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影响因素和培养策略研究

2024-09-30 00:00:00王洪滨
天津教育·上 2024年8期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是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活动中广泛使用的语言,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也是传播人类文明成果的载体之一,对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作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体现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学习和运用英语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逐步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客观、理性地认识世界,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课程标准》指出了英语在实现跨国沟通和交流中的不可替代性,而将这一不可替代性的工具语言在实际中展现出来靠的又是什么呢?那就是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本文主要对有关英语阅读能力的话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分析。

小学不同阶段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不尽相同,展现出逐级递增的特点,受学生的个性特征、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等因素影响大体分为两级。一级:识别阅读对话中的话语转换;知道阅读的不同语篇类型;体会阅读语篇中图片与文字之间的关系。二级:判断故事类语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辨识时间、地点和人物;通过阅读,发现语篇中的段落主题句与段落内容之间的关系;利用语篇的标题、图片等信息辅助阅读过程中的理解。

笔者认为,英语阅读最终的目的是在学习生产、实际生活、跨国交流中自由运用语言,为个人、大众和社会服务。所以,一个崭新的课题就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如何转变英语应试思维,提升英语阅读能力呢?这也是本文需要阐明的问题。

一、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现状分析

在新时代的小学英语教学课堂当中,教师教学活动的侧重点已逐渐从应试教育转变为能力提升教育,教师已不再单一地追求唯成绩论的原则,而是渐渐地转向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和有效融合。长时间以来所形成的教学惯性使教师在一时之间很难作出突破性、彻底性、革命性的改变。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还是会有意无意地将语法和词汇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造成“重写轻读”的现象,导致对提升学生能力的阅读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无法以点带面促进学习。

针对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充足的耐心,受教学课时这一客观因素的限制,大部分英语教师很难在现有基础上提供更多的时间来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持续变化。与以提升英语阅读教学能力为目标相对应的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相关教学的研究方面还有较大的欠缺。以上是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道路上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学生学习的过程对其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样也存在难度。首先,受身心发展特点的影响,学生很难长时间稳定地维持对同一事物的动机水平,而阅读能力的形成恰恰是一个漫长而又反复的过程,所以大多数学生在阅读能力的养成过程中往往无法一以贯之。其次,大多数学生将英语阅读学习当作必须完成的任务,缺少对阅读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和深入挖掘的精神。最后,学生也具有从众性,容易以他人的行为作为标准,因为没有看到他人阅读,自己也不去进行日常的英语阅读,觉得他人在阅读中出现困难,自己也难于读懂、读会,主观上产生了对英语阅读的畏难情绪。

教师和学生各自存在的问题,共同导致了目前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欠缺和不足。

二、造成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差异的影响因素

影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具体来说,由于主体和驱动力的差异,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顾名思义是以学生自身为主体,由自我需要内驱力驱动的,由主观意愿主导而发生的阅读能力的积极或消极变化。与此对应,外在因素是由外界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和教师在内所引发的,由附属内驱力驱动的,客观上为了获得某些赞同或受到某些批评而发生在阅读能力方面的积极或消极变化。

(一)内在因素

1.学生个人的认知发展和个体学习风格。

学生个人的认知发展和个体学习风格的差异是影响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所采取的认知策略是不同的,因此每个学生感知阅读内容时,在大脑中形成的思维方式和信息输出模式都各不相同,这种差异直接影响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积累和提升,两者呈正相关性。

2.对中文的认知方式和掌握程度。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它博大精深,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世界上所用的语种都有其相似性和共通性。所以学生对母语语法结构的掌握程度对英语阅读能力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熟练地掌握中文语法结构会对学生提升英语阅读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则会起到消极和阻碍作用。

3.个体采用的阅读方式。

不同的阅读个体都有自己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两者共同作用于阅读的过程之中,影响着阅读能力的养成。

4.学生对待阅读的态度。

喜欢阅读的学生可能更容易养成良好的阅读技能。这些学生往往对阅读充满着巨大的兴趣,所谓“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他们对于阅读的态度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如果一个学生用爱拥抱阅读,用心感受阅读,他们最终会享受阅读的过程。

(二)外在因素

1.家庭的影响。

家庭成员的教育背景及其对培养孩子阅读能力这一问题的看法,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英语阅读能力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在此列举出一个正面的观点加以验证:在看重孩子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家庭中,家人会适时创设阅读的情境和机会,长辈们愿意和孩子坐在一起,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一起享受英语阅读所带来的乐趣。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不仅让孩子感受到爱,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积累英语阅读的素材和经验。

2.学校及教师的影响。

阅读活动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实践活动,英语阅读又是从文本中获取、梳理、整合并输出信息以及提高认识水平的重要方式。教师在学生阅读的思想认识方面是否具有启迪作用,在兴趣培养方面是否有引导作用,在阅读方法方面是否有指导作用,在阅读能力训练方面是否发挥了点拨作用,在阅读材料选择方面是否发挥了推动作用,在阅读习惯的培养方面是否发挥了引领作用。这恰恰体现了学校,尤其是教师,在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方面所能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三、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和策略

(一)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首先,适时、适度、适量提供适合学生英语阅读的材料和内容,使学生通过阅读相关内容融入英语情境,感受情绪变化,达到共情,通过英语阅读感受自己所收获的快乐。其次,教师要教授给学生有效的阅读策略——泛读和精读,既让学生能通过泛读了解大意,又通过精读感受细节。最后,给予学生正向的、具有鼓励性的英语评价,让学生体会到从朗读过程中能够得到的认可,激励其继续在英语阅读中进行探索和尝试。

(二)家长发挥引导和陪伴作用

在英语学习中,亲子阅读是一种值得提倡的良性阅读模式。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在他们进行英语阅读的过程中,家长的认真倾听、积极回应、鼓励表扬,能够给孩子带来极大的满足,给予孩子勇毅前行的不竭动力。孩子的英语阅读能力在陪伴和坚持中慢慢得到提升。

虽然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重大挑战,但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提升机遇。只有学生、家长、教师三者融为一体,各自发挥应有的作用,处理好相互的关系,相辅相成,才能真正把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落到实处,真正把学生对待英语阅读的态度变被动为主动,从心理和根本上改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一难题。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一定能够实现。

(焦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