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净化技术在微污染河流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2024-09-27 00:00:00周旭东李其林罗俊殷德勇李尚科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24年9期

摘要:将“预处理沉淀+垂直潜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氧化塘”生态湿地组合处理技术应用于四川省长江水系的一段徽污染支流的水质净化处理。利用现有地形及商程差,由低处河道取水泵入沉淀池,依次经过各生态湿地水处理单元处理后再排入河道,结果表明:整个处理系统对污染物的净化处理效果良好,氨氪、总氮、总磷和CODMn经处理后大幅度消减,出水水质可达地表水V类-Ⅱ类标准,其中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单元处理效果最好,并对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

关键词:人工湿地;微污染河流;应用研究;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X703.1 文献标志码:B

前言

人工湿地系统主要通过生物与基质间的共生关系,利用植被与微生物的吸收与降解,基质的吸附与过滤等,直接和间接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提升水质。投资少、处理方式简单、运行维护方便,能产生较好的生态景观和社会效益。目前国内人工湿地主要应用在小城镇和乡村中小型污水治理方面,在河流的修复和治理方面起步较晚、应用较少。

为进一步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对流域水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修复,促进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指导各地做好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相关工作,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指南》,为微污染河流人工湿地治理提供了技术指导和操作规范。

此研究以四川省泸州市长江水系的一段微污染支流为研究对象,采用垂直潜流+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技术进行治理,研究在微污染河流人工湿地治理工程中的给排水系统、人工湿地调试运行变化规律以及去除污染物的变化规律以及治理效果,研究出更加适合泸州市地区特性的微污染河流人工湿地治理典型工程,是对生态环境部颁布的《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指南》的第一次实践应用,也是泸州市微污染河流人工湿地治理的首次探索和实践运用,将为流域黑臭水体人工湿地治理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