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的鱼灯

2024-09-26 00:00丁文昕
雪豆月读·高年级 2024年8期

仲夏夜,汪家大院的灯还未熄灭,穿堂风里夹杂着阵阵清新的青草气息。

星星坐在院子里托着腮,百无聊赖地听着院墙外稻田里的蛙鸣。因为父母要出差,星星便被送到乡下爷爷家过暑假。这里没有电脑,没有熟悉的玩伴,陪伴她的只有乡野的盛夏风光和做鱼灯的爷爷。

汪家村以鱼灯著称,从清朝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做鱼灯的工序繁琐,且工时很长,村里手艺最精湛的师傅就是爷爷。

每年八月中旬,汪家村都有一场热闹的鱼灯会,人们举着大大小小的鱼灯游村,这叫“嬉鱼”,队首最大的鱼灯,便出自爷爷之手。

每天吃完早饭,爷爷的工作就开始了。院里摆放着庞大的鱼灯骨架。星星见证了大鱼灯的制作过程。爷爷把砍来的新鲜竹子用篾刀劈成竹片,把竹片分成数截,弯成椭圆形状,两头相接,用铜丝扎好。扎好的竹圈要放在烛火上加热,这个步骤最简单也最需要耐心,星星会主动帮爷爷把竹圈表面烤软,再递给爷爷精心调整。

大小不一的竹圈完成后,爷爷用竹条进行八方固定,再拼接好鱼鳍,这样,一截鱼灯骨架便完成了。

最复杂的就是鱼头了,爷爷花了两三天时间,做成了鱼头的基本框架,星星用两条弯弯的竹片做了鱼嘴。

现在到了最后一步,也是星星最期待的一步,那就是给鱼灯画皮。星星坐在爷爷身边,细心地给鱼灯骨架刷浆糊,爷爷在骨架外面粘上宣纸,把边边角角处理得平整光滑。熟能生巧,宣纸上的鱼鳞,爷爷画得迅速又整齐。

夜深了,星星没有一丝睡意。上色的时候,爷爷戴上了老花镜。星星迎着灯光,仔细观察着———虽然爷爷的头发已经白了许多,但布满褶皱和老茧的双手,在给鱼灯上色的时候,却一点儿也没有颤抖。

星星指着屋梁上一只陈旧普通的小鱼灯问:“爷爷,这只鱼灯对您来说是不是很重要?”

爷爷抬起双眼:“是呀,这是我做的第一只鱼灯,每一个做鱼灯的手艺人,都有一只属于自己的鱼灯。”

“一只属于自己的鱼灯。”星星喃喃自语。她原本觉得爷爷以鱼灯为伴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可此刻看来,并不是她想的那样。

鱼灯会那天,汪家村老老少少举着各式各样的鱼灯,嬉鱼队为首最大的鱼灯华丽气派,由三个年轻人共同举着,在绚丽的烟花下,随着人群游动。人人欢声笑语,祈愿年年有余。看着这热闹的一幕,星星明白,做鱼灯再苦再累,对爷爷来说都是值得的。

鱼灯会结束后,爷爷拉着星星走在回家的路上,星星跑向路旁的稻田,神神秘秘地对爷爷说:“爷爷,看这边!”

循着声音望去,爷爷看见稻田中,缓缓游动着几只小鱼灯,虽不精致,却很特别。

原来,这些日子星星并非一无所获,在帮爷爷制作鱼灯的过程中,她也学会了鱼灯的简单做法,并偷偷做了属于自己的鱼灯。因为做鱼灯,她还收获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好伙伴。

星星和伙伴们决定给爷爷举办一场只属于他的小小鱼灯会。

夜幕之下,孩子们在田野间穿梭,开心地笑着,萤火虫的微光徐徐升起。一片淡绿色的海洋中,几只可爱的“小鱼”正欢快地“游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