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承诺 世代坚守

2024-09-25 00:00高辉徐红王希明
雷锋 2024年9期

“中国好人”谢红军一家四代为红军烈士守墓90年——

盛夏7月,天空透蓝,火球般的太阳炙烤着湘南大地。尽管热浪袭人,却难以挡住湖南省东安县舜皇山红军村64岁残疾老人谢红军上山陪同红军烈士过“八一”建军节的脚步。

承诺,让红军战士不孤单

7月23日清晨,听说湖南革命军史馆文物征集工作组要随他一起上山,谢红军特地买了祭奠用品,并带上了一直珍藏在家中的红军遗物——水壶和梭镖。

一路上,尽管山高坡陡,崎岖不平,但年过六旬的谢红军看起来并不吃力。问起他为何爬山还如此轻松时,他憨厚地说:“这条路走多了就习惯了。” 他说,从爷爷谢忠芝、父亲谢臣明,到他与女儿这代已是祖孙四代了,每年的除夕、清明、中元、“八一”等节日,都要上山祭奠红军烈士,守护着这座红军墓。长达90年的守护,只因为对红军的敬仰,也只因为一个承诺。

1934年初冬的一天午后,村口的小路上,来了一群脚穿草鞋、身穿灰色土布军装、头戴灰军帽的军人。谢臣明当年10岁,那天正跟随父亲谢忠芝在村口种地。他们当时并不知道这群人的身份,后来才知道是红军队伍。

一名战士伤得很重,住在谢忠芝家养病。5天后,就在红军部队将要出发时,这名红军战士伤重去世。部队首长找到谢忠芝,请他安葬这名战士,守好红军墓。谢忠芝坚定地答应下来,含着泪说:“牺牲的红军战士才十八九岁,也不知他家在哪里,我一定陪着他,让小战士不孤单。”之后,他将这名红军战士埋葬在家对面的山上,并保存了红军带来的一把梭镖、一只水壶作为纪念。从那以后每逢过年、清明节等重要日子,他们都去祭奠、扫墓。

接力,视红军战士为亲人

“爷爷觉得是自己没有照顾好红军战士,牺牲时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所以一直心怀愧疚。”谢红军说,他爷爷离世前再三交代父亲谢臣明,要把牺牲的小红军战士视为亲人,一定要守护好红军墓。

谢臣明一直履行着对父亲的承诺,经常到坟地除草、培土。他还给大儿子取名红军,小儿子取名满军。

谢红军从小便跟着父亲谢臣明上山为无名红军烈士墓扫墓。16岁那年,因一次意外,谢红军失去了双手手掌。他凭着坚强的意志,学会了生活自理和生产劳动。1995年,父亲去世后,他便独自承担了扫墓、守墓的重任。他至今没有结婚,20世纪90年代收养了两名女童,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以及低保、残疾人补助和生态补偿等收入,将她们抚养长大。目前,大女儿在外务工,小女儿已经成家。

“红军伯伯,建军节快到了,所以我们提前来看望您,陪您过建军节!”在烈士墓碑前,谢红军捡拾着坟上的落叶,清理着墓旁的杂草,摆上祭奠物品,轻声地念叨着。湖南革命军史馆工作人员与他一起向红军烈士三鞠躬,以表敬意。随后,举行了革命军事文物捐赠仪式,收藏了红军战士留下的梭镖、水壶。

“这水壶和梭镖是红军战士遗留下来的,爷爷临终前也叮嘱后人一定要保存好,现在把它交给军史馆,放心了。”谢红军说着,眼眶湿润起来。

“我们一定会保存好这些散落于民间的红色文物,也一定会讲好这些感人肺腹的红色故事,让更多的人铭记这些牺牲在长征路上的无名红军战士……”工作人员感动地说道。

坚守,是永不忘却的纪念

红军村离最近的公路还有近1.5公里山路。因交通不便,如今,这个村的村民大都搬出了大山,但谢红军继承爷爷、父亲的遗愿,仍坚持在大山中陪伴无名烈士。除了祭扫,他还为前来祭拜红军墓、学习红军精神的中小学生义务讲解红军事迹。2019年1月谢红军入选“中国好人榜”。荣获湖南省2023年度“最美拥军人物”称号。

一句诺言,世代坚守。让谢红军欣慰的是,两个女儿都表示,愿意接过长辈们的“接力棒”,继续守护好红军墓。人们赞扬他们:“四代烈士扫墓人,一样忠贞感恩心。”

“坚守,是永不忘却的纪念。英雄墓碑前,由一个人的坚守到一群人的坚守,由一代人的坚守到几代人的坚守,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密码早已超过血缘之亲、越过时空之隔,直抵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间,唤醒我们心中的理想,催促我们前行的步履。我们一定会坚守好崇尚英雄的中华民族品德,铭记他们的名字和功勋,继承遗志,续写他们未完成的事业。”东安县人武部领导满含真情地说。

(责任编辑:吴维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