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优化英语故事类文本的阅读教学

2024-09-25 00:00:00董丽娟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4年8期

高中英语教材中文本的题材广泛,涉及了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环境保护、体育卫生等;文本的体裁多种多样,有记叙文、说明文、小说、日记、诗歌等,因此需要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笔者将以译林版高中英语选修第二册第三单元的Extended reading为例,说明优化英语故事类文本阅读教学的策略,望能对广大教师有所启发。

一、读前活动:根据语境,预测文本内容

在教学故事类文本前,教师需根据故事内容,设计读前活动,如“看一看,说一说”等,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并让学生根据语境,预测文本内容,作好阅读故事类文本的认知准备。

有些故事类文本有标题、图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标题和图片上获取关于故事的信息,比如译林版(2020)选修第二册第三单元的Extended reading文本就有一幅图,图上有三个人(爷孙俩、一个司机)和一辆后轮胎爆破的车,笔者请学生根据图片,预测故事的主要内容,学生能猜出爷孙俩帮助司机换车胎。图片上还有文章标题The Chain of Kindness,笔者问学生chain(链条)是什么意思?经过探讨,学生预测出该故事文本不仅谈到接受善举,还谈到做善事来回报他人;接着笔者请学生分享帮助他人或者接受他人帮助的经历。

二、读中活动:精细阅读,理解文本

故事类文本属于记叙文,包含六个基本要素:when,where, what, who,how和why,读者只有先通过精读故事找出这六要素,才能为读透故事打下基础。

在本节课中,笔者先请学生运用 skimming 和scanning两种阅读策略迅速找出when, where, what 和who,学生轻易完成了该任务,时间是一个雨夜;地点是独栋房子附近的马路上;人物是Tom,一个老人和他的孙女;情节概要是老人和孙女不收任何报酬帮助Tom换轮胎,Tom深受感动,改变了对生活的看法。

指导学生分析情节时可以用故事山模型,所以笔者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将全文分成5个部分,对应故事文本的开端(beginning)、发展(rising action)、高潮(cli-max)、情节转弱(falling action)和结局(resolution),并匹配每一部分的小标题。通过这个环节,学生明白了该故事的beginning部分: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腿残的司机Tom难以看清前方道路,更惨的是车胎还爆了;该故事的development部分:陌生的爷孙俩免费帮助他换轮胎;该故事的climax部分:双目失明的老人请他传递爱心;该故事的falling action部分:Tom看待事情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该故事的 resolution 部分:Tom主动帮助他人。最后,笔者让学生推测为什么老人会主动帮助Tom呢?有的学生说: “可能老人之前也受过馈赠,想回报善意”;有的学生说: “可能老人想让Tom通过帮助他人,感到世界的美好”;也有的学生说: “老人有大爱,通过传递善意,想让世界更美好”;还有的学生说: “老人认为每一个人都有接受善意的殊荣,每个人都有传递善意的责任”。至此,六个基本要素的相关内容都已确定。

故事不仅承载内容,还反映主人公的情绪,学生只有身临其境去感受主人公的情绪,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所以笔者先呈现第一部分中的2个句子①“The rain was coming down so hard that each dropseemed to explode as it hit the roof of the car.”②“Therain was still pounding on the roof of the car and he feltas if he had been trapped inside a drum.”和第二部分中的 2 个句子③“The rain seemed to have eased a littleand in the distance a light twinkled in the blackness.”④“The rain was now only a light mist, revealing theroad ahead.”请学生分析句中所使用的写作手法,所体现的人物情绪。学生很容易看出了这4个句子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也判断出前两个句子衬托Tom的绝望和无助,后两个句子衬托Tom怀抱希望。

故事文本中的人物都是鲜活立体的,所以笔者引导学生寻找反映出人物性格特点的句子,比如根据句子“Tom felt a familiar wave of despair started to washover him”中的“familiar”,可看出Tom因为腿部残疾,成了一个悲观主义者,习惯用负面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之后,笔者让学生从故事文本中,找出能体现老人和小女孩性格特点的句子,有的学生根据“The girl held hisarm and smiled lovingly up at him.‘How can I help?’the old man asked with a smile on his face.”判定两人是“乐天派”;有的学生根据“The two were concentratingon their work, and the rain was soaking them.”判定爷孙俩干活投入、一丝不苟;还有的学生根据“There is noneed. Just be careful about getting home and continuethe chain of kindness.”判定爷孙俩无私、体贴。通过对比分析,学生不难发现Tom和老人虽然都身患残疾,但两人的性格有天壤之别,而正是这次无意中获得的援助改变了Tom,让他学会了用乐观的态度看待问题。

三、读后活动:表演故事,内化文本

在完成故事文本的阅读后,笔者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故事,并引导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感悟角色的情感,比如车胎爆掉时Tom的绝望,得知老人是盲人时Tom的惊讶,老人询问Tom情况时的关切等,并注重对语音、语调和语气的模仿。这样既能让学生真实感受故事的情节发展和感悟故事蕴含的道理,又能督促学生灵活运用目标语言。

整堂课环环相扣,读前、读中、读后环节的学习活动紧贴主题,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让学生读懂了故事,实现了故事文本阅读的有效教学。

(作者单位:陕西省南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