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引黄灌区典型排水沟排域面源污染现状研究

2024-09-27 00:00:00陆阳仝炳伟王乐韩小龙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24年9期

摘要:以宁夏引黄灌区第六排水沟排域为研究对象,采取调查和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第六排水沟排域农业生产方式网格化调研和沟道退水水体监测与评价,旨在揭示排域内氮磷流失的时空变化规律,评估排域内农田面源污染对排水沟退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排域内化肥施用强度在82-86 kg/667 m2,化肥施用量、流失量均以氮肥最高;5-9月排域退水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总体上呈逐渐下降趋势,总氪和总磷除5-7月份属于Ⅲ-Ⅳ类水质标准,其余时段均优于Ⅲ类水,氨氪除5月份属于Ⅲ类水,其余时段均优于Ⅱ类水;排域输出污染负荷结果显示,排域内氮肥施用过量。

关键词:面源污染;污染负荷;调查;宁夏引黄灌区第六排水沟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志码:B

前言

中国农业点源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农业面源污染,特别是农田氮磷流失污染逐渐成为中国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宁夏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和黄河流域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是伴随着宁夏区内种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面源污染也随之越发严重。一方面,受传统耕作习惯影响,大水漫灌和氮肥过量施用的现象十分普遍,氮素在灌区的迁移转化是随灌溉水在地表、土壤、地下等环节的运移而发生的,流失的氮素通过退水和地下水运动过程最终进入黄河,对黄河水质造成影响,而灌区农田的氮肥流失主要受到灌溉和施氮的影响;另一方面,宁夏种植结构中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例从2011年的67.66%降至2022年的62.88%,非粮作物占比上升,在生长周期中对化肥的需求更大,进而加重农业面源污染。

目前,灌区农田退水污染防治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应的管理研究和实践经验,因此加强防治措施的研究十分紧迫。摸清灌排区域的氮磷流失规律与总量特征,对研究氮磷消减阻断技术及集成模式,规范肥料与灌溉水的施用量和方式,提高氮磷的利用效率,降低农业氮磷对水环境的荷载,更好地推动“两减一增”行动,促进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