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绘画、雕刻和印刷等技艺

2024-09-25 00:00吴雯雯
上海工艺美术 2024年3期

在艺术的璀璨星空中,版画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向世人展现着独特的魅力。它融合了绘画、雕刻和印刷等技艺,通过墨彩与纸的对比,勾勒出精妙绝伦的图案,传递着地域民族和艺术家们的精神力量和文化之美。

2024年,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推出的“版画· 丝路——2024上海国际版画展”,诠释了中国传统木版画如何以丝绸之路的起点为原点,广泛影响和促进古丝路沿线国家的版画及印刷术的发展,近现代通过现代版画技术的回流,中西版画之间的互相交流与成就。该展览汇集了丢勒、毕加索、珂勒惠支、黄永玉等国际大师的版画作品。展出了180余件作品与文献资料,分四大板块梳理版画传播路径的国际版画展,涵盖了木版画、铜版画、石版画、丝网印刷、数码版画等丰富多样的版种,创作时间跨度多达百年。

一、版画的类型

版画作为造型艺术之一,艺术家运用刀和笔等工具,在不同材料的版面上进行刻画:可直接印出多份原作,故又称“复数艺术”。早期大多用于复制图画,绘、刻、印三者分工,称为“复制版画”;后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由艺术家自画自刻自印,称为“创作版画”。版画是利用“版”为媒介转移印刷于纸张或其他材料载体上的绘画作品。根据不同的板材和制版工艺的差别,版画种类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种形式:凸版:在板材上用工具和刀具刻制出凸起的图案,再将颜料涂在凸起的部分,通过印刷将图案转印到纸张或其他材料上。

凸版版画可分为木面木刻、木口木刻、水印木刻、油印木刻。

凹版:在板材上用刀具刻制出凹陷的图案,再将颜料填入凹陷的部分,通过印刷将图案转印到纸张或其他材料上。凹版版画可分为凹雕版、腐蚀版、美柔汀版。

平版:在平整的板材上,通过化学腐蚀或机械刻画等方式制作出图案,再将颜料涂在板材上,通过印刷将图案转印到纸张或其他材料上。

孔版:在板材上用刀具刻制出空洞的图案,再将颜料通过空洞转印到纸张或其他材料上。丝网版画即为孔版版画。

由此可见版画种类繁多,其中最主要包括木刻版画、铜版画、石版画等。每种版画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技艺要求,传承着9ababb42351eed01d59f561e5c4068bd不同的艺术传统和文化价值。木刻版画以其淳朴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备受推崇;铜版画则因其精细的线条与质感丰富的效果而受到青睐;而石版画则因其独特的质感和艺术表现力而令人惊叹。

版画有其独具一格的特点,它赋予作品印痕之美,是通过制版和印刷留下的痕迹来展现艺术魅力的;又具有独特的刀法韵味,不同的刻刀和技法会呈现出独特的线9ababb42351eed01d59f561e5c4068bd条和质感;同时因其复数性,可以制作出多个相同的作品;表现形式丰富:有木刻、铜版、石版等多种类型,表现手法多样;版面又极具平面性与装饰性,画面简洁明了,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这些特点使版画作为一门艺术种类独具魅力。艺术家通过版画可以记录生活、表达情感、传达思想,亦成为艺术家们创作的重要形式之一。同时,版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在文化传承、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让人们欣赏到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

二、中国版画对世界的影响

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贸易路线,连接了东方和西方,通过丝路,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赋予了中外文化交流极其重要的意义。

丝绸之路不仅是商品的贸易路线,更是文化的交流平台。沿途的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通过贸易往来,互相了解和学习对方的文化,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国特色商品及文化元素被传播到西方,西方的艺术及宗教也传入中国,丰富了各自的文化,其中不乏版画的丝路传播。版画是一个非常善于在中西之间的传播中不断学习并提升自己的画种,它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典型产物。

此次“版画·丝路——2024上海国际版画展”就是以丝绸之路为路径梳理版画的传播,同时以丝路为脉络梳理中国版画对世界的影响。以扎实的研究和丰富的史料,对世界版画历史的系统梳理和全面回顾。展览创新性地以中国传统版画沿古代“丝绸之路”对外的传播和影响为线索,展示中国传统木版画以丝绸之路起点为原点,影响古丝路沿线国家的版画及印刷术的发展,促进中西版画的互相交流与成就。古代中国通向西亚并最终抵达西欧,包括它的东亚延伸段,这段版画的“丝绸之路”是版画和印刷术传播的重要通道。正是在东西双方的不断来往之间,版画充分演绎了一门视觉艺术的历史用途,辅助和推动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在连续数个世纪里,东西版画的进步节奏并非相同,时而并行向前,时而交替跃进,共同奏响了版画发展史上的华彩乐章。在这种源远流长的文明互鉴、文化交流不断发展过程中,中外版画家们的探索与努力极大地丰富了世界版画艺术的多元形态,与此同时,丝路精神正在当代版画中呈现出越来越丰硕的成果。

与中国版画息息相关的这条文明交流的古老通道——丝绸之路,它作为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不仅仅传递了商品、技艺,更传承了文化与艺术的交融。 当今社会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的碰撞与融合愈发显著。虽说中国版画和西方版画在风格上有一些区别,中国版画往往更注重线条的运用,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诗意;而西方版画则更强调光影和立体感的表现,风格较为写实。不过随着交流的增多,两者也在相互影响和融合。

版画不仅仅是一门艺术,其作为记录与传播的工具而诞生,承载人类生活生产的经验与思想成果,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助推器。此展不仅是一场艺术之旅,亦是对世界文明的一次深刻思考,更是见证着人类文明的交融与进步。

三、中国版画与日本浮世绘的渊源

在中国,版画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中国的版画作品更是多姿多彩,风格各异。其中,中国版画与日本的浮世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浮世绘是日本的传统版画形式,以其明快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而闻名,展现出日本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特征。而中国版画则以其古朴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独树一帜,展现出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自汉唐至宋元,从单色线刻到多版多色套印,中国版画因为完整的技术体系与独特的艺术风范而先行,并以水印木刻登峰于明清。公元645年“大化改新”的日本开始向中国派遣大量“遣唐使”和留学生,雕版印刷术随之传到日本。公元8世纪,日本出现了中国佛教寺庙的木刻书。千年以后,日本浮世绘木版画声名鹊起,其技术和艺术母体同样来源于中国,深受中国木版画、年画、明代书画笺谱的熏陶,创作结构沿袭画、刻、印分治合作的传统。

浮世绘木版画因荷兰贸易兼收西欧风景铜版画的影响,成为一种独特的日本风俗画,风行于江户时代(17—19世纪)。

1856年,日本浮世绘木版画因《北斋漫画》传到巴黎而与西欧美术相遇。浮世绘木版画的审美兼具民族性与国际性,在欧洲颇受青睐,而它的表达方式,诸如明亮的色彩、平面的透视、几近裁剪效果的构图,为莫奈、马奈、凡·高、高更等众多欧洲艺术家带去了新灵感。

浮世绘的元素频繁出现并蔓延在法国印象派(包括后印象派)作品中,它印证了一个事实,深受中国水印木刻影响的日本浮世绘木版画在一定时期内感染并推动了西方近现代美术的趋势。

四、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

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把创作版画的观念从日本引回中国。他举办青年木刻讲习所,推动上海成为新兴木刻运动的发祥地。新兴木刻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为人民创作的使命,深入生活,直面人生,利用黑白木刻塑造出令人振聋发聩的感受。

当时正在广州美专学习西画的赖少其也积极响应,与老师李桦和同学一起组织成立“现代版画研究会”,创作了许多反映现实社会的木刻作品,推动新兴木刻运动在广州的发展。他与鲁迅先生多次通信,寄作品向鲁迅先生求教,鲁迅在回信中写道:“太伟大的变动,我们会无力表现的。不过,这也无须悲观,我们即使不能表现全盘,我们可以表现它的一角。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这一木一石呢?”受到鲁迅先生这席话的鼓励,赖少其从此以“一木一石”之木石精神作为人生的指引。赖少其被鲁迅先生誉为“最有战斗力的青年木刻家”,他积极参与新兴木刻版画的创作与实践,后来在安徽创建了新徽派版画。

在鲁迅先生的倡导下,中国的黑白木刻曾经超越造型艺术的意义,成为中华民族解放与进步的符号,中国版画从此焕发出新的精神与力量,直到半个多世纪以后再次与世界的版画重逢在交会的路口。

之后,新兴木刻艺术开始借鉴剪纸、年画等民间艺术形式,改变以往创作中以西方绘画的明暗法塑造人物的习惯,作品在人物造型、表现手法、刀法各方面较为明显的欧化痕迹被简洁的线条勾勒的人物轮廓,写实的人物造型,更为活泼明快的节奏所取代,在艺术形式上有了较大的突破,在木刻版画的民族化本土化进程上作出了可贵探索。

五、中国版画与传统元素的结合

中国版画以其独特的线条和造型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中国版画的特色之一是其独特的表现形式。通过刀、笔、墨、纸等工具,艺术家们在版画作品中展现出极致的技艺和想象力。线条的纵横交错,墨色的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幅生动的画卷之中,展现出了中国版画独有的艺术魅力。

此外,中国版画还在表现题材上有着独特的亮点。历史、民俗、山川、人物,无一不是艺术家们创作的源泉。有艺术家基于中国传统文化,汲取中国十二生肖的纹样,一刀一笔雕刻出十二生肖的各式形态,将力量感与飘逸感融合,独具中国版画传承之美。还有例如砖刻拓印版画,其版材是黏土砖,印制媒材是宣纸,刻制工具是篆刻刀,在形式和内容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元素,把中国画、中国书法、中国篆刻融合在一起进行表达。能在传统版画拓印技术基础上挖掘、探索、创新,将这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赋予其别样的生命力。

版画能融入生活,更是一种通用的传播媒介和艺术语言,在发展过程中以插图、藏书票等媒介介入大众的日常生活,藏书票其实也是版画的一种,它是一种小小的艺术作品,通常贴在书籍的扉页上,用来表示书籍的归属,还能体现藏书者的个性和品位。

版画是一门东西方共有的视觉艺术,自古至今,无时不在共享中镌刻交流与交融的“丝路”。版画作为造型艺术的通用语,横贯东西、兼容并蓄。因为古丝路的存在和人们对丝路的向往,古老的中国雕版印刷术不仅为东方也为西方唤醒了版画的黎明,版画这门艺术形式从此在东西方隔空并存、遥相呼应。出于共同的“基因”,东西方版画无法撕裂彼此的关联,而相互的推动也注定成为版画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