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进餐问题及改进策略

2024-09-28 00:00:00冯甜甜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24年9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如厕等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进餐作为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环节,不仅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更是培养幼儿生活习惯和社交能力的良好时机。

9月,幼儿园迎来了新一批小班幼儿,他们在进餐环节普遍面临挑战,如,餐具使用不熟练、偏食挑食、进餐速度慢、进餐时注意力分散等。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营养摄入及健康成长,也影响着他们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原因分析

小班幼儿进餐问题的出现与他们的身体发育、认知能力、家庭教育等方面因素有关。

·由于手部肌肉协调能力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小班幼儿在使用餐具时会出现握不稳勺子、端不平碗等情况,导致食物洒落桌面。

·因味觉和嗅觉较为敏感,他们可能会抵触某些食物的口味或质地,产生挑食、偏食现象。

·由于注意力稳定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对外界刺激较为敏感,他们容易受到干扰而减缓进餐速度。

·家庭饮食环境以及家长的引导方式会对幼儿的食物喜好产生影响,如,食物种类单一、缺乏吸引力等,都可能降低幼儿的进餐兴趣。

教师支招

进餐问题不仅关乎幼zv1tREwa7CkLZzp+O8rxgD8Epa8S0ZxNSmP8pYmfjXA=儿的身体健康和发育,还可能引发他们对幼儿园的畏难和排斥情绪,延长入园适应的时间。为了改善幼儿的进餐行为,家庭与幼儿园需要紧密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饮食结构和进餐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入园前: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

参与食物准备工作。家长可以将点餐的权利交给孩子,引导他们参与食材的准备和食物的烹饪,如,让孩子参与洗菜、掰豆角、撕包心菜等简单的事务,增强孩子与食物的亲密感,培养动手能力;与孩子一同制作卡通饭团、创意吐司等美食,使食物变得更为有趣、美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餐具的准备和餐桌的布置,如协助摆放餐巾、碗筷等,让孩子感受进餐的仪式感,增强就餐期待感。

榜样示范、积极反馈。家长应展示良好的进餐行为,如细嚼慢咽、不挑食等,为孩子树立榜样。同时,使用积极正向的语言引导孩子正确进餐,如“慢慢吃,不要着急”“每种食物都有它独特的味道,我们试着都尝一尝”等,在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进餐行为时,家长应及时鼓励,增强孩子自主进餐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孩子逐渐养成“我什么都吃、我什么都能吃、我什么都爱吃”的好习惯。

入园第一个月:家园同步

入园后,很多幼儿在进餐时表现出焦虑情绪,这与他们尚未适应幼儿园环境及日常作息有关。同时,家庭与幼儿园在饮食结构、进餐环境以及陪餐方式上的差异,也是导致孩子幼儿园进餐行为出现变化的重要因素。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家庭和幼儿园需要密切合作,实现教育理念和做法“同步走”。

作息时间同步。幼儿园的用餐时间通常是固定的,午餐安排在11:00,点心时间分别在8:30和14:30。为了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作息规律,在节假日或孩子请假在家时,家长应尽量按照幼儿园的用餐时间安排家庭进餐,帮助孩子形成稳定的生物钟,从而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节奏。

食材选择同步。孩子的饮食习惯易受到家庭饮食结构的影响,家长可以关注幼儿园的食谱,并尝试在家庭中同步制作相似的菜肴,帮助孩子接受幼儿园食谱中的各种食物。家长还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家庭中不常使用的食材,丰富孩子的饮食种类。

进餐要求同步。在幼儿园,孩子们需要遵循一定的进餐规则,如餐前洗手、独立进餐、饭后送碗勺、漱口擦嘴等。家长可以在家中模拟这些规则,如,为孩子准备专用碗勺、小毛巾、漱口杯等,引导孩子与幼儿园操作同步。

家园沟通同步。家长和幼儿园之间应建立积极的沟通与合作。家长定期与教师交流孩子的进餐情况,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并根据教师的建议在家中作相应的调整。同时,幼儿园定期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亲身了解幼儿园的餐饮环境,从而增强家园之间的理解与信任。

小班幼儿适应新环境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应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与鼓励,当孩子展现出良好的进餐行为时,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当孩子出现挑食或进餐不专注的情况时,耐心引导,帮助孩子克服困难。

“十一”小长假:持续跟进

入园后,孩子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随之而来的“十一”小长假,将成为巩固新习惯的好时机,更成为家园携手、持续引导的关键时刻。

持续引导,保持习惯。在小长假期间,家长应帮助孩子保持在幼儿园形成的进餐习惯,包括固定的用餐时间、丰富的食物选择、良好的卫生习惯等,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日程,让孩子参与并保持良好习惯。

利用互动平台,加强沟通。小长假期间,教师应利用班级群等互动平台,关注孩子们在家的用餐情况,并与家长保持紧密的沟通。家长可以分享孩子进餐的视频或照片,遇到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寻求有针对性的指导。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努力,我们欣喜地发现,小班幼儿的进餐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孩子们不仅能够更好地使用餐具、尝试各种食物、保持适当的进餐速度,还能在进餐时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些改变不仅为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还让他们在集体生活中收获了更多自信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