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栽培大樱桃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024-09-26 00:00:00徐勇赵恒杰董建恩
果农之友 2024年9期

摘 要:为了提升大樱桃设施栽培的经济效益,确保果品安全,掌握大樱桃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非常必要。分析了大樱桃在设施栽培中的病虫害特点,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几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采用这些多元化的综合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促进大樱桃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关键词:大樱桃;病虫害;综合防治

大樱桃以其早熟特性、丰富多彩的果实色彩、出众的口感以及高营养价值而广受欢迎,它既适宜鲜食,也非常适合加工利用,因此在早春市场上被视为珍品,并享有“春季果品佼佼者”的称号。研究表明,大樱桃的维生素C含量在20~25毫克/100克,钾含量也达到了295毫克/100克,远高于许多其他水果,是健康饮食的较好选择[1]。此外,由于对劳动力和农药使用的需求相对较低,大樱桃栽培不需要过多生产成本,果品安全标准也相对高,这些因素共同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设施栽培技术可依托种植环境控制将大樱桃成熟期提前,实现了更高的经济回报,吸引了大量的投资。据统计,设施栽培大樱桃的平均产量可达到每公顷15吨,相比于传统栽培方式增产20%~30%,同时市场售价也因早熟带来的市场稀缺性而提高30%~50%。我国的大樱桃种植虽然起步较晚,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地区,但青岛地区以独特的地理位置、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庞大的市场需求,在大樱桃的栽培上展现出巨大的优势[2]。到目前为止,青岛的大樱桃种植面积已扩展到3300公顷,其中设施栽培有830公顷,年产量达到了12 450吨,展示了该地区在大樱桃产业发展方面的快速增长趋势和巨大潜能。

1 病虫害发生特点

在设施栽培的环境下,大樱桃反季节生产经历了连续多年的挑战。树龄逐渐增大,加之管理手段未能与时俱进,导致了植株生产活力下降。每年大樱桃遭受的病虫危害愈发严重,影响了果实的正常生长成熟,导致经济损失加剧。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病虫害暴发的时间提早,持续的时间延长,如灰霉病、褐腐病、病毒病愈加频繁,同时桑白蚧和卷叶虫等害虫数量有所上升。蚜虫是樱桃树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其吸取植物汁液导致植株树势变弱,叶片枯萎,花芽死亡,严重影响大樱桃果实产量和品质。收获后,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导致夏秋两季的桑白蚧、叶螨、桃一点叶蝉及穿孔性褐斑病等问题更加严重[3](图1~图4)。

2 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针对病虫害问题,综合防治策略强调脱离过度依赖化学农药的传统观念,而是将果树及其病虫害视为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通过多元化的措施,营造对害虫不利而对天敌有利的生态环境,从而将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可接受的范围内。这要求内外兼修,结合农业和人工的基本防治措施,恰当运用物理防治方法,积极推广生物防治,并合理施用化学农药,通过多管齐下的方式,实现病虫害的综合管理。

2.1 农业防治措施

以农业防治作为基石,依靠树木、害虫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通过采用各种农业技术来调整生态系统,从而抑制害虫的生长并促进大樱桃树的健康成长,增强其天然的防御机制。这种方法操作简便,环保无害,因而成为保障果品安全生产的首选策略。

2.1.1 选择健康无病的苗木并避免连作 大樱桃的根癌病和病毒病尤为严重,这往往与土壤中的病原体或苗木本身携带的病菌有关。目前针对病毒病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和药物,防治工作主要集中在隔离病原和中间宿主、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严格禁止使用已感染病毒的苗木。此外,大樱桃不宜连作,对于前茬作物为桃树的土地也应避免种植大樱桃,建议在规划果园时特别注意选择非连作地块。

2.1.2 强化树木管理,确保其健康和旺盛,从而提升其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这包括通过合理的栽种密度来平衡早期结果和高产的目标,并确保果园具备良好的通风和透光条件,便于后续管理。通过适当的修剪技术,如适时疏花和疏果来降低树木的负担,提升其对抗疾病的能力,以此减少病害的发生。在覆棚栽培期间,精细调控温度和湿度是确保树木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4]。同时,加强对土壤、肥料和水分的管理,实施水肥一体化策略,实现水肥同步精准供给,以此降低棚室内的湿度。在树下种植如鼠茅草等植物,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还能通过增加生物多样性来提高天敌的控制效率。

2.2 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策略包括运用声波、光照、热能等物理手段或设备来防控害虫,主要是利用害虫的行为习性进行诱杀,例如使用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吸引并杀灭蛾类和叶蝉等对光有特定趋性的害虫;在秋季利用绑在树干上的草束来吸引并杀灭越冬期的害虫;使用糖醋液吸引并消灭对其有特定趋性的害虫;或是利用害虫对黄色的偏好,用黄色粘板来诱捕蚜虫、白粉虱或潜叶蝇等虫类。

2.3 生物防治措施

积极实施生物防控措施,应用有益生物或其分泌的物质来对抗病害虫害。既可利用天敌昆虫对付害虫,也可运用特定菌株来消灭病原菌或害虫。生物防控不仅倡导在果园中建立生态平衡的理念,而且以长期利益为导向,在当前基础上,以培养和利用天敌等多种策略控制害虫。使用生物防治药物,既能保障天敌存活,也能够弥补它在害虫控制方面的不足。具体到以虫治虫的做法,可利用螳螂、步甲、草蛉以及瓢虫等具有捕食性的天敌控制多种害虫和害螨的活动;或是运用寄生蜂和寄生蝇等寄生性昆虫来防治害虫。在以菌治虫的策略中,主要是运用病原微生物控制害虫,这些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体、原生动物和线虫等,以菌治菌是指利用某些病原菌的拮抗微生物来防治植物病害,利用这些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抑制病害的发展。

2.4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尽管化学农药在控制病虫害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但过度依赖会引发农药残留超标等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安全问题。鉴于此,推崇科学施药,以最小化对生态的负面影响为宗旨。实施此策略需遵循农药安全规范,优化用药量,并采纳农药增效策略。关键在于合理安排施药时间,保证施药均匀,以及轮换和安全使用农药。此外,鼓励采用低抗性风险、长效期的非化学农药,如矿物和植物源农药,以及低毒性、低残留化学制剂,同时严禁使用高毒和高残留化学品。传统的大规模喷洒方法虽高效,但造成了大量农药的浪费及环境污染,因此建议考虑替代施药技术,如树干涂药、定点施药或地面处理,以实现更环保的用药效果。

3 设施栽培大樱桃病虫害防治历

3.1 大棚覆膜前

在准备大棚覆膜之前,应提前做好预防性农事操作,为作物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首先,修剪掉受病虫害影响的枝条,清理地面上的落叶和杂草,集中处理这些废弃物,深埋或直接焚烧,减少病虫源。接着,使用钢丝球或坚硬的塑料刷子仔细清除树干上的桑白蚧及其他盾状虫害,彻底去除树木上的病原体。为防治越冬的盾状虫害和螨类,应在树木上喷施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者50倍稀释的机油乳液[5]。在进行整土时,可以使用每克含有10亿孢子的枯草芽孢杆菌粉末,按每亩用量100克,配合15千克水进行土壤喷洒,这样做可以有效保证土壤的健康,为大樱桃的生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3.2 大棚升温后

大棚温度上升后,樱桃树进入萌芽期,这时应采取特定的植保措施,结合使用50%吡蚜酮噻虫嗪1500倍和8%宁南霉素水剂600~800倍,再加上0.5%的香菇多糖水剂500~600倍,整株喷洒以防治绿盲蝽和小绿叶蝉,同时预防病毒病的发生。在开花前7天,使用10%的多抗霉素水剂600~750倍进行均匀喷雾,以预防灰霉病和其他真菌性疾病。随着季节进展,从花期结束到果实成熟,应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以确保健康生长。谢花后,摇晃枝条促进花瓣脱落,并保持适当的通风,降低湿度,以减少灰霉病的发生。此外,使用50%的异菌脲或65%的抗霉威水剂均稀释至1000~1500倍喷洒,防治灰霉病。定期检查树木,及时剪除有病叶片、果实或枝条,并将其带出大棚外部深埋或烧毁处理。遇到枝干上有木腐病时,需去除病变部分并在伤口上涂抹石硫合剂。发现天牛幼虫后,使用小刀或铁丝进行物理除害。若出现细菌性穿孔病,应立即使用72%的农用链霉素水剂2000~3000倍进行喷洒防治。

3.3 大棚移除后

移除大棚膜后,立即采取一系列植保措施是关键。首先,使用72%的农用链霉素水剂2000~3000倍和8%甲维盐水剂3000倍进行喷洒,可有效预防细菌性穿孔病、叶螨、卷叶虫、叶蝉和桑白蚧等害虫。对于枝干流胶病,应去除流胶及周围受影响部分,并用石硫合剂或硫黄与黄泥制成的浆糊覆盖伤口,以防止病情恶化。6—8月,进行两轮药物喷洒以控制病虫害,保证枝叶和花芽的健康发展。第一轮使用70%的甲基硫菌灵水剂600倍,第二轮则采用80%的代森锰锌水剂800倍混合25%的灭幼脲1500~2000倍液。此外,需在田间巡查,寻找天牛造成的蛀孔并用铁丝除去内部幼虫,或使用昆虫病原线虫进行生物防治,从而减少害虫对植株的危害。

4 结 语

对设施栽培大樱桃的病虫害,应实施一系列综合性管理措施,提升果品质量与经济效益。综合管理措施的应用还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促进可持续农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长平,王玉霞,李芳东,等. 2023年优质大樱桃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历[J]. 烟台果树,2023(1):36-37.

[2] 王乃方,林立,何振雨,等. 天津地区大樱桃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技术[J]. 中国园艺文摘,2017,33(3):206-207.

[3] 何振雨,曹占明,刘仙. 天津地区大樱桃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7(3):31-33.

[4] 高林夏,朱瑞华,李金山,等. 大樱桃设施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 山西果树,2016(3):60.

[5] 高林夏,朱瑞华,李金山,等. 青岛地区设施栽培大樱桃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 中国农技推广,2016,32(4):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