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油画的造型构建与个性化表达

2024-09-26 00:00张智砚
参花(下) 2024年9期

一、引言

中国当代油画在造型建构的过程中面临两个维度的问题,一是西学与东学的问题,二是传统与当代的问题,这些问题均能够从中国当代油画的造型构建与个性化表达的主题研究中,找到相应的线索,寻出大致的脉络。根据中国当代艺术史学家巫鸿在《走自己的路》(Breaking new Paths)一书中对于中国当代油画创作方向的描述,以保留艺术家自我形象为前提的“内在性”的构建,可以被视为探究中国绘画当代性的切入点之一。此外,巫鸿还强调,中国当代美术的发展既非线性的,也非时间性的,而是在贯穿中西、古今甚至多学科的复杂系统内发生的。因此,在对于中国当代油画造型的探究中,除了对艺术家个人的“个性化”表达进行考察外,也需要兼顾美术生产中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与“多重性”(multiplicity)特征,将油画造型中诸多基本问题置于更加近代化的、多元的创作语境中进行分析。

二、中国当代油画的造型语言

对于中国当代油画造型建构的考察,首先需要介入对于当代油画造型语言的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当代油画的造型面貌及其成因,借此来发掘油画创作个性化的表达方向。根据学者宁婷等人在《似与不似的真实写照——传统中国画与写实油画造型语言的比较》一文中对于中国当代油画造型语言的研究思路,对于线条、色彩、构图的考察是当代描述绘画造型语言的基本模式。其中,线条作为区分油画与其他绘画形式的关键特征,能够在造型创作中充分体现对象的形体、比例、质感以及量感,是探索造型结构的关键;色彩则呼应了油画创作中对于画面环境、光源、氛围的营造,有利于探究画面造型中的空间表达;构图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辅助画面叙事的进行,同时交代画面造型中的透视关系。因此,本节将从线条与结构、色彩与空间、构图与透视三方面,对当代中国油画造型语言的元素内容进行整理与陈述。

(一)线条与结构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一直将“以线造型”视为画面内容传达的主要语言,而油画创作受到媒材特征、西方传统以及创作主题的影响,其线条多依附于画面形体而存在,与光影、色彩、空间等诸多造型要素一同应用于物象的描绘过程中,以此实现主观世界对于客观实物的再现。根据上述内容,中国当代油画在创作的过程中,受到西方传统、中国传统、当代趋势以及多媒材视觉语言表达习惯的多元影响,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塑造手段以揭示刻画对象的造型结构。因此,本小节将结合具体的创作实践案例,对当代油画造型语言在对应范畴中的典型面貌进行阐述。

首先,是对于西方油画传统线条用法的继承,这一用线方法更加倾向于对对象进行理性的分析与客观真实的揭露。例如,中国当代艺术家靳尚谊在其油画创作的造型表达上,一方面吸收了以徐悲鸿、吴作人等艺术家为代表的中国学院写实油画造型基础,另一方面,则受到了在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学习经历的影响,倾向于将线条与体面造型进行有机交融,使描绘对象在兼具平面装饰感的同时,还具有较强的结构与立体感,例如其油画作品《塔吉克新娘》便是线条造型与体面造型有机融合的典型代表。

其次,是在油画线条设计中对于东方创作传统的融合,当代诸多油画艺术家倾向于从自身的东方审美经验以及逐渐完善的中国美术史体系中汲取创作思路,进行具有东方美学特点的油画线条处理,同时将更多的意象要素纳入油画的造型体系中。例如,中国当代艺术家李振中在油画创作中融入了自己的书法创作经验,着重于线条在造型过程中对于物象气质、态势、神韵的描绘,在兼顾客观性描绘的同时,丰富了线条的语言,使其拥有承载物象情感与主观想象的功能结构。

此外,对于其他绘画类别的借鉴也成了中国当代油画线条的创新趋势。例如,通过对壁画线条的借鉴来丰富画面的造型肌理,渲染朦胧斑驳的画面氛围,或借鉴粉笔画的线条质感,强调画面造型的轻盈感与透气感等。这意味着当代油画造型中对于线条语言的使用,已经逐渐成了艺术家进行自我风格构建、自我内容表达的技术手段,而非隶属于某一特定艺术风格或艺术流派的创作公式。

(二)色彩与空间

同样,在中国当代油画造型的构建中,对于色彩语言的使用也受到了东、西方绘画传统以及具有实验性的当代艺术形式的影响。在中国绘画传统中,“随类赋彩”是其色彩运用的典型特征,这一特征强调按照对象不同种类进行固有色的提炼,而非物象之间的微妙色彩差异,同时,具有装饰性的平面化涂绘方式也是中国传统绘画色彩语言的重要特征。于油画的创作传统而言,色彩作为其造型建构的重要内容,着重强调同一物体在不同光线、不同环境中的色彩变化,以及物品与物品、物品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交代画面空间结构的重要元素。在当代油画创作中,诸多艺术家倾向于保留油画创作传统中对于色彩语言的应用,通过“近暖远冷”、补色的使用等技巧,对画面的色彩空间进行理性的处理与再现。例如,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于明,在进行油画创作时,便着重于对画面环境色的描述,在其作品《远方来客》中,用泥土、砖木构成的空间环境影响了对于画面主体少女衣饰固有色的表达,画面近景使用了较为明丽的红黄与色相较暖的黄褐,画面中的远景则是色相较冷的黑褐与天空的雾蓝,使画面从空间建构上更加具有纵深感、真实感。

对于中国绘画传统的借鉴也是当代油画创作中色彩语言的重要实践方向,大面积色块的平铺、对固有色的强调以及对色彩搭配关系的着重,成为提高画面视觉表现力、释放色彩语言象征性潜力的重要手段。例如,艺术家高连保在其油画作品《在时光里流浪》等的创作过程中,大量运用了固有色强调、平涂、象征性色彩使用等方式进行画面造型,也更加注重对于色相、明度、纯度视觉原则的使用,为作品物象赋予了更加主观性的意义与内涵。

受到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艺术思潮的影响,摒弃客观性的色彩表达也成为中国油画造型中色彩语言的使用趋势。例如,艺术家宋永进在其作品《游埠古镇》中,使用了瑰丽的紫红以及喑哑的褐色来转述小镇市集的场景,使其产生了与现实生活中生动鲜明面貌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这一色彩语言的运用多基于对惯性色彩视觉经验的解构逻辑,使景物造型能够更加契合创作者的个人经验与情感内容。

(三)构图与内容

在油画的创作传统中,对于画面构图技法的运用多脱胎于自然科学的探索,以及对于日常纪实习惯的总结,以清晰展现画面造型的空间结构与空间关系,来辅助画面叙事内容的建构。在中国,早期的油画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现实主义思想的影响,侧重于画面的叙事性与纪实性,因此,在构图手法中更多注重对客观情节的清晰呈现与戏剧化转译。在“笔心相通”的传统绘画理念中,构图是彰显画家审美意趣、披露画家思想情感的重要创作语言,能够服务于画面中客观景物的主观化再造,在画面造型中兼容更加主观化的装饰语言。

在中国当代油画的创作过程中,对于具有写实特征与叙事功能的构图语言的继承,依然是诸多作品在构图建构中的主要特征。其中,典型的构图语言包括:其一,以静态人物情节构建构图中心,这一构图方式强调多人物参与的画面叙事的宏大性,多用以创作宏大定格性历史事件题材的油画,能够更好地为画面的静态人物造型提供关联;其二,以动态人物情节构建构图中心,强调多人物参与场景中动态造型的关联性,多用来描绘具有情节性的事件题材;其三,多人物情节构建构图中心,辅助戏剧化的造型内容,使戏剧化情节与叙事场景产生关联,也常用来深化画面造型对于人物精神、情绪的描绘,例如,艺术家郑光旭的油画作品《西藏组画——新年歌声》等。

此外,对于中国传统绘画构图语言的继承,也是当前油画造型构建的重要趋势。例如,在风景写生题材的油画创作中,使用留白、开合、虚实等构图技巧,强调画面造型内容与意象空间营造之间的联系。根据学者刘光柏等人在《中国表现主义油画的装饰性语言探析》中对于中国当代油画创作构图语言的相关综述,借鉴中国传统绘画语言的装饰性构图,逐渐成了中国当代油画构图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家倾向于使用装饰性构图的方式,拉近画面主体与观者之间的情感距离,而非画面不同造型主体之间的关系。例如,艺术家闫平在《少年江湖走四方》等作品中,使用了装饰性的构图语言,让人物占据了画面的视觉中心,来提高画面结构的视觉张力与情绪感染力。

三、基于造型构建的个性化表达

中国当代艺术史学家巫鸿曾在《作品与展场》(Art and Exhibition)一书中对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特点进行描述,“自我,同时成为艺术表现的主体与客体”,这意味着当代艺术家进行艺术表现的目的开始向自我表达的方向演化,在这一创作目的的驱使下,个性化表达也成为当代油画造型构建中的重要课题。在上文中,通过对当代油画造型语言的梳理,已经对多元范畴中中国当代油画的创作语言进行了归纳与描述,本节将尝试从多元创作手段和个人化理论经验两个角度,对当代油画的造型建构方式与个性化表达的内在逻辑进行探索。

(一)多元化创作手段

基于线条、色彩、构图等多元造型语言的中国当代油画创作手段,可以从创作的叙事语境以及风格化的细节刻画两方面进行提炼,以展现内容导向、技法导向两方面影响下的油画创作策略。

首先是基于创作叙事的造型语言建构,根据上文中对于当代油画创作特征的相关描述,目前内容导向的多元化创作手段包括:其一,针对具有历史、社会使命感的宏大叙事内容,在线条以及色彩的使用上,较多借鉴油画创作传统中的原则,使用辅助造型写实的线条处理手段,具有场景关联性的色彩技法,与能够辅助多人物叙事题材的构图方案等;其二,针对具有主观性与情感性的叙事内容,可以在线条与色彩的使用中借鉴中国传统绘画对于意象空间的使用表达,在画面构图中,通过对客观规律的解构以及符合主观想象力的重构方式,来进行非写实的构图表达;其三,在反思性、实验性内容的构建中,可以借鉴具有当代性的艺术观念,进行造型语言的挖掘,同时,广泛参照其他艺术形式的创作语言,来辅助创作解构与重构的过程,用来彰显观念性的创作内容。

油画风格化的探索离不开艺术家对创作技法的创新实践,目前,技法导向的多元化创作手段主要参照以下几种模式:其一,对基于油画颜料特性的油画创作传统进行精进与完善,以最大程度释放油画技法在物象造型中的潜力,例如当前以艺术家冷军、郭润文等人为代表的超写实主义创作,便是基于这一技法精进的风格化创作实践的产物;其二,基于个人本土化的教育与审美经验,将中国传统绘画与油画造型技法进行结合,例如,尝试将线条与书法结合、借鉴工笔画的设色传统、进行意象化的画面构图等,从而整合艺术家个人的美学经验,进行个性化造型构建的探索;其三,基于日渐多元的绘画材料以及多学科的实践经验,进行具有实验性的技法创新,例如,在造型中纳入综合媒材来取代部分设色或者线条内容,或借鉴水彩画、版画、壁画等绘画形式的造型风格,进行个性化的创作整合等。

(二)个人化理论经验

除了多元化的创作手段,对于个人化理论经验的强调,也是中国当代油画造型个性化表达的重要特征。一方面,艺术理论专业学科的完善,以及当代学者对于跨学科艺术理论的探索为艺术家的个性化创作表达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参照,以及广泛的创作思路。另一方面,个人的创作兴趣以及创作动机受到这些理论塑造的影响,愈发呈现出观念性、实验性的特征。

因此,对于个人化理论经验的考察将成为把握中国当代油画造型构建个性化表达的重要基础。根据上文中对于多元化造型语言与造型手段的描述,基于个人理论经验的个性化表达考察包括以下内容:其一,在艺术家的美术教学体系中,对于以徐悲鸿等人为代表的中国油画造型传统的理论继承,受到这一理论结构的影响,诸多油画创作者在造型实践中依然保留着对于写实线条、环境色彩、经典叙事构图的使用;其二,在艺术家接受美学理论教育的经验中,对于当前的西方美术史、中国美术史体系的内容借鉴,以及对于西方哲学流派的探究,通常对艺术家的实践方案以及风格探索具有导向性,能够为艺术家在油画造型中的个性化表达提供多元化的风格选择与观念策略;其三,艺术家个人生活、审美中所领悟到的理论经验,这一部分内容对艺术家个性化表达技法的塑造、面貌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能够为艺术家整合自己的创作与理论知识提供方法。

四、结语

本文以中国当代油画的造型构建,与基于造型方法的个性化表达为切入点,结合现有的创作实践案例,对多元范畴下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描述,尝试从造型研究出发、从基础问题着手,将更加丰富的艺术语义与造型的本体理念相结合,为中国当代油画的造型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巫鸿.走自己的路:巫鸿论中国当代艺术家[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8.

[2]宁婷,汪清.似与不似和真实写照——传统中国画与写实油画造型语言的比较[J].四川戏剧,2016(09):162-165.

[3]刘光柏,陆丹.中国表现主义油画的装饰性语言探析[J].名家名作,2022(14):102-104.

[4]巫鸿.作品与展场:巫鸿论中国当代艺术[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5.

[5]刘勃.经意至极若不经意——浅论画面空间中的油画造型语言[J].美术教育研究, 2013(16):14.

(作者简介:张智砚,男,硕士研究生在读,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油画造型艺术)

(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