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达到城市建设中的合理规划,研究地理环境差异对城市内涝灾害发生的影响。以武汉地区为研究对象,对特定研究区域内地理环境数据展开采集。利用采集到的数据分析地表径流系数。引入景观格局指数,计算蔓延度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景观破碎度指数和斑块聚集度指数,评价该地区实际地理差异情况,根据评价结果划分土地利用类别。分析4粪土地利用类型的城市内涝点密度的分布情况,证明地理环境差异影响着城市内涝灾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城市内涝灾害的影响严重程度为:建筑区域>绿地区域>其他区域>水体区域。
关键词:景观格局指数;地表径流系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地理环境差异;城市内涝灾害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志码:A
前言
洪涝灾害是一种中国发生频率较高的自然灾害,影响范围大、灾后恢复周期长。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地理环境在不同地区存在显著差异,进而对城市内涝形成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一些城市中,污水排放和降雨冲刷等因素导致的水体污染较为严重,使得地下水位过高,土壤排水能力差,即使降雨量不大,也会导致严重的内涝问题。为避免地理环境差异性对中国居民造成生命财产损失,需要对城市内涝灾害的发生因素展开研究。
陈鹏等以长春市为研究对象,建立非恒定流模型,收集雨水天气中的城市下垫面积水、雨水跨地区流动等相关地理数据,进而推导出城市内涝灾害的发生原因和对内涝灾害的影响。该方法在对采集数据展开分析的过程中,存在对内涝点分布位置分析不准确的缺陷。陈鹏等构建了城市暴雨内涝灾害起源分析模型,确定内涝产生的原因之一是跨区域水量交换。但该方法在构建模型时未明确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可能导致对未来内涝灾害的预测存在偏差。
为此,研究地理环境差异对城市内涝灾害发生的影响。通过采集特定区域内涝分布点数据,分析区域的地表径流系数,确定景观格局指数,并对该地区实际地理差异情况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完成城市内涝灾害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