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园艺劳动促生涯发展

2024-09-30 00:00王苑君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27期

摘要:劳动教育和生涯教育在总体育人目标上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即致力于指导学生更好地走向未来。为响应“五育并举”和“多学科融合”的教育模式改革,尝试在初中生涯规划课程中融合劳动教育,以劳动的形式促进生涯教育目标的达成,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真谛,理解人生发展的真正意义,从而更坚定地通过自身努力走向未来。结合校本课程实践,总结了四种融合路径,分别是价值引领、情景延伸、象征表达和实战演练,为学校生涯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生涯教育;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融合路径;隐喻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27-0064-03

一、融合的缘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诗句告诉我们园艺劳动能够陶冶人的性情。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园艺疗法能够让参与者通过种植和养护植物,接触自然环境,纾解压力,复健心灵[1]。在中小学,开展园艺劳动是心理健康教育课融合劳动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劳动实践,学习种植知识,磨砺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品质[2]。另外,学生在种植劳动中呈现出的问题解决方式、人际互动模式以及面对得失的情感反应都有可能是其现实生活状态的体现。因此,种植的过程还是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增进人际互动,学习与人合作,尝试规划、应变和决策的好机会。依据《广东省中学生涯规划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初中生涯规划课的目标要求,我尝试通过园艺劳动唤醒学生的生涯意识,促进其对自我的探索,明确未来的职业目标,树立积极不确定的生涯观念等。园艺劳动校本课程的实践初见成效,在此就初中生涯规划课融合劳动教育的路径进行具体阐述。

二、价值引领:着眼当下,连接未来

青少年对个人生涯成功准备的核心就是其生涯适应力的发展[3]。个体的生涯适应力是沿着生涯关注、生涯控制、生涯好奇和生涯自信四个维度发展的,并最终会形成与自身生涯规划、决策和调整有关的独特的信念、态度和能力。要想使学生学会规划未来,首先要引导他们思考未来,将过去的经验和对未来的规划统一起来,并让学生相信美好的未来始于当下每一个有效的准备行动,而劳动教育有助于达成这一目标。《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劳动教育具有鲜明的思想性,与生涯教育目标一致,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坚定实现人生理想的信念[4]。

初中生涯规划课融合劳动教育的第一个路径是在价值引领上,着眼当下,连接未来。即着眼于当下每一个劳动种植环节,由当下的劳动实践引发学生对自身生涯发展的思考,再引导其回归当下,反思自己可以为未来主动做哪些准备。

例如,“种子历险记”一课对应的劳动环节是“育种”,但教师在课程的开始并没有急于教学生如何育种,而是通过冥想训练的方式,让学生想象这颗小小的种子是如何来到自己手中的,它经历过什么。种子是果实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是生命延续的象征,学生通过想象种子的经历,联系自身,回顾过往生命历程中对自己意义非凡的事件,从中汲取养分。接着,教师通过心理绘画,让学生以流程图的形式画出种子从萌芽到开花结果的整个历程。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变化的特点;另一方面,通过心理投射,引导学生把种子比喻成现在的自己,畅想未来,明确生涯目标。最后,再次回到当下,启发学生思考:种子发芽需要养分,那么为了实现心中所想,哪些资源可以作为你成长中的阳光、水分和土壤?由此帮助学生建立起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连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过去,以计划的态度思考未来,关注当下的行动,唤醒生涯规划意识。

三、情景延伸:迁移学习,主动适应

人是社会性动物,生涯适应力是个体与外部环境在互动中逐渐形成的用以应对外界不可预测的变化的一种准备状态[3]。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生涯适应力?一般来说,教师在生涯规划课上会通过创设不同的情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协助学生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自我调整,给予学生自主管理和选择的机会,从而逐步树立起积极不确定的生涯观念,提升生涯适应力。劳动教育具有突出的社会性,强调发挥劳动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纽带作用。校园的园艺劳动为学生提供了与周围环境互动的情境和机会,学生在劳动中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协调等,以应对种植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初中生涯规划课融合劳动教育的第二个路径是通过情景延伸实现迁移学习,促使学生主动适应。即利用园艺劳动和学生个人生涯发展中与周围环境互动的相似性,通过类比教学,让学生把在园艺劳动中习得的社会性经验迁移、运用到自身生涯发展历程中,主动适应生涯发展中的各种挑战。例如,在上生涯劳动融合课“把‘意外’装进菜篮子”时,教师围绕“收获”这一劳动环节,引导学生探讨蔬菜种植中意外事件的应对与收获的成果之间的关系,从中总结应对意外的经验,进而延伸到对生涯发展中意外事件的应对策略的探讨上。

生涯发展中意料之外的事件时有发生,它们有可能改变人们的职业发展方向,也有可能加深人们对自我的认识。但在现有生涯课堂上,学生对这些意外引发的影响只能凭空想象,很难激起尽早规划的动机,而蔬菜种植中的一些意外事件给学生带来的情绪感受是直接且强烈的。例如,由于施肥不慎导致幼苗烧叶死亡,满心期待落空,功亏一篑;悉心照料,对蔬果长势的预期与最终收成却南辕北辙;小组成员平时虽不给力,最终却收成颇丰。学生通过分享蔬菜种植中的这些意外,反思不同应对方式引发的不同结果,认识到意外事件的积极意义,即哪怕是坏事,只要应对得当,也会成为幸运的事情,从而树立积极不确定的生涯发展观念。这样一来,学生的劳动过程体验、劳动经验总结和劳动成果展示都自然而然地成了生涯规划课绝好的素材,实现了“以小的劳动实践使学生洞见大的人生道理”的目的。具体生涯劳动课程见表1。

四、象征表达:探索自我,理性抉择

植物的生长象征着人的成长,植物的生长趋势随着劳动者的干预行为会发生改变,这就好比学生的生涯发展轨道会随着自身所作的每一个抉择而发生改变一样。但学生对自己是否足够了解?对自己的生涯决策是否足够自信?这些都是不确定的。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再好的计划也可能会被推翻,如何才能赢得未来?唯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一方面,要不断丰富对自我的认识;另一方面,要走进真实的职业世界,让自己在面对选择时能作出更理性的决策。因此,初中生涯规划课融合劳动教育的第三个路径是利用象征表达,帮助学生探索自我,理性抉择。即利用“植物生长”这一隐喻,引导学生思考个人的生涯发展,促进学生对自身性格、兴趣、价值及能力的探索,认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学会理性抉择。

“升学‘家’转换”和“我的优势树”这两节课就是采用了象征表达的融合路径,二者分别对应的劳动环节是“间苗”和“剪枝”。在“升学‘家’转换”一课中,“间苗”象征着“生涯转换”。课程设置了“间苗”“不间苗”“不同时期间苗”三个情境,以多组对比实验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生涯转换对个人成长的意义;然后对不同的升学路径展开探讨,引导学生明确升学目标,做好当下的学业规划。

“我的优势树”一课中,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象征着人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植物生长存在顶端效应象征着人有优势和劣势。在课上,教师提出问题:“如果太阳象征着生涯目标,大树象征着自我,那么你的主要优势(顶芽)、次要优势(侧芽)及劣势(剪掉的枝芽)分别是什么?”在学生对自身的优势、劣势有了充分认识以后,教师随后向学生介绍了SWOT分析法,指导学生基于当下找到“利用机会和优势”的“SO策略”、“用机会弥补缺点”的“WO策略”、“利用优势减轻威胁”的“ST策exWhdaHqTFBrXTIuyylxVw==略”,以及“消除劣势和威胁”的“WT策略”。“机会”就好比给植物施肥,“威胁”就好比天灾虫害,与植物生长经历都能一一对应上。

五、实战演练:走进职业世界,拥抱未来

劳动教育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因此必须面向真实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学会建设世界,塑造自己,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生涯规划课同样需要实践的机会,但由于资源和条件的限制,生涯教育普遍面临着“走不出去”和“纸上谈兵”的困境。怎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中也能感受到职业世界的挑战?为了突破这一困境,我尝试在校园种植活动的基础上,挖掘更多元的活动资源,开展参与度高、体验感强、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生涯体验活动,帮助学生更自信地走向未来。

初中生涯规划课融合劳动教育的第四个路径是通过实战演练,让学生走进职业,拥抱未来。在“园艺管家招聘会”一课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个人简历,亲身体验招聘面试的全过程,提升了对自己智能状况的认识,对职业发展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在“谁是销售冠军”一课中,学生化身自媒体达人,通过拍摄创意短视频宣传学校菜园,激活了个人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从园艺劳动中,我们还衍生出了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例如,“拍的不是黄瓜,是灵魂”厨艺比拼,从种植、采摘、菜品研制到小组比拼,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亲尝劳动后收获的滋味,获得了全新的职业体验。再如,在“蔬果飘香展销会”中,学生根据蔬果的收成情况自行定制营销方案,把蔬果转换成商品,不拘泥于传统的买卖关系,大胆创新,真正地走进职业世界。

六、实践反思

生涯教育以未来为导向,以现实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变化所需的核心能力与重要品格。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以彰显个人存在的价值、实现人生幸福为最终目的,为生涯教育提供了多元的实践平台。初中生处于生涯发展的探索期,与高中生相比,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没有那么迫切,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更注重学生生涯规划意识的唤醒,在设计课程时重在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以园艺劳动的形式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学生通过劳动体验生成即时的工作经验,跟随课堂的问题对自身生涯发展进行深入探讨,以实在的劳动体验促成对未来生涯发展的思考。生涯劳动课程不仅为学生亲身参与劳动提供了机会,提升了他们的劳动品格和技能,还在生涯规划意识培养、自我认知探索、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发挥了作用,有效促进了生涯教育目标的达成。

实践证明,园艺劳动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学会初步规划未来,但是在引领学生认识社会和职业世界的渠道方面发挥的作用不足。在未来的探索中,我们力争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以更多元的劳动教育路径促进生涯规划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静楹. 团体园艺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36):21-24.

[2]蒋桂黎. 将园艺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计实践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22(29):117-120.

[3]赵小云,郭成. 国外生涯适应力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进展,2010(9):1503-1510.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535329.htm.2020-07-07.

编辑/于 洪 终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