。其中,A小组单人进行竞赛,B小组则可以选择多人进行竞赛,引导学生感受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在学生结束竞赛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书面创作,以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分析团队合作在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合作观,以德育资源促进学生积极成长。在课后作业设计环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搜集有关于合作、包容、竞争、成长的名人名言、历史故事、体育故事,将其转化为图片、文本等形式,在体育课堂上进行分享。通过德育实践,对学生的思想、体育活动习惯、体育学习表现给予综合性教学指导,让学生真正接纳体育活动,实现小学体育教学与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结合。

(四)深度传承体育文化,构建多元育人方案

为消除小学体育教学与语文学科之间的隔阂,教师应该在深度开发文化资源的同时展开相关教学设计,形成以文化探究、文化传承为导向的教学体系,构建跨学科教学新模式。在发展小学生体育素养与文化意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度挖掘体育课程中的文化资源,在跨学科教学导向下,基于体育技能训练、体育文化传承的双元视角展开教学设计活动。挖掘课程中的文化资源,构建现代化教学模式,才能让体育文化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不断流动。

以小学体育教材中“足球”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文化探究、文化传承、文化解读的多元视角入手引导学生展开学习。

一方面,聚焦民族体育文化发展史,教师可以设计以“探究足球前世今生”为主题的学习任务,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足球的诞生、足球向其他国家的传播、足球的独特技巧等知识点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感受民族体育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教学环节,除了对“足球”进行学习之外,也可以基于射箭、赛马等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的体育探究热情,感受民族体育文化的独特构成。

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利用多元语文渠道开展创作活动。在这一环节,教师除了要求学生书写体育作文之外,也可以结合我国较为有代表性的体育运动开展教学工作,选择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为切入点,搜集相关体育电影、音乐等资源,锻炼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在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选择《夺帅》《宋代足球小将》等作品开展教学工作,引导学生深度挖掘体育文化,解读民族体育文化的构成。为发展学生传承民族体育文化、弘扬民族体育文化的热情,教师要定期结合民族体育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并通过语文课程中的创作技巧、多元作业、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实践,从而优化小学体育教学与语文的跨学科融合路径。

注:本文系2023年度福州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立项课题“三阶六环: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项目化学习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ZDJ2023B19)的研究成果之一。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