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苹果黑星病不仅危害苹果的叶片,还侵害果实。这种病害会使苹果树的叶片变黄提前脱落,造成树势衰弱,对来年的花芽发育有着重大影响。同时,感染了黑星病的果实,其商品性和贮存性都会大打折扣,这直接影响到苹果的市场价值和果农的经济效益。通过深入当地苹果园观察以及查阅相关资料,阐述了苹果黑星病的病害症状,苹果黑星病的发病条件、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提出了苹果黑星病绿色高效防治技术。
关键词:苹果黑星病;病害症状;防治措施
春季多雨且气温偏低的情况,为苹果黑星病的暴发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许多未能有效预防的果园里,这种病害会迅速蔓延,导致严重减产[1]。一些受害较重的果园中,减产率甚至高达惊人的70%,给苹果产业带来了巨大损失。黑星病是近几年来对苹果产业造成严重威胁的一种病害,应提醒果农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
1 病害症状
1.1 叶片染病
叶片染病初期,在新生的嫩叶上可以观察到一系列浅橄榄色、分布规则的圆形或者放射状的不规则斑点。这些斑点逐渐发展成褐色甚至黑色,边缘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成熟的叶片也开始出现病斑,通常集中在叶片的正面[2]。
病斑单独出现,或者互相连接形成更大的病斑。在叶片正面产生,开始呈现出淡黄色的斑点,后变为褐色至黑色,表面长有黑色的霉层。当病害发生严重时,叶片会变得细小和厚实,扭曲或卷曲,与正常的叶片形状形成鲜明对比,病害部分干枯并破裂。
1.2 果实染病
果实受到危害时,最初在果实上出现黄绿色斑点,呈圆形或椭圆形。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转变为深褐色甚至黑色,同时在其表面还会产生由霉菌分泌的黑色霉层。由于病菌的侵害,导致病部逐渐凹陷并硬化[3]。最常见的现象是,果实上会出现龟裂状,病果凹凸不平,成为畸形果。对苹果的品质造成直接影响(图1)。不仅降低了果实的食用价值,还可能缩短果实的贮存期限,从而对产量和收益造成负面影响。
苹果黑星病对果树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导致提早落叶,而且还会影响花芽分化,进而影响到树势[3]。长期受到侵害的果树可能会因为营养不足而生长缓慢、果实品质下降,最终导致减产甚至绝产。因此,及时识别和防治苹果黑星病对苹果树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2 发病规律
苹果黑星病,严重威胁苹果生产,其暴发与特定的气候因素息息相关。在春秋两季,当气候变得凉爽、湿润时,黑星病的侵染率显著上升,使得苹果树受害更为严重;相反,在干燥炎热的季节,黑星病则相对较为少或几乎不发生。因此,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预防这一病害,果农们需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合理安排农事活动,避免在病害高发时进行修剪、灌溉等农事操作。
苹果黑星病,其病原菌为苹果黑星细菌[Venturia inaequalis(Cook)Wint],属于子囊菌亚门,无性阶段(Spilocaea pomi Fr.),属于半知菌亚门。该病菌以菌丝体的形态存在,潜伏在受损伤的芽鳞或者溃疡枝中越冬,或是在落叶表面形成子囊壳来继续生存[4]。这种细菌对苹果树的各个生育阶段都具有侵染性,能够导致果实和叶片出现明显的斑点、凹陷甚至坏死。
苹果黑星病的传播机制颇为复杂,整个生育期都能侵染。初次感染通常由子囊孢子引起,子囊孢子通过风雨在果园间传播侵染,一个自然的潜育期大约持续9~14天[5]。雨水和昆虫活动是病菌传播的重要途径,分生孢子潜育时间为8~10天。此时这些孢子还未显现出明显的症状。一旦条件合适,例如在花朵凋落后,它们就开始对新生的叶片发起攻击,迅速侵入并造成伤害。到5月中旬时,随着叶片逐渐展开,幼果也会被感染,从而展现出病害的初期症状。
进入6月,病斑逐步扩大,影响果树的生长和光合作用。6—7月,是病害高发的时期,病菌在这段时间内大量繁殖,导致病情达到最高峰。特别是7月下旬,病害进入一个发病高峰,病斑遍布整个植株。随着夏季的结束,气温下降,雨水减少,有利于病害的自然控制。从7月下旬开始,病害的发展速度减缓,病斑的数量开始减少,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逐步趋于平稳[6]。
3 发病条件
降水和气温是影响苹果黑星病发病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高温、多雨的情况下则是其发病的关键。
3.1 降水
在自然界中,雨水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对于果树病害而言。病菌通过雨水的传播得以迅速扩散,菌丝体在土壤中萌发,然后侵入果树内部,整个过程都需要一定湿度的环境来保证其生存和繁殖。春季的降雨对病害的暴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当降雨量充沛时,病菌更容易滋生并传播,从而导致病害频发。
具体来说,从花蕾开放直至落花这一期间,降雨对病害的发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研究,4月份的降水量直接关系到当年该病的流行程度。如果4月降雨量少,那么病害的发生相对较轻,而如果4月份降水丰富,那么病害的传播和感染则更为严重。
当降雨量超过140毫米时,被认为是大发生年份,意味着病害的大规模流行;当降雨量介于80~140毫米时,为中度发生年份,病害发生较为普遍;而当降雨量少于80毫米时,则属于轻度发生年份,此时病害虽然存在但不会造成严重影响。由此可见,春季的天气状况,尤其是降雨量的变化,对于苹果树的健康生长和防止黑星病病害的蔓延具有重要影响[7]。
3.2 温度
黑星病菌丝体在生长过程中对温度有着严格的要求,22 ℃左右的生长条件最为理想。分生孢子最适温度范围略低一些,为18~20 ℃。这个阶段,也就是子囊孢子从菌丝顶端释放并开始繁殖的时期。
随着温度的升高,黑星病原菌的潜育期变短,发病早,使得病害的发作更为迅速。早春时节,气温相对较低,有利于那些潜藏在土壤中子囊孢子萌发。一旦气温连续几天超过10 ℃,这些休眠的子囊孢子便会开始成熟并准备好借助风雨等进行传播。然而,当温度在至18~20 ℃时,子囊孢子会迅速成熟,并且在适宜的条件下开始侵染,从而引发病害。
3.3 品种
在黄河滩区苹果种植品种较多的瑞雪、富士等是易感染品种,发病会严重一些;相反秦冠、嘎拉、红星等品种抗黑星病能力较强,不易感染病害或发病症状较轻[8]。
3.4 果园管理水平
经过多年的细致观察与深入研究,笔者发现那些频繁遭受黑星病侵害的果园通常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这些果园中,果树修剪不合理,枝叶过多,树冠密不透风,缺乏良好的通风条件,进而使得果树难以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
在这种环境下,树木的生长状态也大受影响。由于缺乏足够的养分和水分供应,树势变得衰弱,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大幅下降。而且,为了防治病害而采取喷药措施时,喷药间隔期过长,这样做不仅无法有效控制病情,反而会降低药效。一些果农在选择杀菌剂时未能针对黑星病的特性进行科学配比,结果适得其反,使得药剂防治效果不好。
相反,那些管理得当、注重通风透光、并且树势健壮的果园,果树能够充分吸收到必需的光照和养分,树势强健,能抵御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4 防治措施
在防治苹果黑星病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以预防为主、治疗作为辅助的原则。
4.1 物理防治
一是合理的修剪。合理的修剪不仅能确保果园的通风透光,还能有效减轻黑星病影响。具体来说,在冬季果树休眠期间进行修剪,是保证来年果树健康成长的关键。此时应控制每株枝条数量在8万条左右,既能够满足果树对光照的需求,又能避免过于拥挤而导致病害频发。
进入春季,随着新芽的萌发,应当及时去除剪锯口附近那些没有生命力的萌芽,这些萌芽可能会消耗树体的养分,或者因为位置不当而成为病虫害的滋生场所。夏季来临时,为了防止枝条过度生长,需要适时剪除多余的枝条,保持枝条的单轴延伸状态。为果实的成熟创造良好的条件。秋季应疏除树冠中多余且无用的大型枝干,以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流失,同时避免树冠内密不透风,降低因高温、干旱或潮湿引起的病害风险。通过一系列的修剪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果园整体环境,同时也为果树提供了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从而可提高苹果产量与品质[9]。
二是要注重维持和增强树势,提升其对病虫的抵抗力。一方面,重视果园内的肥料供应和水分管理,确保土壤养分充足且水分适宜,这样不仅能够促进树体的健康生长,还能有效地提升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合理调控果树的开花结果量也至关重要。通过适度控制产量,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提高其对黑星病等病害的抵抗力[10]。
三是清园。首先,冬季来临时,要认真清扫地上的落叶,清除园内所有的杂草,减少病源。春季刮除病斑部位,适时喷施石硫合剂进行全面消杀病菌(图2、图3),可以有效降低田间病原菌的数量,从而减轻黑星病的影响。
4.2 化学防治
保护性杀菌剂的选择至关重要。代森锰锌、丙森锌、克菌丹和波尔多液等都是常被推荐的药剂。这些药剂能够有效地预防病害的发生,保护果树免受真菌、细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在幼果期,主要的喷药工作集中在丙森锌和克菌丹上,这两种药物可防止果实表面受到损伤。但是,波尔多液不适宜在幼果期使用,因为它可能会刺激幼果的表皮,导致果锈的出现。正确的使用时机应该在苹果套袋之后,或者在秋季第二次侵染高峰时,这样可以确保发挥最佳药效[11](图4)。
氟唑菌酰羟胺、肟菌酯、嘧霉胺以及三唑类杀菌剂等,如氟硅唑、苯醚甲环唑、腈菌唑、戊唑醇等,都是治疗效果显著的药物。它们能够针对特定的病原体产生积极反应,帮助恢复果树健康。特别是在病害严重时,治疗性杀菌剂能够取得快速而有效的控制效果,从而减少损失并保证果树的产量和品质。
参考文献
[1] 王念平,唐邦春.新疆苹果黑星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J].烟台果树,2024(1):38.
[2] 谢超杰,赵涛.渭北长武苹果黑星病发生重的原因及对策[J].北方果树,2024(1):52-53.
[3] 王华.苹果黑星病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22(10):88-94.
[4] 郭健,任维超,李保华. 苹果黑星病有效防治药剂筛选及施药适期研究[J].中国果树,2022(3):55-56.
[5] 陈军民,赵涛,常丽娟,等.苹果黑星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J].果树资源学报,2021,2(6):55-56.
[6] 陈军民,赵涛,常丽娟,等.苹果黑星病的发生及绿色防控技术[J].果农之友,2021(8):44-45.
[7] 雍喆.清水县苹果黑星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研究[J].种子科技,2021,39(8):17-18.
[8] 邢维杰,史永清,吴海东,等.新疆塔城苹果黑星病的发生与防治[J].北方果树,2020(3):31-32.
[9] 徐阳,陈雪冬,宋义前,等.新疆伊犁垦区苹果黑星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9(5):110-111.
[10] 王田利.苹果黑星病的发生及防治[J].果农之友,2018(10):27.
[11] 史广亮,岳德成,柳建伟,等.几种杀菌剂对苹果黑星病的田间防效评价[J].农药,2021,60(10):771-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