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美术已成为落实“五育并举”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完善艺术课程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美术与信息技术一体化教学,将是一种新的美术教学潮流。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新媒体和网络技术,发挥信息化教学优势,打造多样化美术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成为美术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的课题。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学校一直在进行“美术与信息技术一体化教学”探索与实践,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了很多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结合的契合点,基于此,现就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有机融合路径展开相关探究,旨在为美术课堂的创新建构提供些许借鉴,助力学生美育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美术课堂深度融合的优势
(一)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的引入为美术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过去,美术教学往往依赖于有限的教材和实物作品,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较单一。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轻松地通过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库等手段,将世界各地的名画佳作、艺术流派、创作技法等精彩内容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种直观的展示方式使抽象的美术理论变得具象化,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讲授《听听画画》一课时,教师精心剪辑了风声、雨声的影音视频片段,让学生通过“断枝落叶”的震撼画面深刻感受暴风骤雨的猛烈,同时借助“风雨习习”的轻柔声线与“细雨蒙蒙”的温馨景象体验清风的细腻与微妙。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声音与图像的双重引导下,深刻感受音乐的旋律与节奏的律动,同时欣赏与音乐相辅相成的画面,图像与音乐在学生的脑海中交相辉映,将原本抽象的风、雨等元素具象化,进而帮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逐步掌握运用具象事物进行抽象艺术表达的绘画技巧,实现传统美术教学课堂中难以取得的效果。
(二)激发学生创造力
信息技术在激发学生创造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的美术创作过程中,学生通常只能使用画纸、颜料等实体材料,这些材料虽然经典,但往往限制了创作的空间和学生的想象力。信息技术的引入,为美术教学带来了全新的视角,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彻底改变了课堂教学形态。教师可以利用绘图软件直接向学生展示丰富的美术色彩、工具和创作效果,这些软件的多样性为学生的创意表达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数字绘图板的出现,使得学生能够像使用传统画笔一样,在屏幕上进行绘画创作,且还拥有了撤销、重做等便利功能,极大地提升了创作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以往,学生在创作时可能因为材料限制而无法实现某些创意或创新理念,而现在,他们可以通过绘图软件轻松尝试不同的风格和技巧。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使得美术作品的修改和迭代变得更加简单。例如,在数字环境下,学生可以随时调整作品的颜色、形状和构图,这种即时反馈机制让学生能够更加大胆地尝试和探索,从而促进了创造力的提升。学生可以利用软件中的各种画笔、纹理和滤镜,创造出充满想象力的场景。他们可以在画布上任意挥洒色彩,不受现实世界中颜料的束缚,甚至可以结合数字摄影技术,将实拍元素融入作品中,实现现实与幻想的完美结合,这是传统美术教学课堂无法达成的教学图景。
(三)开展个性化教学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传统模式下,尽管教师强调“因材施教”,但在实际教学中,受限于时间和资源,往往难以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全面、细致的个性化指导。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一局面得到了显著改善。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学习管理系统等信息化工具,收集和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学生的学习进度、作业完成情况、互动参与度、兴趣偏好以及优势领域等。通过这些数据的综合分析,教师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洞察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基于这些翔实的数据,教师能够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方案。这种个性化教学不再是“一刀切”模式,而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量身定制的教学资源支持。例如,对于在色彩搭配上有所欠缺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相关的在线教程和练习。
同时,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也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方向。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能够更加自由地探索和表达自己的艺术想法,从而促进他们创造力的全面发展。在个性化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计多种教学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可以创建不同难度的美术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合适的任务。同时,通过虚拟教室和在线艺术社区,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接受来自教师和同伴的点评,这种社会化的学习方式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成长进步。
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使得美术教育更加精细化、人性化。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支持,从而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学习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我价值,最终达到提高艺术审美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为未来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四)增强课堂互动性
信息技术的融入,为美术课堂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尤其是在增强课堂互动性方面,其作用不可小觑。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师往往是主角,通过讲授的方式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互动机会有限。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也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课堂互动变得更加频繁和有效,学生学习体验得到了显著提升。
首先,互动式电子白板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互动性。教师可以即时展示学生作品,不仅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机会,也让教师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展示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现场点评和修改,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知识点,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此外,学生也可以通过电子白板参与教学活动,如共同完成一幅画作,这种集体创作体验,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还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其次,在线讨论平台和社交媒体的运用,使得课堂互动不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交流想法,分享创作心得,这种延展性的互动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探讨艺术话题,激发更多的创意火花。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平台收集学生反馈,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得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此外,信息技术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互动学习资源。例如,通过虚拟美术馆、在线艺术课程等,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下与艺术家、作品进行互动,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这些互动资源还能够根据学生的反应和学习进度进行自适应调整,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课堂评价体系也变得更加多元和互动。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上传自己的作品,接受来自教师和同伴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自己的作品,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些评价活动,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
二、信息技术与美术课堂深度融合的不足
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为美术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在当前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教学实践的深入,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
(一)技术依赖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矛盾
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可能导致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忽视传统技能的训练。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学生可以轻松地使用绘图软件进行创作,但这可能会减少他们实际动手绘画的机会,从而影响对绘画材料、技法的深入理解和掌握。长此以往,学生可能会对技术产生依赖,缺乏在非数字化环境下的创作能力。此外,信息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虽然技术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工具,但过多的选择可能会让学生陷入创意困境,不知道从何入手。而且,一些软件的模板和预设效果可能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导致他们的作品缺乏个性和原创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能得不到锻炼和提升,这对于美术教育的长远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课堂互动的表面化与深度学习的缺失
信息技术的融入虽然增强了课堂互动性,但有时这种互动可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学习的实质。例如,在利用互动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时,教师可能会因为操作便捷而忽视与学生深层次的思维交流。学生虽然在技术上参与了互动,但在艺术理解和创作思路上可能并没有得到有效引导和启发。此外,在线讨论平台虽然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空间,但网络交流的匿名性和便捷性可能会导致讨论内容浅显,缺乏深度。学生可能更注重发表意见的形式而非内容,这种表面化的互动无法真正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思考。因此,如何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真正有深度的课堂互动,是美术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
(三)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不足与教学资源的不均衡
信息技术与美术课堂的深度融合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现实中并非所有教师都能熟练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这导致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甚至可能因为操作不当而影响教学效果。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不足,成为制约信息技术与美术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教学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在一些地区,由于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的限制,教师和学生无法享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这种不均衡不仅体现在不同地区之间,也可能出现在同一学校的不同班级之间。教学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不利于美术教育的整体发展。因此,如何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以及如何均衡分配教学资源,是当前美术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学生个性化发展与标准化教学的冲突
在信息技术与美术课堂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学生个性化发展与标准化教学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冲突。虽然信息技术提供了个性化教学的可能,但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倾向于采用标准化的教学流程和评价体系。这种模式可能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无法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标准化教学往往强调统一的教材、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而在美术教育中,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信息技术本应作为辅助个性化教学的工具,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因为教学设计和实施的不足,反而加剧了这种冲突。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美术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与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信息技术使抽象的美术概念直观化,通过多媒体展示、虚拟现实体验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艺术的魅力,提升了学习兴趣与参与度。同时,信息化工具让创作过程更加便捷高效,优化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过程,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然而,信息技术与美术课堂教学的融合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冲突与矛盾,需要教师通过教学实践的积累,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学习前端的信息技术,适应新形势下美术教学课堂的变化,深度融合和把握技术与教学的平衡,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又注重传统美术技能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发挥信息技术在美术课堂中的作用,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商婉慧.小学美术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思考[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二届全国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东北师范大学东安实验学校,2023:7.
[2]郭凤美.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思考[J].中国新通信,2023,25(11):209-211.
[3]骆美珍.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价值[J].亚太教育,2023(07):71-73.
[4]雷国宝.微课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2(24):164-166.
[5]邹辉.“互联网+”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华夏教师,2022(26):94-96.
[6]肖思雨.新媒体模式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2,24(09):227-229.
[7]阿布都米塔力甫·热依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中[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十六),2023:5.
(作者简介:孙青,女,本科,兰州市城关区雁宁路小学,小学副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美术教学)
(责任编辑 张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