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文献是图书馆最具珍藏价值的对象之一,这类珍贵的典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能够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因而具有难以衡量的重要价值。然而,由于古籍的历史较为久远,使得它们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损坏,诸如纸张老化泛黄、墨迹模糊不清、开裂变形等问题,易导致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失去原有的文化价值。以往,古籍的利用与保护之间存在不协调现象,人们在享受古籍带来的知识和文化熏陶的同时,往往易忽视对其进行妥善地保护与保管,导致古籍保管工作推进速度相对滞后。随着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数字技术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而这也为图书馆古籍保护与保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借助数字技术,图书馆得以将古籍进行数字化处理,从而使古籍的使用价值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不仅能够满足广大读者及学者对古籍资源的需求,还能有效降低古籍的损坏程度。因此,作为古籍主要收藏与保护机构,图书馆有责任进一步探索古籍数字化工作路径,增强全社会对古籍的保护意识,以确保古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并得以世代相传。
一、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的重要意义
(一)永久性地保存古籍
作为中华民族辉煌历史和璀璨文明的珍贵遗产,古籍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及文化血脉的绵延相传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毫无疑问,妥善保护这些古籍,实际上就是在坚守并延续民族文化的根源。迄今为止,很多古籍已是孤本或者珍稀版本,其独具匠心的特性以及无法复制的珍贵性使得它们遭到损坏或是遗失等状况时的复原难度将相当大。且由于古籍历经漫长岁月的流传以及复杂多变的保存环境,往往会面临诸如纸张老化、霉菌滋生、虫害侵蚀等诸多问题,从而导致古籍受损严重。然而,数字技术的应用却能够使这些古籍资源得以转化为数字化方式存储,并实现永久性保存,这无疑是保护古籍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有效规避因古籍实体遭受破坏或者流失而可能引发的文化传承中断的风险。
(二)搜索查询更具便捷性
与传统的古籍查阅相较而言,在厚重的书页间查找所需信息通常需要前往图书馆或其他专门收藏古籍的机构进行实地检索。然而,当这些古籍文献被转化成数字资源后,广大受众便能够依据自身对相关书籍的需求,借助先进的数据库平台系统,以快速且精准的方式对所需的古籍内容进行检索和查询,从而极大提高了古籍的利用率以及传播效果。
(三)深化行业学术研究
借助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古籍文献资料将能够为广大专家学者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学术研究工具和平台,以突破时间及地域的束缚,使得人们得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轻松获取所需的古籍资源,从而推动学术界的深度交流与知识的广泛共享,并进一步提升研究工作的整体效率。此外,通过对数字化古籍的深入挖掘,还有望发现并揭示更多珍贵的历史资料,为学术研究领域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四)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
通过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手段,使得古籍得以跨越时空所带来的局限性,实现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从而吸引更多潜在用户接触并深入探索这些珍贵的古籍资料,促使广大群众对中华传统历史和文化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感悟,进一步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各地区间的传统文化交流与互动,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提供有力支持。
(五)强化管理运作效能
在推进数字化建设的进程中,可以将古籍文献转化为具有实用性价值的数字资源形态,从而极大地便利图书馆实施数字化、精细化管理。在此过程中,图书管理不再需要对繁复冗杂的实体资源进行重复整理和分类工作,只需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便可实现快速精准的资源整合与分类,使图书管理的整个流程更为简约化,从而显著提升了图书馆的整体运作效率。
二、古籍数字化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一)科学且规范
古籍数字化建设是一项涉及众多学科领域的交叉性工程,其构建过程需要汇集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确保科学的设计理念以及严格的规范制度得以贯彻实施。就科学设计层面而言,应站在全局高度,对现有的业务体系、网络基础设施以及信息资源进行深入整合,构建起一套完善的维护与运营体系,从而有效规避现有资源系统的无谓消耗。同时,还应借助规范化标准,对各个业务系统功能的内部架构进行严格约束,确保数字化系统及其资源库能够以标准化、规范化模式运作下去,为外界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统筹且有序
古籍文献的数字化改革工作是极为繁复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全面规划与精心组织下才能有条不紊地推进。其中,涵盖了项目策划、实施推进以及后续验收等多个环节,同时,也牵涉诸如工作部署、人力资源配置以及资金调配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考量和统筹安排。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古籍资料的提取交接、编目记录、扫描处理以及格式转换等各项具体工作,更需严格按照既定程序和步骤进行。因此,有必要依据古籍数字资源建设项目的实际需求,精心制订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以确保整个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时间表和进度要求,有序且高效地向前推进。
(三)完整且稳定
在古籍数字化的实施过程中,对其进行充分保护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这一资源。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对古籍资料的完整性及其精确度的深度挖掘。纸质古籍文献作为数字化过程的核心要素及基础支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采用数字化手段的目的就在于更好地保护并利用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有效降低人们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磨损风险,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有机会接触并了解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然而,相较于纸质版古籍而言,数字化版本在人为调整和修改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但这无疑也增加了原古籍文献所承载的历史记忆信息被篡改的可能性。因而,在进行古籍数字化工作时,必须确保其形式与内容均能充分尊重古籍的原始面貌,才能为文化传承事业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三、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行举措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的整体规划
纵观当前图书馆在推进古籍数字化建设进程中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在这个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的数字化建设规划,从而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如部分项目的重复建设或某些区域的建设空白,使得古籍数字化工作的覆盖面不够广泛,建设深度也有所欠缺。在大多数图书馆开展古籍数字化处理的过程中,往往只是依据自身现阶段的实际需求进行操作,并未得到权威行业协会或相关部门的有效引领和统筹规划,这便导致各图书馆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通,甚至频繁出现对同一部古籍进行多次电子化处理的现象,这种情况无疑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更为严重的是,如此多版本的同时出现,反而会令广大读者感到困惑,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另外,相较于经典古籍而言,那些具有悠久历史且相对冷门的古籍,由于其阅读市场狭窄或者纸质资源稀缺等因素,在图书馆开展电子化处理的过程中,可能会被忽略甚至回避,从而形成一定程度上的数字化建设空白,同时也将对古籍数据库构建的完整性产生不利影响。
(二)古籍数字化版本格式标准尚待完善
诸多古籍历经时光荏苒流传至今,版本涵盖之多元性、变化程度之繁复性,使得古籍中的文字词汇、句式表述及排版模式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差异。各类版本的古籍均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审美与历史教育价值,因此,在将古籍转化为数字化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对各版本的古籍进行细致入微的甄别与挑选,这无疑会增加工作的复杂程度。现阶段,部分图书馆在构建古籍数据库的过程中,仅将各版本古籍简单粗略地纳入其中,并未采取统一化、规范化的处理措施,亦未提供更为多样的检索途径,使得古籍版本的管理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以至于在查找相关文献的过程中,难以快速找到所需版本的古籍电子资料。此外,众多古籍字符尺寸标准不一致、字体样式繁复多样,在进行标准化字符识别的过程中面临着极大挑战,致使现阶段许多电子化的古籍未能达到统一的格式与字体标准,同时也使得数字化处理与传播推进速度缓慢。由此可见,在开展古籍数字化工作时,图书馆应首先着手进行格式版本的统一设定与管理,然而遗憾的是,这一点也正是绝大多数图书馆尚未落实到位之处。举例来说,我国现行的字符集统计方法为GB2312-80,但鉴于大部分古籍字符并不符合该标准,计算机系统无法对其内容进行自动识别。因此,在后续实践检索与传播的环节中,屡屡发生乱码现象,导致古籍电子化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因此,在这一背景下,迫切需要创建一套完整、统一的格式标准与转换流程。
(三)专业化人才严重匮乏
古籍的数字化处理颇具挑战性,包含多道细致严谨的工序及大量需要专业技能支撑的实际操作,这也就意味着相关从业者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与精湛的技艺水平。特别是对于古籍的数字化建设而言,更需要工作人员具备深厚的历史学、文学乃至考古学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在进行古籍数字化处理的过程中,对古籍的内涵予以精准地解读,从而使古籍数字资源更具有效性,并尽可能地减少由于数字化处理不当所导致的数据失真现象。然而,现阶段绝大多数图书馆在人员配置方面,仍然以图书管理专业背景的人员为主,并不擅长文学、历史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这就使得古籍数字化工作难以得到全面推进和深入开展,进而导致我国古籍数字化工作面临人才紧缺的严峻局面。
四、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工作的路径
(一)着力提升古籍数字化工作的系统性和计划性
首先,图书馆要重视对古籍数字化资源的精细化分类管理,包括以学科类别、时代背景、地理位置等多维度特性为依据,对现存各类古籍数字资源进行细致的归类整理。同时,大力推动馆际之间、图书馆与相关学术研究机构之间在古籍数字化领域内的深度合作与广泛交流,从而针对古籍数字化工作展开全面且深入的统筹规划。在此基础上,积极地进行资源的深度整合,实现数字资源的广泛共享,以此规避重复建设的问题,填补以往建设过程中的空白,进而使数字化工作的效率及品质能够实现明显的提升。其次,在古籍数字化工作开展过程中,不要盲目追求一蹴而就,而是要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展现馆藏特色,合理地优化配置资源,稳步有序地推进古籍数字化工作。具体实施过程中,需根据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数字化设备的配备情况,遵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原则,逐步推进各项工作。再次,还可以通过组建古籍数字化行业联盟、打造数字资源库等方式,对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古籍数字化建设工作,采取统一的规划布局,诸如设定明确的任务目标、进度安排以及验收标准等一系列工作内容。此外,还应借助古籍数字化信息网络平台的搭建,对古籍数字化成果使用和整理工作进行有效管理,从而构建起互联互通、协同配合、交流分享的良好局面,使古籍数字化的丰硕成果能够得到更好的利用。最后,在针对古籍数字化进行规划的过程中,也需要在确保广大读者能够获得良好使用体验的前提下,利用数字水印、加密、访问权限等多种先进技术手段,对古籍实施全面的数字保护措施,从而切实保障古籍的文化与传播价值。
(二)优化古籍数字化工作流程标准
首先,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在推动古籍数字化进程中,涉及数字化加工、储存以及展示等众多关键环节,而每一个环节均需依赖相应的前沿技术手段予以支撑。因此,图书馆要高度重视并稳步推进数字化技术标准的科学化和成熟化进程,通过严密管控数字化扫描、文本识别以及数据存储等技术手段,确保古籍数字化工作更加高效便捷。其次,在古籍数字化处理过程中,同样面临着诸如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健全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使数字化古籍数据更加具有安全性和隐秘性,并采取定期维护更新等措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与精确度。再次,应当积极推动古籍数字版本统一化标准建设,解决古籍数字化格式、字符不一致等问题。通过对各类古籍版本进行系统性的归纳管理,并依据国家相关标准,使资源内容实现标准化转换,采用简化、标注等方式,将复杂内容数字化,从而使数字资源更具可读性,传播效果更加显著。此外,图书馆还应在获得专业指导的基础上,推出相应的古籍数字化教程,以便实现对古籍数据库的标准化与深度化管理。最后,还需要针对版本与格式管理层面,致力于消除地域之间的差异性,建立统一化的运作机制,通过制定行业标准等途径,使数字资源的共享、对接与传播等一系列工作内容都有据可依。
(三)全面打造古籍数字化专业化团队
由于古籍数字化工作涵盖了大量高深的专业知识和尖端技术,因此,必须着力打造专业精湛且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队伍,其是推动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建设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然而,当前许多图书馆古籍工作人员在古籍知识储备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无疑对图书馆古籍数字化整体进程造成了不利影响。为了扭转这一局面,一方面,图书馆应采取扩大招聘范围、灵活运用兼职聘用等方式,吸引那些在文学、考古学以及档案管理学等相关领域拥有深厚专业知识背景的专家和优秀人才加入,以此强化古籍数字化工作管理并进一步推动其发展。另一方面,图书馆应着力完善培训体系方面的建设,通过举办各类专题讲座、经验分享会以及项目研讨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对从事古籍数字化工作的人员进行全面且系统的业务培训和持续的职业教育,使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而逐步建立起一支综合素养高的数字化团队,用以增强图书馆古籍数字化保护与利用的综合实力。同时,借助行业内的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优势互补、馆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协同作战,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古籍数字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在此过程中,针对古籍数字化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各方应加强沟通与协作,既要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也要分享成功经验,以便在业务方面都能够取得显著的提升。
(四)加大对古籍数字化工作的投入力度
作为一项庞大且综合性较强的项目工程,古籍数字化实施过程必须依赖于先进的专业化设施设备以及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坚强的后盾,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因此,相关部门应制定并出台加强古籍工作的相关法规政策,以便有效规范古典数字化建设的具体操作流程,为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其次,相关部门也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古籍数字化工作给予重点关注与大力扶持。值得强调的是,古籍数字化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支撑,然而许多图书馆由于经费短缺问题未能实现对珍贵古籍资料的有效保护。因此,有必要设立专门用于古籍数字化领域的专项基金,并确保资金使用能够落实到位,合理安排好每一笔资金的用途,同时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和监督管理,从而使资金投入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再次,相关部门还可以通过为图书馆方面提供工作人员编制保障、人员进修等一系列措施,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并按照预定计划稳步推进古籍数字化工作;最后,相关部门还应积极牵头组建行业协会等,共同制订统一的行业规范和执行标准,使资源建设在整体成效上取得明显进步。同时,通过打造古籍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举办各种类型的宣传推广活动等方式,吸引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投入古籍数字化建设事业中,从而进一步拓宽古籍数字资源的应用领域,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利用价值,从而使古籍数字资源共享更具广度和深度。
五、结语
总之,图书馆通过大力开展古籍数字化工作,不仅有助于珍贵古籍的长久保存,而且对于推动学术领域的深入研究、增强文化传播影响力以及提高管理效能等方面都具有深远意义。因此,针对当前各图书馆在推动古籍数字化进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应当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全力推动古籍数字化工作实现顺利发展,从而为中华文明的薪火相传与繁荣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范晓翔.我国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工作研究与思考[J].文化学刊,2024(01):167-171.
[2]汪帆,刘华,刘晓立.图书馆古籍数字化过程中的保护与应急修复[J].古籍保护研究, 2023(02):153-160.
[3]刘洋,董与思.用户视角下古籍数字化工作创新发展路径探析[J].中国出版,2023(12):35-39.
[4]黄虹.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管理探究[J].采写编,2023(06):166-168.
[5]王镇.数字化背景下图书馆古籍资源开发问题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43(03): 92-94.
[6]梁瑞霞.文化振兴视域下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建设与保护利用研究[J].文化月刊,2023(02):88-90.
[7]黄茜.关于高校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工作的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2,42(11):77-78+82.
[8]陈迎.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保护工作的路径思考[J].参花(上),2022(07):98-100.
[9]赵娜.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的古籍整理与保护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0(06):244-246.
[10]黄虹.图书馆古籍的数字化管理对策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0,40(01):94-95.
(作者简介:王潇,女,本科,南京市秦淮区图书馆,初级,研究方向:古籍保护与修复)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