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是如何运行的?为什么核能是清洁能源?夏日炎炎,大亚湾核电基地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校学子,他们带着好奇与疑问,来到大亚湾核电基地寻求答案。
由浅入深,高校学子们充分了解了核电站的运行机制和大亚湾核电运营公司(以下简称“大亚湾核电”)的企业文化,感受到了大亚湾核电基地的优美环境。与此同时,大亚湾核电也将清洁能源理念源源不断地传递给更多有志于加入清洁能源事业的莘莘学子,为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青春力量。
“三段式”实习 培养核电人才
7月8日上午,一个特别的开班仪式——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2021级学生实习开班典礼在大亚湾核电基地培训中心举行,39名学生来到了大亚湾核电基地,开启为期一个月的实习之旅。
在此次实习期间,学员们深入体验大亚湾核电基地的工作环境,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全面掌握核电站的运行机制。大亚湾核电基地采用结合实践与理论、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多维教学模式,让学员们更加了解核电站总体运行、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并进行核电站运行基本技能训练。
据了解,这是中国广核集团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展核电“工程师教育”人才培养实践的第11个年头。2011年中山大学与法国南方核教育联盟合作,全面引入法国核电工程师教育体系,设立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2014年暑期,中山大学实习学员首次在大亚湾核电基地开始实习。
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在中国广核集团的实习体系为“三段式”实习:第一阶段蓝领工人实习、第二阶段助理工程师实习、第三阶段工程师实习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实习是准大四本科生,第二、第三阶段实习均为研究生,分别为1个月、2个月和6个月。学生们在不同阶段的实习中逐步深入,全面了解核电站的运行机制和企业文化,三个阶段的实习都在中国广核集团完成。
在这11年里,中国广核集团与中山大学携手合作,共育人才,至今有近400人在大亚湾核电参加实习,为核电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作出了卓越贡献。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化,中国广核集团与中山大学将继续携手,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技能的核电人才,共同推动核电“工程师教育”项目的持续发展。
“沉浸式”体验 开启核电之旅
7月26日,中国广核集团2024年聚核体验营在大亚湾核电基地活动顺利闭营,来自全国各地27所高校的38名学生结束了为期一周的精彩核电旅程。
在一周的时间里,聚核体验营的营员们相继参加了开营仪式、破冰之旅、大亚湾核电基地及周边参观、集团发展历程与公司座谈会等一系列精彩活动。
在聚核体验营开营仪式上,大亚湾核电党委副书记李卫纲向大家介绍了聚核体验营活动的意义、集团及大亚湾核电发展史。开营仪式后,营员们开展了破冰活动,在培训部唐莉老师的带领下通过“有缘千里来相会”“以一破百”“速度大比拼”“你划我猜”四个活动,大家在欢声笑语中迅速熟悉起来,成功破冰。
7月23日—24日,营员们参观了望海亭、材料码头,核能科技馆和长湾以及模拟机等基地打卡点。在参观模拟机过程中,模拟机教员李广为营员们详细介绍了运行人员的发展路径,解答了大家对于主控室的各种疑问。
大亚湾核电还特别邀请了培训部骨干员工结合自身经历,与营员们进行深入交流。在运行岗位推介会上,培训部经理刘思男结合自身经历,为大家详细讲述了培训授权、学习考操和生活作息等情况,充分介绍了运行岗位的优势。此外,所有专场均开展了师兄师姐交流会,来自各业务线的骨干员工向营员们分享了职业发展及生活情况。
在7月26日闭营仪式上,营员代表们分享了自己的感想和收获。他们纷纷表示此行充分感受到了大亚湾核电基地优美的环境,感受到了中广核“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
链 接
给水泵汽轮机转子实现国产化
给水泵是核电站二回路的“心脏”,为核电站二回路水提供“澎湃”动力。水在给水泵中加压后,送至蒸汽发生器后汽化成为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产生电力。汽轮机是给水泵组的“机芯”,转子是汽轮机中最核心的部件,它以约5000转/分钟高速运转驱动汽轮机工作。
30年前,大亚湾核电站建成投产,作为国内首座百万千瓦级的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采用法国技术设备也是从国外进口而来。给水泵汽轮机从英国漂洋过海来到了大亚湾,经过30年的运行,给水泵汽轮机中最“劳模”的转子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为了确保其能够继续高效、安全地运行,不得不考虑是不是要进行更新换代。但是要换一个新转子,除了面对设备上存在的技术壁垒,还有安全、资金、制造周期等因素牵制。
为了打破这一困境,2023年,大亚湾核电设备管理部组建了转子国产化团队。为了赶在三十年大修的窗口期,要在9个月的时间里对近800个叶片设计生产,重达3吨的转子锻件制造加工,近1000项尺寸待确定,局部尺寸要精确到0.001毫米,各项性能不能差于旧转子……
转子国产化设计任务艰巨、时间紧张,从何下手?转子国产化团队决定从目前所有已知信息和途径中寻找突破口,就在他们即将揭开最后“宝藏”的面纱时,突然发现少了打开宝藏入口的“钥匙”——关键叶片的叶型设计数据。这1%的缺失却像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卡住了前进的步伐。团队成员决定自主设计叶型,自己研发“钥匙”。
从自主设计部分顺利完成,到最终国产转子动平衡和超速试验得以顺利完成,转子国产化团队突破重重困难。近百次会议讨论,近百项关键尺寸确定,上千项数据测量比对,100多套工具工装开发,20多天的力学计算复核……无数个灯火通明的日子,只为了技术上的精益求精,品质上的卓越追求,终于实现了核电领域国产给水泵汽轮机转子“从无到有”。
2024年4月,新转子进缸通流数据测量全部合格,新转子与旧汽缸配合堪称完美,新材料、新叶型、新轮槽、新转子性能更加“强悍”。转子国产化助力“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