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摄像编导意识的提升策略

2024-09-27 00:00高阳
摄影与摄像 2024年7期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给传统电视新闻业带来了冲击,同时也为电视新闻摄像编导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提升电视新闻摄像编导的意识,使其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环境,提高新闻报道质量,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将从新媒体对电视新闻摄像编导工作的影响出发,提出几点提升摄像编导意识的策略,以期为电视新闻摄像编导的发展提供参考。

新媒体对电视新闻摄像编导工作的影响

新媒体的概念及特点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新媒体具有交互性、即时性、海量性、多媒体性等特点。交互性允许用户参与内容生产和传播;即时性使信息实时更新和传播;海量性意味着信息量巨大;多媒体性则表现为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结合。

新媒体对电视新闻传播模式的影响

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对传统电视新闻传播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新媒体打破了电视新闻的时空限制,使受众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其次,新媒体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新闻呈现方式,如图文、视频、直播等,满足了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再者,新媒体促进了受众与电视新闻间的互动,受众不再是被动接收者,而是新闻生产和传播的参与者。最后,新媒体加剧了电视新闻的竞争,倒逼电视新闻不断创新报道方式,提高新闻质量。

新媒体对电视新闻摄像编导工作的挑战

新媒体环境给电视新闻摄像编导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一是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要求摄像编导掌握更多的新技能,如新媒体平台的运用、新型拍摄设备的操作等。二是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加快,要求摄像编导具备更敏锐的新闻洞察力和更快的反应速度。三是新媒体使受众对新闻报道的要求越来越高,摄像编导需要不断创新报道方式,提供更高质量、更有吸引力的新闻内容。四是新媒体背景下,摄像编导面临着更大的职业竞争压力,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以适应发展需要。

加强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

掌握新媒体技术的重要性

在新媒体时代,掌握新媒体技术对于电视新闻摄像编导来说至关重要。新媒体技术不仅改变了新闻生产和传播方式,也为新闻报道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掌握新媒体技术,摄像编导可以利用新的工具和平台,创作出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新闻作品。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也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新闻生产流程。此外,在新媒体环境下,摄像编导掌握新技术还有助于增强竞争力,适应行业发展需求。

学习和运用新的拍摄设备

新媒体时代,拍摄设备不断更新升级,电视新闻摄像编导需要主动学习和运用新的拍摄设备。例如,无人机、运动相机、360度全景相机等设备的出现,为新闻拍摄提供了更多角度和可能性。摄像编导应积极学习这些新设备的操作技巧,并将其创新性地应用于新闻报道中。以无人机为例,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报道自然灾害、社会事件时,就经常使用无人机拍摄,获得了独特的视角和震撼的画面,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冲击力。

熟悉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和要求

电视新闻摄像编导要熟悉各类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和要求,以便更好地将新闻内容进行制作和传播。不同新媒体平台对视频内容有不同的要求,如时长、格式、互动方式等。摄像编导需要根据平台特点,对新闻内容进行优化调整。例如,在制作适合手机端播放的新闻视频时,应考虑手机屏幕尺寸较小、用户注意力时间较短等特点,制作时长较短、画面简洁明了的视频内容。此外,还需要考虑如何利用平台的互动功能,增强用户参与度。

创新报道方式

传统报道方式的局限性

传统的电视新闻报道方式主要以直播、现场报道、播音员播读稿件等为主,这些报道方式在时效性和权威性上具有优势,但在新媒体时代也暴露出一些局限性。首先,传统报道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吸引力和互动性,难以满足受众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其次,传统报道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难以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的新闻覆盖。再者,传统报道方式下,受众主要是被动接收信息,缺乏参与感和互动性。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为例,其传统报道方式以新闻直播、现场连线、演播室播报为主。这种报道方式虽然及时权威,但在新媒体时代也面临着一些局限。例如,央视新闻频道的《新闻30分》虽然是一档重要的新闻节目,但其形式相对单一,时长固定,难以满足受众多样化、碎片化的收看需求。

利用新媒体平台优势创新报道

新媒体平台为电视新闻报道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和创新空间。摄像编导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如互动性、多媒体性、海量性等,开展创新报道。近年来,央视新闻不断探索利用新媒体平台优势创新报道方式。例如,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央视新闻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优势,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报道。他们推出“VR看冬奥”专题,利用VR全景技术,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体验冬奥场馆和赛事;开设“冬奥来了”系列访谈节目,通过网络直播与观众互动,展现运动员的风采;在央视频、央视新闻移动网等平台开辟“冰雪力量”主题报道,通过图文、短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全方位呈现冬奥会的精彩瞬间。这些创新报道充分利用了新媒体的多媒体性、交互性优势,极大丰富了冬奥报道的呈现方式,拉近了受众与冬奥会的距离,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参与。

尝试交互式、沉浸式等新型报道方式

除了利用新媒体平台优势进行创新报道,电视新闻摄像编导还可以尝试交互式、沉浸式等新型报道方式,提升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交互式报道允许受众参与新闻报道过程,如参与调查、提供线索、分享观点等,增强了新闻报道的互动性和参与感。沉浸式报道则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创造身临其境的新闻体验,让受众更直观、更全面地了解新闻事件。中国媒体也在积极尝试交互式、沉浸式等新型报道方式。2019年,《人民日报》推出“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H5交互式报道,读者可通过互动体验海军发展历程,并参与有奖问答。这些创新性报道方式为受众带来了沉浸式、交互式的新闻体验,提升了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强化新闻敏感度

新闻敏感度的内涵

新闻敏感度是指电视新闻摄像编导对新闻事件、新闻线索的敏锐洞察力和判断力。新闻敏感度的提高需要摄像编导平时多积累、多观察、多思考。首先,摄像编导要广泛涉猎各类信息,了解社会热点,关注民生问题,这是提高新闻敏感度的基础。其次,要提高警惕和判断力,对身边发生的事情保持敏锐地观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新闻价值。再者,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在不断地实践中提炼出发现新闻的规律和方法。新闻敏感度是摄像编导的基本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时效。例如,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央电视台第一时间派出报道团队赶赴现场,抢先报道了地震的最新进展和救援情况,展现了较高的新闻敏感度。

提高对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热点的捕捉能力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热点往往在网络平台上首先出现和发酵。网络平台,尤其是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等,已经成为新闻热点的重要孵化器和放大器。许多重大新闻事件,往往是先在网络平台上被曝光和讨论,然后再被传统媒体所关注和报道。电视新闻摄像编导需要提高对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热点的捕捉能力,密切关注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等,及时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例如,2019年“男童遭女教师掌掴”事件最初在微博平台上曝光,引发广泛关注。一些电视媒体及时关注到这一热点,派出报道团队深入采访,将事件的来龙去脉呈现给大众,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

加强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挖掘和分析

新闻敏感度不仅要求捕捉新闻热点,还需要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电视新闻摄像编导应加强对新闻事件的背景调查,挖掘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和意义,提供深度的新闻报道。以2011年“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报道为例,这起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一些电视媒体不仅及时报道了事故进展和救援情况,还对事故原因进行了深度调查和分析。他们采访了铁路专家、工程师等,分析事故背后的管理漏洞和安全隐患;采访了遇难者家属和伤者,展现了事故给普通家庭带来的伤痛和创伤;同时还关注事故对铁路运输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的影响,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的建议。这些深度报道不仅回答了公众关心的问题,也推动了事故调查和问责,促进了铁路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建设性作用。

注重团队协作意识

新媒体环境下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报道不再是单一部门或个人的工作,而是需要多部门、多岗位的通力协作。例如,一条新媒体新闻从选题、采访、拍摄、编辑到发布,需要编导、记者、摄像、新媒体运营等多个岗位的共同参与。只有团队成员之间密切协作,才能高效完成新闻报道任务。以中央电视台“新闻+”平台为例,它汇聚了央视各频道的优质新闻资源,通过团队协作,实现了新闻内容的多渠道、多形式传播,扩大了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加强摄像编导团队内部的沟通与配合

摄像编导团队是电视新闻报道的核心力量,团队内部的沟通与配合直接影响新闻报道质量。摄像和编导应加强日常交流,及时分享工作心得和问题困惑,形成默契的配合关系。在新闻报道中,编导要明确传达采访意图,摄像要积极提供拍摄建议,双方通力协作,才能呈现出高质量的新闻作品。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栏目报道团队为例,主持人白岩松和摄像师刘骏多年合作,形成了默契的配合关系,共同完成了许多优秀的新闻报道,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特别报道”等。

与其他部门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

除了本团队内部协作,电视新闻摄像编导还需与其他部门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特别是在新媒体环境下,需要与新媒体运营、技术等部门密切配合。一方面,摄像编导要主动了解新媒体平台的传播特点和受众需求,针对性地创作新闻内容;另一方面,要与技术部门沟通,利用新技术手段提升新闻报道质量,如5G直播、无人机航拍等。以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报道为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各部门通力协作,通过5G+4K技术,实现了庆典活动的全景式、沉浸式报道,充分展现了电视新闻与新媒体技术融合的巨大潜力。

坚持社会责任感

电视新闻摄像编导的社会责任

电视新闻摄像编导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他们的工作直接影响公众对社会事件的认知和判断。摄像编导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忠实报道事实真相,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摄像编导更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用镜头记录事件,用报道温暖人心。例如,在2016年G20杭州峰会报道中,央视新闻摄像编导充分展现了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担当。为了全面报道此次峰会,央视新闻派出了庞大的报道团队,摄像编导们分赴会场各个角落,从多个视角记录峰会盛况。他们不畏辛劳,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只为捕捉到最精彩的镜头和最鲜活的细节。

在新媒体环境下坚持新闻专业主义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和开放,但也出现了不实信息、低俗内容泛滥等问题。电视新闻摄像编导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坚持新闻专业主义,严格把关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导向性。要抵制娱乐化、低俗化倾向,避免哗众取宠、博眼球。要加强新闻伦理学习,提高职业操守和责任意识。以2011年温州动车事故报道为例,一些网络谣言和不实信息在网上快速传播,引发公众恐慌。央视新闻摄像编导严格遵循新闻专业主义,及时辟谣澄清,客观报道事故救援进展,有效引导了网上舆论,体现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发挥新媒体优势,传递正能量

电视新闻摄像编导要主动发挥新媒体优势,创作传播正能量的新闻作品。一方面,要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优势,与网民进行沟通交流,倾听大众心声,回应社会关切。另一方面,要运用新媒体的多样化表现形式,如短视频、H5、直播等,创新报道方式,吸引受众关注,扩大正能量传播范围。例如,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央视新闻联合央视频推出“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大型公益直播,通过连线一线医护、访谈各界专家等,在网上传递抗疫正能量,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疫情防控,体现了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

新媒体时代为电视新闻摄像编导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提升摄像编导的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创新报道方式、新闻敏感度、团队协作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是适应新媒体环境,提高新闻报道质量的关键。只有不断提升自身意识,与时俱进,电视新闻摄像编导才能在新媒体时代更好地发展,为社会大众提供优质的新闻报道服务。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洋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