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绣又称“ 露香园顾绣” , 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之一。顾绣是上海地区工艺品中的瑰丽奇葩。起源于明代( 公元1368~1644年)上海老城厢的顾氏家族。顾绣因源于明代上海顾名世家而得名。顾名世曾筑园于今黄浦区露香园路,穿池得一石,有赵文敏手篆“露香池”三字,因以名园(今露香园路,即为纪念此园得名)故世称其家刺绣,为“露香园顾绣”或“顾氏露香园绣”或简称“露香园绣”“顾绣”。它是以名画为蓝本的“画绣”,以技法精湛、形式典雅、艺术性极高而著称于世。
据史料记载,顾绣产生于明朝万历中晚期,此时在江南的古黄浦江流域,绝大部分地区归松江府行政管辖。当时的松江棉纺织业非常发达,有“衣被天下”之誉,民间也盛行闺阁刺绣活动,那本事富家女性闺教的女红功课,不以盈利为目的,在于陶冶性情,为顾绣的诞生提供人才条件和社会环境。但顾绣后来真正能以纯观赏性的“画绣”传世,却是由松江府士大夫文人所倡导,并渗入于民间刺绣方方面面的松江地域文化个性。
一、精湛的技艺
顾绣花鸟作品展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运用了多种针法,如套针、松针、滚针、网针等,这些针法的灵活运用使得作品具有极强的质感和艺术表现力。这是一门慢的艺术,学习过程漫长渐进,制作过程同样细腻缓慢。通常一小时内只能完成指甲盖大小的区域,制作一幅顾绣作品则需要耗费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因为每一针每一线都是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要静下心来揣摩和感悟,准确捕捉色彩变化和形态特征,才能用绣线复刻出一幅幅名画绣品。
(一)半绘半绣,画绣结合
1.《樱桃图》,清代画家郎世宁作,整幅画呈长方形,所画景物配置得宜,下不留地,上不留天,上端大片空白被横伸出的两桃枝填补,这是妙笔,起到对整个画面的充实和平衡作用。此画从形式和构图来看,完全是中国传统风格,但在具体画法上则运用了欧洲的画法,作品不仅描绘准确,如两只小鸟的画法渲染精微,则讲究解剖结构,注意翎毛的质感表现,立体感强,不仅于一般意义上的形象逼真,简直栩栩如生,树木花叶的前后交叉和斑驳的树干,质感鲜明,花与叶也表现出厚度和质感。总体来说,此图从题材内容看完全是中国传统的,而在具体描绘上,则注意光线明暗和物象立体感的表现。
2.《山水树木》,恽寿平的山水画在中年以后转为以画花卉禽虫为主,但其早期学习绘画的经历对其山水画风格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山水画作品,如《山水树木》,展现了其艺术风格的成熟,技法灵活多变,笔墨润秀,神完气足。晚年,他的花卉画比较苍劲放逸,但又不失规矩和秀润之美,以色为主了。“没骨”画法作为中国花鸟传统画法之一,沉寂了几百年,恽寿平大胆进行挖掘,开创了一代新风。“没骨画”最巧妙的地方在于如何用水,恽寿平根据花卉的特性、生长季节和时间变化,恰当地采用水晕的表现手法,从湿润到枯竭,将花卉的生长变化巧妙又恰到好处地描绘在画面中。恽寿平能使水与颜色恰到好处地交融晕染,浑然天成。他在题画中说:“得笔法易,得墨法难;得墨法易,得水法难”,“没骨”画法正是在这个最难点上取得了突破。
二、工序的流程
顾绣花鸟作品的细腻程度令人惊叹,以针代笔、以线为墨,能够精细地勾画花鸟的轮廓和细节,使得作品中的花鸟气韵生动,细腻无匹。
(一)工序流程
制作顾绣的第一道工序是选择临摹的蓝本,往往取材于山水、花鸟、人物等文人绘画。第二道工序是绣娘根据画作将绣布平铺于透出光亮的玻璃案上,用毛笔勾勒出线条,为之后“以线上色”做准备,再准备不同颜色的丝线,以模拟原画中的各类色彩。凡笔不足,则针能独到;凡墨有晕缺,则线能补齐。如此以线代墨,便可点染浑成。
临摹古人画稿和学刺绣的过程中,刻苦钻研,学习继承传统技艺,吸取艺术营养,不断探索创新。在绣制的过程,做到以针代笔,以线代墨,绣出图画的神韵,绣品上的花鸟虫草生意盎然,展翅欲飞,不乏原作之韵味,使人难辨孰画孰绣。
身处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时代,我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手中的非遗技艺,为这项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技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用右手的大拇指和中指持针,将丝线穿过这块塔夫绸,上针的时候换成大拇指和食指持针。右手在上,左手始终在下,一针接一针,中间不要留缝隙。
(二)间色晕色,补色套色
顾绣采用的种种彩绣线,是宋绣中所未见过的正色之外的中间色线。“顾绣”为了更形象地表现山水人物、虫鱼花鸟等层次丰富的色彩效果,采用景物色泽的老嫩、深浅、浓淡等各种中间色调,进行补色和套色。从而充分地表现原物的天然景色。
配好的丝线还不能直接使用,要把一根线分成若干细股,以此提高线材的纤细度,才能让绣品每一方寸内的线迹细密平薄,这便是“擘丝”。根据画面中的物体判断需要用多细的线再进行擘丝,一根直径不到半毫米的丝线可以擘成八丝、十六丝、三十二丝,最细的甚至可以擘成二百五十六丝。擘丝并非易事,擘得越细越容易断裂。
(三)针法多变,时创新意
顾绣的针法复杂且多变,一般有齐针、铺针、打籽针、接针、钉金、单套针、刻鳞针等十余种针法。
1.顾绣运针力求:齐、平、细、密、匀、光、顺。
2.顾绣意境追求:清、新、奇、妙。
3.配色讲究:典雅、古朴、质感达到虚实、层次分明、劈线细腻、达到画绣难分难辨之感。
三、色彩丰富,表现逼真
为了更形象地表现花鸟的层次丰富的色彩效果,顾绣采用了景物色泽的老嫩、深浅、浓淡等各种中间色调,进行补色和套色,充分表现原物的天然景色。
顾绣花鸟作品在表现花鸟的生动情态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使得观者几乎分辨不出是绣还是画的意境,展现了物象的生动情态,惟妙惟肖。
顾绣花鸟作品不仅展现了绣工的精湛技艺,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追求,是江南闺阁绣中的杰出代表,为世人所称颂。
参考文献:
[1] 刘刚明 . 代韩希孟绣花卉虫鱼册[J].收藏家. 2021(15).
[2] 包燕丽,于颖.中华锦绣.顾绣[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
[3] 徐东智.顾绣:以针代笔绣出来的画[J].非遗传承研究2008(15):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