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布鲁姆分类学下的声乐演唱

2024-09-29 00:00:00张汝瑶
百花 2024年7期

摘 要:声乐演唱作为音乐表演的核心领域,不仅要求技艺精湛,还涉及情感表达与艺术创新。在声乐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侧重于技巧训练,忽视了对学习者认知层面的深入探索。引入布鲁姆分类学理论框架,以此为声乐演唱提供一个更系统、更全面的教学与评价体系。本文将布鲁姆分类学的六层次与声乐演唱相结合,旨在构建一个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体系,从而促进学生声乐演唱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布鲁姆分类学;声乐演唱;声乐教育

布鲁姆分类学下的声乐演唱有助于提高声乐教学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也能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自主性,为他们未来的音乐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基于布鲁姆分类学进行声乐演唱构建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能切实为声乐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一、布鲁姆分类学概述

布鲁姆分类学是一种将学习目标分为不同层次的方法,由美国教育家本杰明·布鲁姆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并在2001年进行了修订。该分类学将学习目标分为六个层次: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这些层次从低到高,逐渐增加难度和复杂性。

在布鲁姆分类学中,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含义和要求。知识层次,要求学生能够记忆和回忆所学的信息;理解层次,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所学信息的含义,并能够自述解释概念或原理;应用层次,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新的情境并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1];分析层次,要求学生能够分解复杂的信息或问题,识别其组成部分,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综合层次,要求学生能够将不同的信息或元素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整体,创造出新的思想、解决方案、产品;评价层次,要求学生能够基于一定的标准对信息、观点、解决方案等进行判断和评价。

二、布鲁姆分类学应用于声乐演唱的意义

在声乐演唱学习中应用布鲁姆分类学理念,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帮助学生逐步加深对技巧的掌握与运用。第一,布鲁姆分类学中的学习目标有六个明确的层级,能帮助学生明确每个学习阶段的重点。从基础知识学习到掌握学习技巧与方法,再到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是循序渐进的,而这种循序渐进的进步方式又有助于学生综观自己的学习过程,精准定位自身不足,找到对应的提升方法。第二,布鲁姆分类学更加强调学生对声乐技巧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结合不同层次的要求与定位,学生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判断力和批判思维。他们可以分析不同演唱风格的特点和所运用的技巧,理解不同技巧对声音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技巧的运用表现出歌曲的情感和意义;还可以对自己的演唱和他人的演唱进行评价,发现优点与不足,提出改进建议,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声乐技巧,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第三,布鲁姆分类学鼓励学生发挥个人能动性,探索和发展自己的独特演唱风格,学生可以将不同的技巧和风格进行综合,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第四,教师运用布鲁姆分类学能够更加系统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明确的层次要求也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准确评估,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2]因此,将布鲁姆分类学应用于声乐演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三、如何构建布鲁姆分类学下的声乐演唱

(一)记忆层次OjSMl6UYaFia0Q3KYkGabgaV9yHPW8usnRTs5sAOC6s=:声乐基础知识

在声乐演唱中,基础知识的掌握犹如稳固的地基,将为后续声乐技巧学习和风格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声乐演唱是一门融合了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美学等多学科的艺术,为了真正理解和欣赏这门艺术,需要从基本概念入手,了解声音如何通过人体的发声器官产生并传播,探索不同的演唱技巧如何影响声音的音色、音量和音域。气流通过声带会带动声带振动并产生声波,声波又会经过口、鼻和胸腔,最终形成声音。不同人的声音或多或少都会有所不同,在声乐领域,有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等不同的类型,每种类型又有各自的特点。如果一个学生想成为一名男高音歌手,他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声线特点,然后再学习并掌握男高音的演唱技巧。只有把握声音机制,才能利用好自己的声线条件,再凭借技巧控制自己的声音,进而发出理想的声音。当然,声音条件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学生可以通过不断练习调整自己的声音条件,以适应不同的演唱要求。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基础知识至关重要,只有熟练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灵活地应用演唱技巧,上升到一个新的声乐层次,学生也能在声乐领域走得更远。

(二)理解层次:声乐技巧的领悟

学生需要深入学习和领悟各种声乐技巧,掌握其原理,学会应用方法,为进一步的技巧应用打下基础。首先需要锻炼的是呼吸控制能力,一定意义上呼吸的力度与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力度与大小。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呼吸控制的产生机制以及控制气息的流量和速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气息,使声音更有力度、更饱满。其次,发声技巧也很关键,学生要知道如何借助口、鼻、胸腔发出声音,甚至发出不同的声音。教师可以亲身示范,引导学生模仿教师的发声方法,然后让学生不断练习和实践,逐渐掌握不同的发声技巧与方法。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欣赏一些优秀演唱家的经典作品,观察和分析这些演唱家在演唱过程中的发声方式和发声技巧,然后总结经验,将所学到的技能应用于自己的演唱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关注不同的演唱风格,引导学生在应用发声技巧的过程中注意其与演唱风格的一致性。

(三)应用层次:技巧的实际运用

在学习了基础知识、掌握了发声技巧之后,学生将进入声乐学习的关键环节,也就是如何将这些技巧与方法运用于演唱过程。这也是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的关键阶段,是学生实现能力层次提升的重点。学生要将所学到的声乐知识和技巧合理运用到声乐演唱中,在充分分析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实现灵活运用。比如,学生学会控制呼吸之后,需要掌握在演唱过程中灵活控制呼吸,还需要运用这些控制技巧和方法,使自己的演唱更流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应用上的问题,如演唱时不能实现理想的声音控制、发声状态不够稳定等。此时,教师需要及时关注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仔细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筛选一些有指导性的练习曲目,让学生在目标明确的基础上更快地提高自身技巧运用的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细心观察,对学生做出必要的辅助,帮助学生不断改进不足,提升能力。学生还可以积极参加集体的合唱团演唱活动、音乐会演出等,在集体实践过程中,与他人协作,观察他人的表现和声音应用,借鉴一些不同的技巧,从而积累更多经验。

(四)分析层次:声乐作品的深度解析

经典的声乐作品一定有其突出之处,赏析经典的声乐作品,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声乐之魅力,还能让学生通过鉴赏、分析提升自身的声乐技巧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经典作品赏析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重点关注优秀的演唱家如何发出声音,如何控制声音,如何借助声音表达情感,通过对比不同的演唱作品,探索更多的演唱方法和技巧。声乐作品不仅是技巧的展现,还是情感的传递,学生需要关注作品的情感表达,思考自己如何演唱来传达这种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不同作品间的共性与差异,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声乐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3]在分析作品时,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审视和理解作品,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五)综合层次:创新与个人风格的形成

在声乐学习的综合层次,学生需要将所学知识、技巧与个人风格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例如,有的学生擅长运用细腻的音色来表达深沉的情感,有的学生善于通过力量的对比来展现歌曲的张力。这些独特的表达方式,正是个人风格的体现。但个人风格的形成并不只是依靠技巧和感觉,学生需要学会综合不同的技巧和风格,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唱方式。这需要学生对声乐技巧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广泛涉猎和体验不同风格的音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声音。声乐本身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学生要能够模仿、借鉴,也要勇于突破传统,打破常规,去创造自己独有的表达技巧和演唱方式。在整个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将不同经典作品的“精华”应用到自己的演唱作品中,或者尝试将同一作品使用不同的演唱方式或风格进行演唱,这不仅能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新的风格,还有助于声乐领域进一步发展。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独有的演唱风格,教师需要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同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演唱样式,引导他们真正理解声乐艺术的价值和魅力。

(六)评价层次:声乐演唱的自我评价与反思

评价与反思是声乐学习的关键环节,有评价,有反思,学生才能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调整、优化或改正,以实现声乐演唱水平的提升。自我评价的方式有很多种,如自己结合录音进行评价,参考现场表演进行评价或者以某一标准为参考进行自我评价。录音评价即借助软件录制自己的演唱过程,再根据录音找问题和不足;现场评价就是在有观众的情况下进行演唱,通过观众的反应和反馈进行自我认识和评价;以某一标准为参考的评价就是在有明确参照的情况下进行自我评价,与其他演唱家演唱的这首歌曲进行对比,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结合评价结果,学生可以逐渐发现自己在呼吸控制、发声技巧或者情感表达等方面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学生如果发现自己对高音区音色的控制不稳定,那就需要加强气息控制训练;学生如果发现自己在演唱过程中,观众很难融入,情感表达不充分,那就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入地解析作品,找到最佳的情感表达方式,针对性提升自身的声乐表现力。

四、结 语

综上所述,以布鲁姆分类学的视角重新审视和构建声乐演唱,能提供一种更为科学和系统的方法来(下转页)

(上接页)评估和提升学生的声乐技能。布鲁姆分类学中的六个层次,为声乐教学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和路径,使得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声乐技巧,理解声乐作品,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

(沈阳音乐学院)

基金项目:2023年辽宁省教育厅面上项目《构建新布鲁姆目标分类学下的声乐演唱》(课题编号:JYTMS20231758)。

参考文献

[1] 耿浩.基于布鲁姆“目标分类学”原理的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研究[J].黄河之声,2020(2):124-125.

[2] 杨秋兰.基于布鲁姆认知目标理论下钢琴演奏思维能力的培养[J].铜陵学院学报,2019,18(3):127-129.

[3] 蔡觉民.音乐教学的三维目标及其实践意义[J].中国音乐学,1999(3):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