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索低年级《读本》与小学德育活动相结合的路径和策略,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重要理论成果的传播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德育活动;路径;策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是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教材,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重要载体,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探索低年级《读本》与小学德育活动相结合的路径,总结出三条策略:一是“活化”结合内容,二是丰富结合方法,三是优化教学成效。
一、低年级《读本》与小学德育活动相结合的实践路径
1.以“思政课堂”为主,贯之以班队会,夯实《读本》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渠道,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小学生年龄尚小、理解能力较弱,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没有具体概念,学校可以借助每周一次的班队会,依据班队会主题以辩论、演讲等的形式,适当选取低年级《读本》中的相关内容,在特定的班会时间设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系列主题活动,夯实低年级《读本》教学内容。
2.以校内专题教育活动为辅助,加强主题教育,形成教育教学合力
小学生在学习低年级《读本》内容过程中,由于年龄层次以及认知能力的局限,往往表现出对国家大事、大政方针兴趣不浓或者不够关心。学校可以将专题教育活动与低年级《读本》内容有机融合,组织不同主题的专题教育活动,让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深入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这种寓教育于主题活动的形式,切实达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目的。
3.以校外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延伸课堂教学,以行促知深化认识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相对于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活动更丰富生动、直击灵魂。学校组织各年级学生开展研学活动,依托本地的文化纪念馆、红色场馆、各类旅游景点等地点为实践载体,通过“打卡”相关地点,让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理论走向实践,延伸课堂教学,以行促知,深刻理解低年级《读本》内容,深化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
二、低年级《读本》与小学德育活动相结合的实施策略
1.“活化”结合内容
(1)选择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兴趣是最理想的老师,学生有兴趣才会有记忆,这种记忆是牢靠的,没有兴趣死记硬背就是死知识[1]。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准备中,融入一些具有趣味性的相关素材,让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增强低年级《读本》的感染力,让学生从“苦学”转变成“乐学”。比如,在诚信教育专题活动中,笔者带领学生开展议题探究,选择了具有趣味性和社会性的议题材料“三鹿毒奶粉事件”,让学生在生动的教学中引起情感共鸣,同时使低年级《读本》内容的学习变得更有趣、更具吸引力。
(2)挖掘多样性的教学内容。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统编教材作为依据,确保教学的规范性、科学性、权威性,同时也不能简单照本宣科[2]。同样,对于低年级《读本》的学习也不能简单的照本宣科,尤其是与小学德育活动结合,更应该关注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比如,在国防教育专题活动中,笔者在低年级《读本》内容的基础上,收集1949年到2019年大阅兵的视频内容,通过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进入新时代我国国防和军队发生的变化,充分发挥低年级《读本》教材的教育作用。
2.丰富结合方法
(1)“兼容整合”法。“兼容整合”就是指把几个不同的内容或者部分,彼此衔接,重新统合,成为一个整体。在国防教育专题活动与《读本》结合时,笔者采用“兼容整合”法,挑选《读本》三课不同的内容,将其兼容整合,更好地达到国防教育的教学目标。比如,笔者将第一讲《美丽中国是我家》中国旗、国歌、国徽的内容与国防专题教育中涉及到的认识国旗知识兼容。
(2)“部分插入”法。“部分插入”是指将一件事物的一部分插入到另一件事物中。在专题教育活动与低年级《读本》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中,笔者分别进行了两次不同的“插入”。①插入到活动的导入环节。如:在学习环境保护专题教育活动时,出示低年级《读本》第三讲《新时代 新生活》中习近平总书记的寄语,顺利过渡到“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专题教育学习活动中。②插入到活动过程中。如:在诚信教育专题活动中,将低年级《读本》第六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中的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插入到“诚信是金”的专题活动过程中,提出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3)“拓展延伸”法。“拓展延伸”是指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引入一些新的知识,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发展。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题的专题活动主要介绍的是传统节日—重阳节。笔者拓展延伸低年级《读本》第一讲内容《我自豪我是中国人》的内容,讲授了我国五千年文明中的伟大思想、伟大科技成果、伟大文艺作品以及伟大工程。
(4)“实践巩固”法。“实践巩固法”是指通过具体的实践体验去巩固书本所学到的知识。在开展“带着国旗去旅行”主题教育活动之前,学生先通过课堂学习低年级《读本》内容,了解中国共产党28年艰苦奋斗的历程,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再利用国庆假期,实地参观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等上海的红色场馆,身临其境地去感受革命先辈们在探索救国道路过程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以及民族自豪感。
3.优化教学成效
(1)结合生活经验,以知促学。知识源于生活。在低年级《读本》与小学德育相结合的实践探索中不难发现,课堂教学并不是儿童生活经验建构的唯一途径。所以,教师可以从学生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调动和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比如,对于“垃圾分类从我做起”这一专题教育活动的学习。自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来,大部分学生对各类垃圾都基本了解,所以,当在课堂上学习这一内容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学习环境保护相关知识,深入理解环保的作用,从而更加牢固全面地掌握书本知识。
(2)注重实践体验,以行促知。对于低年级《读本》与小学德育相结合的实践探索要打通各种德育活动和低年级《读本》之间的壁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参与主题教育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和实践经验,以达到课堂教学与日常德育活动相辅相成的教学效果。比如,学校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带着国旗去旅行”的主题实践活动中,学生在国庆节期间,走出校门,或在家长带领下走到中共一大、四大遗址等红色场馆拍照打卡,了解党的相关历史。学生们对《读本》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课内容有了更生动深刻的体会,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丰富评价形式,以评促“知行合一”。评价是检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在低年级《读本》与小学德育相结合的实践探索过程中,评价在每个活动对学生起到了重要的激励作用。在进行每一次的德育活动时,笔者都设计了不同的活动形式,例如:诚信教育活动的形式是故事分享;环境保护教育活动形式是知识抢答等。而不同的活动形式都贯穿了评价,不仅包含教师对学生道德水平的评价,学生也可以自评或者互相评价,甚至家长在德育活动结束后也可以根据孩子的日常表现进行评价。
三、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教师要积极探索低年级《读本》与小学德育活动相结合的路径和策略,让德育与理论创新相辅相成、彼此促进,从而共同推动社会文明进程。
【参考文献】
[1]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N].人民日报,2023-5-30.
[2]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3]邓红梅.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策略研究[D].岳阳:湖南理工学院,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