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文艺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弥补不足,推动我市文艺繁荣发展,天水市文化馆广泛开展调研,了解“十四五”期间天水市文化馆文艺创作与生产情况,深入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结合天水市文化馆实际情况,提出文艺创作生产的对策,不断理清思路,明确方向,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调研报告如下:
一、“十四五”期间天水市文化馆推动群众文艺发展的
基本做法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天水市文化馆文艺团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召开重点选题规划会、精品创作座谈会、地方特色文化宣传会,进一步鼓励和引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投入为时代抒写、为人民放歌的实践中。文艺团队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把主题实践活动作为文艺工作的长期任务和重要内容,将活动同“结对子、种文化”、文化进万家、文化下基层等惠民活动结合起来,推动艺术家常态化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文艺工作者坚持精雕细琢,以工匠精神打磨文艺作品,努力创作不愧于时代、不愧于人民的精品佳作,依靠文化阵地传播先进文化、展示特色文化,使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如《村长说媒》《村长的婚事》《内部价》等经典文艺作品,充分反映了农村的真实生活,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天水市文化馆文艺工作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艺创作,精心组织创作生产,推出了一系列有思想、有筋骨、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如小品《两个女人一台戏》《我的大学梦》《没有星光的舞台》、书画《天山雄鹰》《阳光·矿工兄弟》《人民公仆焦裕禄》、微电影《定金》、剧本《“林三代”的故事》等作品,真实反映社会主义家庭的和谐美满,年轻人为了理想信念不断奋斗,人民公仆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三)坚持弘扬地方特色文化
天水市是历史文化名城,有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和麦积山石窟文化。天水市文化馆文艺工作者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从本地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搜集创作素材,把富含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作为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创作了一批有本土特色的精品佳作。天水市文化馆创作的原创歌曲《伏羲爷爷》《羲皇故里》《天风八千年》《东方微笑》《一个叫龙城的地方》《天水之间》《天河热土》、诗歌朗诵《天水长歌》、剧本《大哉伏羲》、书画作品《一画开天》《女娲补天》《麦积烟雨》《玉泉仙境》等,充满天水文化元素,致力于宣传天水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提高了天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天水市文化馆群众文艺繁荣发展的特点
(一)繁荣发展文艺的社会氛围不断形成
天水市文化馆领导和各部室分管领导对文艺工作非常重视,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措施办法逐渐增多,在扶持创作、建设队伍、增加投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这几年的创作和作品的推送、展演、展览,极大程度丰富了城市文化内涵,提升了城市文化形象。天水市文化馆副馆长王海生集合多年来创作的小品、独角戏、剧本出版了《王海生作品集》,副馆长王小艳的音乐专辑《羲皇故里》收录了十首反映天水地域特色的原创歌曲,这些作品的创作为推介天水作出了不懈努力,也为繁荣天水文艺事业作出了极大探索,引领天水文艺创作迈上新台阶。
(二)文艺工作者创作热情空前高涨
“十四五”期间,天水市文化馆广大文艺工作者力创佳作,参加省内外各大展演展览活动和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千山万水 就爱天水”天水专场文艺演出活动参加第十届全国地市级文化馆“百馆联动”暨“大地欢歌”全省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活动;选送原创歌曲《天风八千年》赴宁夏吴忠市参加“大河上下 声声不息”沿黄九省(区)民歌会;选送原创歌曲《东方微笑》赴上海参加“丝路颂 湾区情”东西部文化交流——2023沪甘两地群众文艺交流展演;选送小品《两个女人一台戏》、音乐作品《藏波罗花》《天风八千年》等在武威市、庆阳市参加“甘风陇韵·群星荟萃”甘肃省第六届群星艺术大赛优秀作品展演活动,以此加强地区间的文化互动,宣传推介天水文化旅游。天水市文化馆报送的《藏波罗花》《两个女人一台戏》《中国梦·我的梦》在甘肃省第六届群星艺术大赛中,分别荣获音乐类一等奖、戏剧类一等奖和舞蹈类三等奖;报送的原创歌曲《羲皇故里》在“把甘肃唱给你听”2023甘肃文旅“十佳”歌曲大赛中入选甘肃文旅“十佳”歌曲榜单。社会各界对各类展示、展演、展览的肯定和各项荣誉的获得使广大文艺工作者信心更足、热情更高,并积极投入生产实践当中,走到基层群众当中,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人民,以优美的旋律歌唱群众。
(三)群众参与更加广泛
为提高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主动性,天水市文化馆以培训辅导为抓手,开设绘画、书法、声乐、舞蹈、摄影、秦腔表演、语言艺术、小品表演等8个门类的成人艺术培训班,在周末和寒暑假开设少儿合唱、书法、美术、舞蹈和钢琴班,全年培训各类人员2000余人,为广大群众、少年儿童提供了学习的平台,推动全民艺术普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另外,天水市文化馆还开展“四季村晚”等“陇原儿女心向党”群艺、文艺轻骑兵下基层文化惠民演出活动,着力打通、激活、做实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群众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
(四)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近年来,天水市文化馆结合春节、元宵节、端午、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走进市内各中小学和天水师范学院联合举办诗会活动,以诗、词、吟、唱、乐舞的形式与优美的诗词歌赋相结合,传递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以高质量的文化艺术活动满足广大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迫切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天水市文化馆群众文艺繁荣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繁荣发展文艺的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
对一些工作强调得多,专题研究部署比较少,政策落实不到位,组织工作的保障力度还有待加大。
(二)文艺人才队伍与新形势的要求不相适应
文艺专业人才缺少,没有专业的演出团队,日常活动基本靠免费培训班的学员来完成,学员年纪偏大,业余文艺人才整体素质不高,人才队伍断层,特别是专业人才、管理人才供需矛盾突出。
(三)文艺创作资金投入不足
市文化馆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开展的培训和文化惠民活动都属于免费开放,而上级部门配备的免费开放专项资金不能够满足全年的演出等活动支出,服装租赁、演员化妆、外聘演出团队都是一大笔开销,资金严重不足、欠账较多,严重影响了创作者的积极性。
四、推动群众文艺繁荣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文艺的繁荣与发展,将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力量,为天水经济发展打造精神支柱,为推动民族团结增加精神动力,为塑造天水形象增添文化氛围。繁荣发展天水文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创作的最高标准
一是文艺工作者必须将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作为表现主题,怀百姓情感、写百姓生活。二是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扎根群众,虚心向人民学习,不断进行生活实践和经验积累。三是强化文艺的群众性,把文化惠民服务送到百姓的身边,持续开展“四季村晚”“文化四进”“欢乐下基层”“文艺志愿服务”等活动,依托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开展群众乐于参加的文化活动,组织文艺工作者下基层“结对子、种文化”。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文艺创作的始终
一是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始终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德艺双馨,努力成为公众榜样。二是聚焦中国梦的主旋律,积极倡导、组织和扶持爱国主义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拓展爱国主义表现空间,使爱国主义成为人民群众奋斗的精神动力。三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大对中华诗词、传统书法、传统绘画、传统音乐、传统舞蹈和传统武术的培训力度,挖掘保护民间艺术成果和资源。
(三)加快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一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文艺工作者践行“爱国、敬业、崇德、尚艺”的文艺价值观,不断提升思想修养,做到创作与修身共进,追求人品和艺品同行,努力做德艺双馨的践行者。二是培养文艺领军人才,加大文艺人才的培育力度,推选文艺工作者参加文化艺术人才项目,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人才,并带领年轻一辈发展。三是引进紧缺高层次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夯实发展基础,凝聚新时代文艺工作的奋进力量,为天水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天水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