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幼儿是整个社会“最柔软的群体”。在托班中,幼儿主要进行生活和游戏活动,教师对于幼儿的一日生活照护需格外用心。在环境创设上,应给予幼儿最大的安全保障;在回应性照护上,应通过对幼儿的悉心观察,不断调整材料,反思自身行为,帮助幼儿获得良好发展。
生活:小事中满足需要
关于如厕
教养笔记:吃点心前,孩子们陆续去厕所,玉米却躲在“娃娃家”不肯出来。我与玉米聊天得知,他在家中用小马桶如厕,不会使用托班的小便斗。长时间憋尿,导致玉米经常尿裤子。孩子们快吃完点心的时候,我发现小石榴还没出来,原来她不会自己擦屁屁,但不敢叫老师,就默默在厕所等待。
如厕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幼儿园的小便斗与家庭中的小马桶不同,陌生的如厕设施导致玉米产生害怕、抵触心理,不愿意在幼儿园如厕。而小石榴较为胆小,需要帮助时不敢及时说出来。
我们的做法
1.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孩子使用小便斗时,会出现站不稳、不知道站在哪里尿的情况,导致尿湿裤子。于是,我们在小便斗上方安装扶手,贴上手印,帮助幼儿站稳;在小便斗下方贴上脚印,提示幼儿站在合适位置,避免弄湿裤子。
2.面对孩子不会自己擦屁屁的情况,教师在马桶旁边贴上照片或卡通图案,提示孩子擦屁屁的方法,帮助他们逐步学会自我照护。此外,幼儿胳膊较短,我们将厕纸摆放在离小马桶较近的位置,方便幼儿拿取。
3.考虑到有些幼儿胆小,不敢向老师求助,教师在马桶旁边放置小门铃。当孩子需要帮助时,按响小门铃,教师会第一时间接收到“求助信号”,及时回应幼儿的需求。
对爸爸妈妈说
家长要观察孩子的如厕规律,定时提醒孩子如厕,如进餐前、睡觉前、出门前、回家后。为孩子创造自我照护的机会,教孩子如厕的步骤和方法。若孩子出现尿裤子的情况,切忌指责,给孩子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客观分析孩子尿裤子的原因,如果因为贪玩憋尿,可以通过讲故事等方式,给孩子讲解憋尿的坏处,引导孩子有尿意就要去厕所,培养自主如厕的习惯。
关于纸尿裤
教养笔记:18个月大的小橙子是班级中年龄最小的孩子,还在穿纸尿裤。户外游戏时,小橙子正在玩滑滑梯,突然皱着眉头,涨红了脸。过了一会儿,小橙子对我说:“我拉粑粑了。”我带小橙子回到班级,清洗屁屁,换上干净的纸尿裤。
18个月龄时,幼儿的括约肌逐渐发育成熟,开始能够有意识地控制排便,此时可以考虑戒尿布。考虑到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部分孩子发育成熟较晚,教师不可强求他们在上托班前必须戒除纸尿裤,而是追随每个幼儿不同的发展节奏,允许他们使VQUDA1oZfcBpg/RHHK+g2A==用纸尿裤。
我们的做法
1.为方便幼儿更换纸尿裤,教师创设了温馨、隐秘的私密小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摆放小椅子、存放纸尿裤的小筐、冬天用的热风机。当班级中不再有幼儿穿纸尿裤时,此空间可以用作幼儿更换衣裤的房间。
2.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设置使用纸尿裤的时间阶梯:从开始的全天使用纸尿裤,逐渐过渡到午睡时使用,最后到全天不使用,帮助幼儿逐步戒除纸尿裤。
3.当幼儿大便拉在身上时,只用卫生纸很难擦干净,我们在盥洗室中提供了可以冲洗的淋浴房,便于及时帮助幼儿冲洗干净,保障他们的卫生健康。
对爸爸妈妈说
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在家中同步实行使用尿布的时间阶梯,还可以为孩子提供“小便练习裤”,让孩子有湿湿的、不舒服的直观感受,但又不会弄湿外裤。睡觉前,提醒孩子上厕所,观察孩子睡觉时的小便频率,通过适时把尿帮助他逐步戒除纸尿裤。在此过程中,家长可以给予适当鼓励,如“你长大了,可以不用纸尿裤了,真棒呀”“宝宝现在是小哥哥(小姐姐)了,已经不需要纸尿裤了”等,帮助孩子在情感上获得满足。
关于吃点心
教养笔记:点心时间,诚诚拿着小夹子尝试夹饼干,但反复几次都没有夹到,改换勺子舀,很快把饼干舀到餐盘里,然后去旁边倒牛奶。吃完饼干,我发现诚诚愁眉苦脸地看着满杯的牛奶。于是,我问他:“你不舒服吗?”诚诚回答:“我喝不完。”
由于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在点心环节采用了自主拿取点心的方式,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点心,培养自我照护能力。此外,由于我们提供了小班使用的杯子,容量较大,而大部分托班孩子喜欢倒满,导致出现喝不完牛奶的情况。
我们的做法
1.幼儿自主拿取点心时,教师准备了不同的餐盘放置点。有的是已经放好小饼干的点心餐盘,幼儿可以直接拿;有的是放在小转盘上的餐盘,引发幼儿吃点心的兴趣;有的是空餐盘,幼儿可以自主使用工具拿取点心。
2.面对幼儿喝不完大杯牛奶的情况,教师抓住托班孩子喜欢倒满这一特点,选购了容量为100毫升的小杯子,既减轻幼儿的心理压力,又能满足其每天的营养摄入。
对爸爸妈妈说
选择适合孩子使用的餐具,少量多次提供餐食,避免因容量过大、食物过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导致厌食情绪。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不同种类的餐具,如勺子、练习筷等,引导孩子自主进餐,不仅提高自我照护的兴趣,还能够发展手部精细动作。
游戏:玩乐中助推发展
在游戏中及时支持
教养笔记:户外游戏时,孩子们在操场上四处奔跑,我们三位老师安排好站位。玩了一会儿,嘟嘟说想上厕所,离活动室最近的保育老师迅速带他回去。这时,路过的大一班老师对我说:“我看见你们的‘小黄帽’在大二班搭积木呢。”
户外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环节。我园积极响应上海市教委提出的“严格保证幼儿园的户外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幼儿每日在园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其中中高强度运动不少于1小时”。由于户外游戏的场地大,幼儿较为分散,教师对幼儿的照护至关重要。
我们的做法
1.每个托班会安排两位教师,一位保育老师。幼儿进行户外游戏时,三位教师会进行合理分配,关注幼儿的游戏情况,保障他们的户外安全。保育老师在距活动室较近的位置,如发生幼儿想要如厕或尿湿等特殊情况,可及时带幼儿回活动室照护。
2.我们定制了托班幼儿专属的小黄帽、小背心。当幼儿戴着小黄帽分散在户外时,会被全园教师关注,其他班级的孩子也能注意到托班的弟弟妹妹,带领“小黄帽”们一起游戏。
3.户外游戏中,每个班级都设置了生活护理点,为了及时照护托班幼儿,教师在每个生活护理点都贴上相同标识,方便他们随时找到生活护理点进行自我照护,如擦汗、擦鼻涕、喝水等。
对爸爸妈妈说
在家庭中,家长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促进身体发育。户外游戏时,及时观察孩子的运动状态,适度休息,避免运动强度过大。告诉他们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如不小心摔倒时,用手护住脑袋等。此外,家长要保证孩子始终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可以给孩子佩戴显眼或独特的配饰,便于寻找。
在游戏中看见独特
教养笔记:游戏时间,蕴蕴用手拍惜惜,惜惜以为蕴蕴打他,对蕴蕴说:“你不要打我。”蕴蕴用手指小车,嘴里说着:“嗯、嗯、嗯。”我看懂了蕴蕴的意图,便对惜惜说:“蕴蕴想让你跟他一起玩呢。”惜惜听后,转身坐上小车,蕴蕴开心地笑了。
由于托班幼儿年龄小,表达能力有限,游戏便是教师观察幼儿的契机。在游戏中,我们发现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成长速度。
我们的做法
1.《上海市0-3岁婴幼儿发展要点与支持策略(试行稿)》中的语言与沟通发展要点指出:24-36个月的孩子会说三个词组成的简单句,如:“我看到猫。”通过观察分析,教师发现蕴蕴的语言发展与同龄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2.在长期观察及跟踪的基础上,教师与蕴蕴建立互相了解、信任的关系,每当蕴蕴用肢体及单音节进行表达时,教师及时帮助他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让蕴蕴感知正确的语言刺激。
3.宽松、和谐的氛围对于幼儿的语言发展至关重要。教师会在一日活动中渗透语言学习,如每日午睡故事、绘本共度时刻等,鼓励蕴蕴在活动中大胆表达,还会引导同伴用清晰、缓慢的句子与蕴蕴沟通,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对爸爸妈妈说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与同龄孩子进行合理的横向比较。日常生活中,多与孩子交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需求。与孩子说话时,放慢语速,使用结构简单、重复的语句,便于孩子模仿。还可以利用睡前时间,陪孩子阅读绘本,丰富词汇量,为孩子的语言输出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