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西安美术学院2024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本刊记者:撒小虎 撰稿:魏兴、付伟巍)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学校实践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生动课堂和重要途径,是帮助大学生坚定信念、拓宽视野、磨砺意志、增长才干的重要举措。西安美术学院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持续深化实践育人工作体系,结合“党团先锋”“乡村振兴”“推广普通话”“资助走访”“访企拓岗”等专项行动,依托“校-地-企-家”协同实践育人模式,争取校内外资源条件,支持学生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2023年学院实践育人成效显著,89支社会实践服务队、1100名学生参与到暑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5支团中央实践团队、3支团省委团队圆满完成各项实践任务。1支团队获评团中央优秀团队,1支团队获评省级标兵团队,1支团队获评省级优秀团队,学院获评省级“优秀组织单位”。在社区实践计划中,持续开展“送美术到基层”系列活动,扮靓街区、美化乡村社区实践活动,受到中国青年网、中国新闻网、学习强国、西安日报、西安晚报、西安电视台、西部网、华商网等媒体报道。
2024年西安美术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围绕理论普及宣讲、艺术教育实践、乡村振兴促进、发展成就观察、民族团结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等方面,组织学生团队深入田间地头、社区街道、厂矿车间、部队军营,尤其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地区的乡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经团队申报,基层党、团组织审核推荐,学工部、团委等有关部门组织评议,共立项100余支实践团队。实践地点以陕西省内为主,另有多支队伍赴甘肃省、山东省、四川省、安徽省、河南省、河北省、浙江省、广东省、贵州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024年,各实践团队也积极申报团中央、团省委社会实践专项团队。团委“益启青春,萤火探星”志愿服务队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团委“远‘旬’逐梦,‘邑’路同行志愿服务队”、书法系“志愿服务队”入选2024年关爱行动“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团;设计艺术学院“艺启延安”志愿宣讲团队入选2024年团中央延安精神志愿宣讲团;长安校区“追青而行·沙海植绿”入选2024年绿色长征科考实践活动;等。
2024年7-8月,各实践团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勇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展现出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受到了服务地群众的一致好评,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具体情况如下:
赓续红色血脉,10支团队深入陕西省延安市、西安市、榆林市等地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作为一所红色美术院校,西安美术学院立足卓绝的延安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中国画学院赴重庆市开展“红岩精神永放光芒”红色之旅实践考察。书法系、服装系赴延安市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设计艺术学院发挥专业特长,创作了“延安精神”系列文创产品。各实践队通过参观革命旧址、重溯红色记忆、躬身深入实践等形式,感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与高尚情操。
聚焦乡村振兴主战场,33支团队深入乡村以专业特长助力乡村振兴。塑造乡村文化,11支团队深入乡村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学工部、团委赴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开展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专项活动,为当地绘制近1000平方米的特色墙绘。研工部组织志愿者赴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开展五省会馆主题墙绘设计。中国画学院开展社区实践专项活动,助力西安市西光社区老旧小区改造。油画系赴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阳湾村开展美育下乡社会实践服务,为当地创作主题墙绘。工艺美术系深入非遗文化语境,以传承人为中心,结合所学专业对调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城市名片相关的实践文创设计。建筑环境艺术系组织学生前往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安康市白河县、西安市周至县、汉中市勉县等调研乡村发展状况,助力乡村产业发展,解决当地乡村振兴中的突出问题,讲好乡村振兴故事。
助力产业发展,8支团队深入生产一线、田间地头,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学工部、团委组织学生为陕西省旬邑县设计特色农产品包装,方案等到了当地党政领导的一致好评,即将投产使用;助力石泉县特色农产品脆李的宣传销售,直播带货,累计6000余人次观看,销售额5000多元。设计艺术学院赴黄陵县,将红色乡村资源与设计艺术有机结合,实现乡村艺术营造、数字乡村、文创开发的设计赋能,完成视觉及包装设计、文创衍生品设计、旅游地图设计等。
点亮乡村美育,20余支团队深入乡村振兴重点县、偏远山区开展送美术到基层系列支教服务。团委“远‘旬’逐梦,‘邑’路同行志愿服务队”、书法系“志愿服务队”2024年关爱行动“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团赴陕西省旬邑县、陕西省渭南市开展七彩假期支教活动。跨媒体艺术系围绕“小小艺术家”主题,为孩子们设计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美术课程和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阳光助老助残,3支团队赴残障儿童中心和老年活动中心开展助老、助残活动。特殊教育艺术学院赴陕西省24小时盲童之家、陕西省白手杖视障服务中心,通过工艺美术理论普及、手工艺实践以及党史小课堂,对残障人士进行美育课堂与党史宣讲,在24小时盲童之家和校内举办手工艺实践作品展览。影视动画系赴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常兴镇开展公益摄影服务,以移动设点的方式,采访乡村拍摄对象,为不同年龄、职业、身份的群众进行拍摄。
推广普通话,8支团队深入民族地区、偏远地区开展推广普通话专项实践。长安校区赴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聚焦该地区学前儿童、留守妇女和老人,通过普通话宣传推广活动、共绘民族一家亲活动、同心共筑中国梦活动,将普通话推广和民族团结、美术教育相结合。中国画学院、跨媒体艺术系、艺术教育学院将推广普通话与乡村美育相结合,在美院教育中推广普通话。版画系、油画系、工艺美术系、建筑环境艺术系将推广普通话与专业考察、非遗传承相结合,在理论宣讲中推广普及普通话。
保护传承非遗,9支团队深入乡村,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深度交流,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工部赴榆林社会实践(团)队参观佳县、吴堡、绥德等地的非遗文化馆、博物馆,对非遗传承人进行访谈,探讨非遗艺术形式与美学精神在乡居美化中的转化方式。工艺美术系、长安校区赴陕西汉中,前往当地的藤编厂进行参观学习,拜访当地藤编非遗传承人并开展座谈会,参观汉中当地相关文化馆。将“藤编”融入乡村美育课程互动之中。工艺美术系赴广东省汕头市澄海西门蜈蚣舞非遗传承基地,调研国家级非遗项目西门蜈蚣舞,进行文创设计。
2024年暑期学工部、团委还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与专项工作相结合。20余支资助宣讲队伍将资助宣讲与社区实践相结合,赴陕西省宝鸡市、榆林市、渭南市,四川省成都市,贵州省遵义市等地开展资助宣讲工作。心理中心赴陕西省镇巴县开展心理健康青春行专项实践,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和心理疗愈特色服务满足留守儿童的情感、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开展艺术疗愈。就业中心组织3支专项队伍,赴山东省青岛市寻访优秀校友、访企拓岗,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学生管理科暑期看望参军入伍学生,开展艺术进军营、走边防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