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现代社会对于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公共艺术作品开始展现在城市公共环境中,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也开辟了更具文化内涵的城市空间。因此,为了提升公共艺术水平,满足公众的多元文化需求,把握公共艺术的特征和制作原则很有必要。鉴于此,新时期通过融合时代元素进行公共艺术设计,有助于提升艺术设计和制作水平,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推动公共艺术设计行业创新发展。
一、公共艺术设计概述
公共艺术设计本质上属于艺术和公共空间的深度结合,也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承载着特定的城市文化内涵。当代社会背景下,公共艺术已经成为城市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以及满足市民文化交流需求等重要作用。公共设计覆盖领域较广,包括壁画、雕塑、装置艺术等,设计师通过巧妙构思,最终创作出更具互动性的艺术作品。公共艺术作品同周围环境保持自然、和谐的关系,在展现出独特艺术美感的同时,也提供了一定的实用功能。
二、当代公共艺术设计的特点
(一)丰富性
当代公共艺术设计的丰富性特点,主要表现在形式方面。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多样,如常规的壁画、雕塑、装置艺术和光影艺术等,不同表现形式有着不同的审美特点,在公共空间相互交融、映衬,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在艺术主题内容方面,当代公共艺术设计不再拘泥于常规的历史、文化层面,还关注现实生活以及环境保护等内容,通过对这些主题内容的挖掘,转化成内涵深刻的艺术作品,可以起到传递价值观,客观反映社会生活的作用。
(二)场景性
当代公共艺术设计的场景性是指设计和创作需要充分考虑所处空间环境特点以及功能需求,结合不同场景来选择适宜的主题、艺术形式与风格,确保公共艺术作品同周围环境相协调。场景性也要求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公众审美需求和体验感,能够结合公众心理需求、行为习惯以及审美偏好来针对性开展艺术设计,这样的公共艺术作品才能更好地服务公众、服务社会。
(三)多元性
当代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多元性,表现在创作材料和文化内涵层面。当代公共艺术设计材料包括木材、石材、金属等传统材料,以及塑料、玻璃、纤维等新材料,多样化的材料可以满足不同作品的创作需求,展现出多元化的视觉效果。当代公共艺术设计汲取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元素,展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
(四)互动性
当代公共艺术设计的互动性,是有别于传统公共艺术设计的一个鲜明特征。传统公共艺术作品多是在公共场所被动展示,人们仅能欣赏,却不能触摸和参与,而当代公共艺术设计强调作品与公众的互动交流,注重增强公众的参与体验感。很多当地装置艺术就采用了公众移动、触摸等方式,引发公众的探索欲望,在增强公众对艺术作品的体验感和参与感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品中所传递的情感思想。另外,设计师通过深入公众生活,创作出融入公众日常生活的公共艺术作品,使艺术作品真正成为公众生活中的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五)创新性
现代社会的飞快发展,使得公共艺术设计理念、方式和材料也在逐步推陈出新,融入更多时代前沿要素,旨在更好地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满足公众需求。在当代公共艺术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创新性运用各种前沿理念、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探索当代公共艺术设计的可能性,打破传统框架束缚,融入更多新型元素和手法,进而创作出更具创新性的公共艺术作品。
三、当代公共艺术设计的制作原则
(一)维护秩序
当代公共艺术设计中,维护秩序是一个基础原则,强调设计中综合考量视觉效果、空间布局以及文化内涵。公共艺术品应该是视觉形象清晰、明确的,可以起到集中公众注意力,带来强烈视觉效果的同时,还能够传递特定信息和情感。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围绕创作主题运用不同材质、色彩和形状等视觉元素,创作出更具体且和周围环境相和谐的艺术作品,用于维护公共空间整体视觉秩序。从空间布局的角度看,公共艺术作品应该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避免产生视觉上的冲突或混乱。设计人员在规划作品位置时,需要充分考虑公共空间的功能需求、人流走向以及景观特色,确保艺术作品能够融入整体环境,形成有序的空间布局。此外,文化内涵的维护也是秩序原则的重要体现。公共艺术作品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能够反映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价值观。设计人员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深入挖掘和提炼地域文化元素,将其巧妙地融入作品,使公共艺术成为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载体。例如,某地的交叉路口交通信号灯,采用了圆型设计,同周围的高层建筑形成横纵对比,视觉层面极其醒目。由于信号灯与周围环境的鲜明对比,使得驾驶人员能够更加集中注意力,更好地维护并遵守交通秩序。而且圆柱上的照明路灯通过柔和处理后,可以避免对行人产生刺眼强光,极具人性化和创新性。
(二)色彩单纯
公共艺术是城市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搭配是否合理,关系到艺术表达的深度与广度,也会影响公众的视觉感受和城市形象。遵循色彩单纯原则,有助于公共艺术品在纷繁嘈杂的城市环境中,带给公众更加清晰、独特的视觉感受。实际上,色彩单纯并不意味着色彩单一、乏味,而是指公共艺术设计中,采用明快、简洁的色彩语言,营造较为和谐统一的视觉氛围,既能够突出表达作品主题内涵,还可以同周围环境保持和谐统一的关系。在城市环境中,如果色彩过多,容易带给公众过强的视觉刺激,产生视觉疲劳。而采用较为单纯的色彩,有助于营造出一种宁静、舒适的氛围,让人们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心灵上的放松与愉悦。另外,在公共艺术设计中,形式与色彩往往是密不可分的,遵循单纯的色彩原则进行制作,能够更好地突出艺术作品的形式特点,使其在视觉上更具冲击力与感染力。同时也要结合作品主题风格与周围环境,采用适宜的色彩搭配和过渡,让作品色彩单纯的同时,具有更加丰富的变化。例如,某城镇周围的街道设计,街道两侧设置了较为简洁、低矮的路灯,在起到照明作用的同时,还可以起到隔护桥梁的作用,并且不会对周围古建筑的视觉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无论是街道上的信号灯、长凳,还是护栏,整体的造型、色彩风格都和谐统一,充分展现了公共艺术设计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三)合理空间
当代公共艺术设计除了关注呈现效果外,也要关注对公共空间的合理利用。公共艺术作品制作中,应遵循合理空间原则,强调在制作中全面考虑空间布局、尺寸比例等元素,保证最终制成的公共艺术作品同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视觉体验。首先,公共艺术作品作为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其布局应与整体环境相融合。设计人员需要对空间进行精心规划,将艺术作品巧妙地安置在适当的位置,以避免拥挤或空旷的情况。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使艺术作品成为空间的亮点,为公众带来愉悦的视觉感受。其次,保证尺度比例的协调性,在公共艺术设计中,作品尺度比例大小的确定,需要充分考虑作品所处空间大小以及功能需求,并仔细考虑作品同周围建筑、景观的比例关系,保证公共艺术作品的视觉感观不会过于突兀或渺小。合理的尺度比例,可以使艺术作品与空间环境相互映衬,形成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
公共空间是人流密集的区域,当代公共艺术作品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人流走向、动态,基于设置引导性元素、调整作品高度和角度等方式,起到引导人流流动的作用,避免城市交通拥堵或秩序混乱。更为重要的是,公共艺术作品设计要考虑公众的实际观赏需求,为公众提供最佳的观赏角度和距离。此外,公共艺术作品在吸引人们眼球的同时,也应成为空间的活跃元素,可以通过光影、透视等手法,让作品同空间互动,营造出空间层次更加丰富的视觉效果。同时,艺术作品也可以借鉴当地的文化元素和自然景观,与周围环境形成有机统一。例如,云门(Cloud Gate)是由英国艺术家阿尼什·卡普尔所设计的公共艺术作品,体积庞大,外形却非常别致,宛如一颗巨大的豆子,其整体采用高度抛光的不锈钢板制成,表面上看起来像是一面球形的镜子,能够映照出周围环境,而且这种材质还具有哈哈镜效果,因此吸引了周围大量人群的驻足欣赏。这件作品充分体现了公共艺术设计的空间合理性,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存,同时为人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觉体验。
(四)造型简洁
当代公共艺术设计遵循造型简洁原则,强调将复杂多余的装饰去掉,追求形态上的纯粹和精炼,整体造型呈现较为简洁。这种简洁的造型是经过设计人员深思熟虑的结果,能够起到使作品主题鲜明,帮助公众快速掌握作品内涵的作用。且简洁的造型也能够增强艺术作品的视觉冲击力,相较于造型烦琐的公共艺术品,一些简洁造型的作品往往更能够为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当前节奏较快的城市生活,这种简洁造型设计的公共艺术品,更容易成为视觉焦点。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当代人们的审美观念逐渐倾向于自然、简约的风格,制作简洁造型的公共艺术品,更符合当代公众的审美需要。另外,在追求简洁造型的同时,也要考虑艺术品形式、内容的统一化,简洁造型并非盲目追求表面上的形式简洁,而是要在对主题内涵充分理解的前提下,采用简洁的造型语言进行呈现。此外,简洁造型的艺术品也更容易引发公众的互动参与兴趣,增强公众的参与体验感。例如,美国芝加哥市政广场上的毕加索作品雕塑,同周围建筑物比例相协调,雕塑整体体型较大,造型却十分简洁,整体上给人一种非常通透的感受,并未让人感觉到视觉上的拥挤。时至今日,当地民众对其仍然非常喜爱,毕加索作品雕塑也成了当地一个代表性标志。
(五)通用设计
通用设计原则即包容性设计,也称之为全民设计,强调制作而成的公共艺术品可以满足多数人的需求,让更多人欣赏其艺术美感。通用设计要求公共艺术品的功能上具有通用性,在设计时综合考量不同人群的使用方式,提供便捷、舒适的欣赏体验感。例如,在雕塑设计中,设置不同高度的观赏点,这样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能够欣赏到作品的整体形态。同时,通用设计突出强调公共艺术品的视觉可达性,作品形状、颜色和大小等视觉元素要便于识别和理解,这样不同视觉能力的人都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作品的艺术美感,而这往往需要运用鲜明的色彩、简洁的造型等手法来实现。作品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避免造成视觉或身体上的障碍。例如,在公园或广场等开放空间中设置公共艺术作品时,应考虑到人流的走向和动态,确保人们可以自由地穿梭于作品与周围环境之间,而不会受到阻碍。此外,通用设计原则还强调公共艺术作品的互动性,作品设计中可以加入一些作品与公众互动的环节,以激发公众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他们与作品的联系和共鸣。这种互动性是当代公共艺术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够有效增强作品的吸引力,还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公共艺术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改善城市整体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当代公共艺术设计中,应明确其基础特征和制作原则,创作更符合当代公共观念的艺术作品,这样才能被公众所喜爱,进而满足公众的多元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童星瑜,罗曼.设计美学视域下的仿生设计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时尚设计与工程,2024(01):48-50.
[2]梁叶轩,吴抒玲.时空交融——“朱子文化”公共艺术设计[J].建筑与文化, 2024(02):269-271.
[3]张潇.基于实体交互的社区公共艺术设计策略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4,2(01):110-113.
[4]刘昕.陶瓷材料在公共艺术雕塑设计中的运用探索[J].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4(01):133-135.
[5]魏鑫,徐畅.西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实践——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为例[J].艺术教育,2024(01):217-220.
[6]张恒.“形”与“意”地铁公共艺术叙事设计探究——以呼和浩特地铁为例[J]. 鞋类工艺与设计,2023,3(24):196-198.
[7]王士港,李冰峰.地标建筑设计策略研究——以郑东龙湖公共艺术中心为例[J].城市建筑空间,2023,30(12):101-104.
[8]任帅.公共艺术公园的生态策略与可持续设计研究——以日本莫埃来沼公园为例[J].艺术市场,2023(12):110-111.
[9]周瑾.海派文化在紫砂陶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影响——上海地铁14号线紫砂陶站名牌创意设计制作[J].上海工艺美术,2022(01):15-17.
[10]周洋洋.杨家埠木版年画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 2021.
(作者简介:程传鑫,男,硕士研究生在读,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公共艺术)
(责任编辑 王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