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面花的文化解读与保护创新

2024-09-29 00:00:00郝丞张少飞
百花 2024年7期

摘 要:本文以华州面花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这一传统手工艺的历史渊源、文化价值、艺术特征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挑战,提出了华州面花保护与创新的具体途径,旨在为华州面花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华州面花;传统手工艺;艺术特征;文化传承

面花艺术,这一流传至今的民间文化瑰宝,不仅是黄河流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也是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承载着浓郁地域特色与民族情感的传统手工艺。华州面花作为这一艺术形式的杰出代表,以独具匠心的造型艺术、斑斓夺目的色彩运用和深邃厚重的文化内涵,成为探究中国民间艺术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

华州面花源远流长,这一艺术形式逐渐演化,不仅在民间节日庆典中占据重要地位,更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文化传承与社会交往的重要媒介。华州面花的制作,以面粉为主要原料,通过一系列手工技艺——捏塑、剪裁、装饰,赋予了面团生命和情感,展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祈愿,同时也是民间智慧与审美情趣的生动体现。

然而,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与变革浪潮中,华州面花面临着诸多挑战。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本土文化与全球化趋势的交锋,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如何在保持其传统精髓的同时,使华州面花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焕发出新的活力,并与市场经济相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笔者对华州面花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社会功能和传承现状进行全面梳理与系统分析,旨在寻找华州面花在当代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策略。研究的目标不仅在于挖掘和记录华州面花的传统精髓,更在于探索其创新转型的路径和市场化开发策略,以期为华州面花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和实践指导。

一、华州面花的发展历史与文化内涵

(一)面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农耕文明的逐步发展,尤其黄河流域小麦种植的普及为面花艺术的兴起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早期阶段,面花艺术的形态较为简单,主要作为祭祀活动中的祭品出现。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审美需求的提升,这种原始的面食祭品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开始向艺术品的方向发展。面花的制作技艺也日趋精湛,从简单的形状模仿到复杂的图案设计,从单一的色彩运用到丰富的色彩搭配,面花艺术的表现形式日益多样化。

面花艺术的真正兴起与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繁荣紧密相连。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其肥沃的土地和适宜的气候为小麦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小麦的丰收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也为面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发现面粉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可以捏制成各种形状,于是面花艺术应运而生。

面花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各地的文化特色,与当地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审美趣味等融合,形成了多种风格和流派。不同地区的面花艺术各具特色,有的注重造型的逼真与细腻,有的强调色彩的鲜艳与对比,有的追求寓意的吉祥与喜庆。其中,华州面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一众面花中脱颖而出,成为面花艺术的杰出代表。

华州面花在继承传统面花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它造型多样,既有传统的花鸟鱼虫、人物故事,也有富有现代感的抽象图案。在色彩运用上,华州面花善于运用对比强烈的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寓意上,华州面花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有对吉祥幸福的祈愿。

总之,面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吸收、融合、创新的过程,不仅反映了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轨迹,也展现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风貌。华州面花作为面花艺术的杰出代表,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发扬。

(二)华州面花在黄河流域文化中的地位

黄河流域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摇篮,其富饶的土地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众多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形式。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华州面花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黄河流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艺术以其精美的造型、丰富的色彩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黄河流域人民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华州面花的制作技艺十分精湛,每一件作品都是手艺人对美好生活向往和对自然敬畏之情的体现。

在地方节庆、宗教仪式和日常生活中,华州面花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仅被用于祭祀活动,表达人们对神灵的敬仰和对祖先的怀念,而且是亲友间传递祝福、寄托情思的载体。华州面花的每一种造型、每一种色彩都有特定的含义和象征,它们共同构成了黄河流域文化中独特的语言和符号。作为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桥梁,华州面花不断吸收新时代的元素,创新和发展传统技艺。在现代社会,华州面花不仅仅是一种文化遗产,更是黄河流域文化活力的象征,是推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力量。

对华州面花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黄河流域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为当代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灵感。通过系统性记录、研究和推广,我们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一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通过创新的设计和现代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将华州面花融入现代生活,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三)华州面花与地方民俗的关联

在华洲,面花艺术与地方民俗紧密相连,它不仅是民间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民间信仰和价值观念的体现。华州面花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图案,成为传递祝福和表达情感的重要媒介,尤其在春节、婚礼、寿辰等重要节日和庆典活动中,面花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华洲的婚俗中,高磨盘面花是婚礼上不可或缺的部分。高磨盘面花一般分七层,第一层为水勾搭馍,代表勾搭联系之意;第二层为蝙蝠馍,代表互敬互爱;第三层为龙馍,第四层为凤馍,代表龙凤呈祥、百年好合;第五层为老虎馍;第六层为艾叶馍,代表夫妻恩爱;第七层龙凤花瓶,代表平安一生。高磨盘面花上常雕刻有龙凤呈祥、鸳鸯戏水等图案,寓意夫妻恩爱、白头偕老。此外,面花在婚礼中还承载着传递家族祝福和期望的重任,是新家庭开始的象征。

成人礼中的谷卷馍同样体现了华州面花的地方民俗文化意蕴。谷卷馍以其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内涵,成为成人礼上的重要元素。谷卷馍通常呈环形,象征生命的循环和永恒,同时也代表着家族的团结和传承。在成人礼上,谷卷馍是对年轻人步入成年的祝福,更是对其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

二、华州面花的艺术特征与制作工艺

华州面花以独特的造型艺术和审美特点闻名。华州面花的造型通常以简洁、夸张的手法来表现,既保留了食用性,又赋予其极高的艺术价值。华州面花形态多样,从传统的动物、植物、神话人物到现代的抽象图案,无不体现了制作者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高超的创造力。在审美特征上,华州面花强调形态对称和平衡,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视觉冲击。

华州面花的传统制作工艺主要包括和面、揉面、捏形、剪花、着色等步骤。制作工具简单而实用,如擀面杖、剪刀、梳子、筷子、竹签等,这些工具在制作者的手中被赋予了生命,创造出了形态各异的面花。和面是制作面花的第一步,要求面粉质地细腻;揉面需要力量与技巧相结合,以确保面团的弹性和韧性;捏形是面花制作中最关键的步骤,需要制作者具备高超的手工技艺和艺术感知能力。

华州面花不只是一种食品或艺术品,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象征和寓意。每一种面花的造型和图案都有特定的含义,如龙象征着权力和尊贵,凤代表美好和平,鱼寓意年年有余,花卉象征生命的繁荣和活力。在不同的节日和庆典中,面花的制作和赠送也遵循着一定的习俗和规矩,如在婚礼上赠送象征夫妻和谐的双鱼面花,在寿宴上赠送寓意长寿的寿桃面花等。

三、华州面花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挑战

(一)现代社会对华州面花的影响

华州面花在现代社会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文化多样性让传统艺术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年轻一代的审美和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对华州面花这类传统手工艺的兴趣相对减少。另一方面,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华州面花的传播和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手段,如数字化展示、网络销售等,这为华州面花的推广和市场化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华州面花的传承现状与面临的困境

华州面花的传承现状并不乐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传统手工艺逐渐被边缘化,华州面花的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老一辈的面花艺人年事已高,而年轻一代在教育、就业等压力下,很难全身心投入面花艺术的学习与传承。此外,面花艺术的市场化程度不高,经济效益有限,这也影响了年轻人参与的热情。面花艺术的保护和传承需要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市场开发等多方面的努力。

(三)年轻一代对华州面花的态度与参与度

年轻一代对华州面花的态度复杂多元。一方面,有些年轻人对传统手工艺缺乏足够的了解,认为华州面花与现代生活关联不大。另一方面,一部分年轻人对华州面花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认为面花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表达,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和市场潜力。然而,这些有兴趣的年轻人在实际参与华州面花的传承和创新中,面临着技术学习、资金支持、市场开发等多重挑战。

总而言之,华州面花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多重挑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提供资金和平台支持;文化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应加强对面花艺术的宣传和教育;面花艺人应该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创新面花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营销方式。

四、华州面花的保护与创新途径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

为了有效保护华州面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需要提供相关政策支持,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同时,政府应设立专项基金以支持传承人培训、技艺研究、资料整理和数字化保存;建立华州面花文化保护区,修复和保护与面花艺术相关的传统村落和工坊;鼓励社区参与,将华州面花纳入学校教育,通过课程和活动增强公众保护意识;推动国际交流,提升华州面花的国际知名度;利用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开发相关文化产品和旅游项目;建立健全监测机制,定期评估保护成效并优化策略,确保华州面花得到全面而有效的保护与传承。

(二)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创新途径

首先是技艺创新,鼓励面花艺人与现代设计师合作,将传统面花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新颖的面花图案和产品。例如,开发适合现代家居装饰的面花挂件,或结合现代流行元素来设计面花图案。

其次是产品多样化,开发面花相关的衍生产品,如面花图案的服饰、家居用品、文具等,拓宽产品线,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再次是强化文化体验,举办面花文化节、建设面花制作体验工坊等,让消费者亲手体验面花的制作过程,增强他们对面花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感。还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加强传播,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开发面花艺术的数字化展示平台,让消费者沉浸式体验面花文化。

最后是社会力量的参与支持,如教育机构的参与,与各级各类学校合作,将面花艺术纳入艺术教育课程,组织学生参与面花制作比赛,培养学生对面花艺术的兴趣;与文化保护组织、手工艺协会等社会团体合作,举办面花艺术展览和研讨会,提升面花艺术的社会影响力;通过社交媒体、众筹平台等渠道,鼓励公众参与面花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活动;吸引企业赞助面花艺术活动,或与企业合作开发面花主题的商业产品,实现文化与商业的互利共赢;与电视台、网络平台、报纸杂志等媒体合作,制作面花艺术的专题报道和节目,提高面花艺术的知名度和公众关注度。

(陕西女友传媒发展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王娟.民俗学概论[M].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 徐璐.关中面花文化内涵追溯[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24(3):88-91.

[3] 王梁,张瑞峰,马家豪.“互联网+”时代面花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以华州花馍为例[J].今传媒,2017(4):165-166.

[4] 曾文琦.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最美(第二辑):面花面塑[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5.

[5] 张潇娟.陕西面花造型特征成因起源[J].艺海,2018(5):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