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全球化浪潮中,我国的美术创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一背景下,主题性美术创作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的纽带,承载着文化传承的重任,也昭示着艺术的前瞻性及时代责任。本文将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多元路径,分析国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如何在继承中创新,在反映社会现实中彰显民族精神,以及艺术家如何通过对人物、民俗和社会问题的深入刻画,构建具有时代精神和人文情怀的艺术作品。
关键词: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中国画;路向建构
主题性美术创作承担着记录历史、反映现实、引领未来的重要使命。这一艺术形式不仅是社会变迁的直观反映,还是文化深度与艺术力量的集中展现。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主题性美术创作成为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对全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积极响应。国画这一传统艺术门类,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贯通古今、沟通中外的重要载体。
一、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鲜明亮点
(一)时代脉动:当代美术中的社会生活再现
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语言,拥有独特的感染力,能够直观生动地揭示多维度的社会变迁。这种艺术形式的嬗变,不仅是技术上的革新,还是思想观念进步的映射。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社会意义是对现实的再现,更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度思考。艺术家通过作品来展现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这些作品往往能引发观众共鸣,促进社会意识觉醒。
(二)文化融合:东西方元素在新艺术中的交织
新时代的美术创作,在东西方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展现了全球化时代文化的多样性,更是文化交流与碰撞的生动体现。这种融合并非简单的元素堆砌,而是深层次的文化互鉴。在这一过程中,东方的细腻情感与哲学思考,在西方艺术的结构与形式中找到了新的表达方式。[1]反之,西方的前卫理念,也在东方的艺术语境中得到了新的诠释。这种相互融合,既保留了各自文化的独特性,又在全球视野中实现了艺术共鸣。
(三)技术革新:现代科技在美术领域的应用
现代科技不仅为艺术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作手段,而且开辟了艺术表达的新领域。科技在美术领域的应用,开始于材料革新,先进的数字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不仅改变了艺术作品的制作方式,还拓宽了艺术家创作的可能性。这些技术手段使得艺术家能够突破传统媒介限制,创造出丰富多样、富有创新性的作品。不仅如此,现代科技的发展还推动了艺术观念的更新。艺术家开始探索与科技相结合的新领域,如交互艺术、多媒体艺术等,这些艺术形式往往能够提供动态、互动的观赏体验,使观众与作品之间产生前所未有的连接。
(四)情感共鸣:人文关怀为核心的艺术表达
在多元且复杂的世界中,艺术成为连接人心、传递情感的桥梁。在艺术创作中,情感的表达并非简单的情绪宣泄,而是通过艺术加工,将个体经验提升为普遍性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的传递,不仅是一种审美体验,还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一种对人类共同命运感受的深刻理解。此外,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艺术表达,强调关注社会现实。
二、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路向建构
(一)时代呼唤:国画创作中以民心为鉴
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形式,其在新时代的转型,映射出民众情感的波动。在这一过程中,国画不仅是艺术形式的延续,还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国画创作中的以民心为鉴,体现了艺术与社会的紧密联系。艺术家通过细腻的笔触与丰富的意象,传达了他们对民众生活状态的深刻洞察。这种洞察,不仅反映了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敏感度,还体现了他们对民众情感的深刻理解。新时代,国画创作这种以民心为鉴的方向,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创新。传统国画技艺在现代艺术家的手中得到了新的生命。[2]国画作品通过展现民众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体验,强化了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有助于增进社会的凝聚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在选择创作主题时,艺术家需要深入民众的日常生活,以实地考察、观察或体验的方式,密切关注并深入理解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与情感世界。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该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艺术家可以探访该地区的传统市场、农村社区以及历史悠久的城镇,观察并记录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方式,如农耕、传统手工艺(如定西剪纸艺术)、节庆活动等。此外,艺术家应关注并分析当前的社会问题,结合自己的艺术理念与创作风格,筛选能够表达时代精神和社会关注点的主题,如环境问题、文化多样性等。在色彩构图方面,艺术家需要突破传统国画的色彩限制,运用更加大胆的色彩搭配,如运用饱和度高的现代色彩或者非传统的配色方案,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在构图上也可采用非传统的布局方式,如对称或非对称构图,结合定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创作出既具有传统国画韵味又体现当代审美的作品。光影与空间的处理同样是艺术家创新的重要方面。在传统国画中,光影效果通常较为含蓄,而现代处理方式体现为明显的光源设定、强烈的光影对比以及运用透视法创造空间深度。通过这些方式,艺术家能够让作品更加具有现代感和视觉吸引力。
(二)彰显主题:国画艺术表现的社会纪实
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新时代展现的社会纪实特性是其艺术表现的一个重要方向。这种艺术形式通过独特的表现技巧,承担起记录并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任务。国画的社会纪实功能,首先体现在对时代特征和社会变迁的深刻揭示上。通过国画作品,艺术家传递着对时代精神的理解。[3]国画在彰显主题方面,也能展现对社会问题的深度关注。艺术家通过描绘普通人物的生活状态、情感体验,反映社会底层的真实生活与深层次的社会问题。这种关注,不仅是对个体命运的描绘,还是对整个社会状态的反思与批判,如“以小见大”,通过对个体的描绘展现出整个社会的面貌。
定西市位于甘肃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洮砚、巴当舞和定西剪纸等,是反映这一地区文化特色的重要元素。艺术家可以走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地,观察并记录这些传统手艺的制作过程,了解当地的居民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定西市还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如渭河源头、贵清山、通渭温泉等。在这些地方进行实地考察,艺术家可以捕捉到城市发展和自然环境变化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感悟这些变化背后深层的社会和文化意义,从而在作品中真实地反映这些群体的生活现状。艺术家在创作时也要注重展现那些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如城市角落的老树、老街道的小摊小贩、乡村的传统节日庆典等。这些细节虽然微小,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能够引起观众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关系的思考。
(三)文化传承:国画中交会的历史与现代
国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而且在与现代元素的交融中展现出了独特的生命力。在这一过程中,国画艺术成为历史与现代的交会点,既彰显着文化的深厚底蕴,又体现着时代的创新精神。国画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挖掘上。艺术家通过对国画传统技艺的精熟运用和对传统主题的深入解读,赋予作品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国画艺术在现代文化语境下的创新发展,展现了艺术家对历史的尊重与对现代的拥抱。艺术家在继承传统的过程中,敢于创新,融入现代审美,使得国画不仅仅是历史的回响,更反映当代文化的声音。国画中历史与现代的交会,还体现在对社会变迁的反映上,国画作品通过对传统主题进行现代解读,或对现代题材进行传统表现,展示了历史与现代的对话,如“古为今用”,将古老的文化精粹转化为解读现代社会的“钥匙”。
在融合现代设计理念方面,国画艺术家可以采用极简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极简主义的设计理念,强调简约而有力的视觉表达,通过减少画面元素来增强主题,这种设计理念被艺术家用于提炼传统主题,使其更具现代感。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则表现在对传统元素的解构重组上,艺术家可以将传统符号和现代元素进行创新结合,创造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创新的艺术作品。此外,在技术应用上,国画艺术家需要尝试利用数字技术,如利用数字绘画工具和图像处理软件,来创作或加工作品。这些数字技术不仅使得创作过程更加灵活,还为国画带来了新的表现形式。例如,可以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传统洮砚或巴当舞的画面进行颜色调整和构图重组,赋予这些传统元素更加现代化的表现形式。
(四)人文情怀:国画人物描绘的时代精神
国画中的人物描绘承载着深厚的时代精神,不仅展现了人物的外在形象,还深刻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时代背景下的精神面貌。在新时代的国画人物描绘中,艺术家将传统的技法与现代观念相结合,创造出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国画人物描绘中的人文情怀主要体现在对人物性格的深刻刻画上。通过细腻的线条以及丰富的色彩,艺术家捕捉人物的神态情感,使观众能够感受到人物的情感状态。[4]这种情感的传达,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还是对人性深层次的探索表达。此外,国画人物描绘还体现了艺术家的个人思想观念。每一位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艺术家通过描绘人物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社会、时代的理解。这种个人情感的注入,使得每一幅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在国画艺术中融入定西市的文化特色,艺术家可以深入探索该地区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定西市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和黄河上游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人文积淀,如“两河一路”文化、渭河源头、李氏故里等。艺术家可以将这些特色融入人物描绘中,如描绘定西的历史人物、传统节庆活动或当地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巴当舞、洮砚制作)来表达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心理体验。此外,艺术家还可以借助数字技术,将这些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比如利用数字绘画工具和图像处理软件对渭河源或李氏故里的景观进行重新诠释。运用细腻的线条、丰富的色彩和恰当的光影处理,艺术家能够在画面上展现物体的微妙变化。
(五)民族风韵:国画中的民俗与传统表达
国画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将中国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统元素转化为具有感染力的视觉形象,成为沟通古今、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此外,国画中民俗与传统的表达,也对国际文化交流具有重要贡献。国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能够跨越文化的障碍,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国画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展现,也是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为了深入挖掘中国丰富的传统元素,艺术家需要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文化研究,阅读历史文献、民间传说集、民俗研究著作,研究地方志、古代画作等,对中国传统民俗进行全面了解。定西剪纸不仅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实用性,而且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是研究定西民俗风情和本土文化的重要载体。艺术家可以借鉴剪纸的独特造型,如花卉艺术、飞禽走兽等装饰图案,以及文学戏曲人物、历史神话题材,来丰富国画的内容。另外,巴当舞也是定西市的一大文化特色。这种舞蹈源于古羌族的“祭山会”,不仅体现了中国边陲民族的历史发展、文化交融和演变,而且具有强烈的文化基因和象征意义。巴当舞中的“春巴”是舞蹈的领舞者,也是传承者。艺术家可以对巴当舞中的动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进行描绘,展现定西文化的独特性。
在筛选具有代表性及象征意义的元素时,艺术家可以结合自己的艺术理念和创作风格,选择既能展现定西市民俗风情又能表达深层文化意义的元素。例如剪纸、传统服饰等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元素,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作品中,以此展现中国的民族风韵和文化韵味。对于细节的刻画,艺术家需要关注那些能够体现民俗文化特色的具体元素,如传统服饰的纹饰、节庆活动中的装饰物、民间艺术品的样式等。例如在描绘春节场景时,艺术家着重表现挂在门前的红灯笼、墙上的对联以及窗花的样式。在布局和构图方面,可以采用传统的平衡构图,例如,在描绘传统市集的场景时,艺术家需要在画面中安排好摊位、行人和建筑,使得观众的视线能够跟随这些元素在画面中流动,从而逐步展现市场的繁忙热闹气氛。此外,艺术家在构图时需要考虑如何通过视觉引导观众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通过对光线、色彩和视觉焦点的控制,突出某些关键元素,如在一个节庆活动场景中突出表演者,或在描绘乡村风光时强调田野和农作物。这样的布局和构图不仅使画面生动,还可以帮助艺术家传达作品的主题情感。
三、结 语
新时代新征程,主题性美术创作不仅是艺术领域的一次深刻变革,还是文化自觉与时代精神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国画作为重要的艺术载体,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艺术家深入社会捕捉时代脉动,不断创新,使得国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与当代思想。这样的艺术实践不仅丰富了国画的表现形式,还使其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定西市文化馆)
参考文献
[1] 陈青青.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中“人民性”的建构策略与焦点问题[J].中国美术,2023(6):11-15.
[2] 陈青青.历史叙事与图像建构: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中的事件、场景及现实性[J].中国美术,2022(3):26-31.
[3] 苗镇.生活、艺术、时代:新时代视域下中国画主题性创作的三个指向性[J].新美域,2022(9):25-27.
[4] 黄靖涵.论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方位与价值[J].今传媒,2021,29(8):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