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五一中路小学(以下简称“五一中路小学”)秉持“五育并举,专注于一”的办学理念,以“培养童趣,守望童年”为办学愿景,倡导教师以“爱心滋养人格,专业成就智慧”的原则,营造“向上向善,自信自立”的校风,培养学生“乐学善思,合作创新”的品格,努力建设一所“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实”的城市小规模精品学校,让真诚至美绽放在校园的每一寸土地上。本文针对当前学校校本课程制定及实施的研究,从课程建构的角度介绍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有系统、有组织、有结构的课程实施方案,以及包括确定课程指导思想、育人目标、设计思路、实施方法与评价等的具体做法。该课程方案的开发和实施探索了学科育人的新路径,增强了教师的课程意识,丰富了教师的知识结构,也保障了学校课程整合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性。
一、课程指导思想及育人目标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积极推进五一中路小学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深度理解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内涵,推动基础教育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实现高质量发展,依据《湖南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2022年版)》,学校结合办学理念,以长沙“品质教育”为契机,持续深化“五一中路小学课堂”研究,以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为抓手,进一步凸显五一中路小学课程的综合化、课堂的生本化,结合学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的特色,制定实施方案,以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校本化”实施规划,指导学校未来的课程建设,让课程为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新时代的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筑梦者,要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目标。学校根据办学特色创建“石榴籽”课程,“守望相助,石榴花开”,培养学生“乐学善思,合作创新”的美好品格,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为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学生的适应性,基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的特色,学校开设了“石榴籽”课程体系,寓意各民族像石榴籽那样紧紧地抱在一起;根据“向上向善,自信自立”的校风及“真诚致美”的校训,分设自信课程、自立课程、向上课程、向善课程、致美课程,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内容进行整体统筹规划。学校遵循全面性、均衡性、发展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原则,以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为基本思路,以“必修+选修”的形式,以德育为龙头,艺术教育、劳动教育先行,智育、体育并驾齐驱,“五育”融合,让“石榴籽”校本课程实现全覆盖,不断创造、积累课程领导与教学领导的经验,不断提升课程领导力和教学领导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三、课程实施方法
1.“五育”课程整合实施
为清晰课程育人功能,学校把课程分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大类,五类课程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既有目标、学习方式的共同点,又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同时学校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为特色,开展课程整合,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这五类课程往往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推进。
2.“必修+选修”整合实施
学校创新课程方式,采取“必修+选修”的整合方式,分层次、分年级开展,让学生既有指定性学习课程,又有个性化课程可选择,让学生个性得以发展。必修课为:一年级“幼小衔接”;二年级“趣味田径”;三年级“我会舞狮”“简牍知识我知晓”;四年级“游泳”“声乐”;五年级“素质拓展”“湖南历史我宣传”;六年级“小升初衔接”“隆平高科”。全校必修“乐乐小院种植课程”。选修课每学期自主申报,在点课平台进行选课。
3.跨学科整合实施
学校充分挖掘学科间的共性与联结点,进行课程跨学科整合实施。例如,读书节以语文、英语学科协作推进;艺术节则以音乐、美术学科协作推进;大单元综合实践活动则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道德与法治学科协作推进;科技节由科学、数学组协作推进;体育节由体育与健康学科、音乐学科协作推进。
4.校外课程整合实施
学校与长沙友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长沙简牍博物馆、湖南和平解放史事陈列馆、湖南农业大学、乔庄社区等校外教育基地展开合作,整合出符合学校校情的校外课程内容。
5.时空整合实施
校本课程实施的时间设置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科学的时间安排与统筹能更好地实现校本课程的价值。学校不断研究、调整,设计了科学合理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在时间统整上,合理规划学生的在校时间、大型活动时间、课堂时间,为学生自由生长留足时间。在空间统整上,根据课程特点采用长短课相结合、单双周课相结合、室内外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的实施方案。尤其针对一些难点课程的实施,学校会采取短课时与长课时相结合的系列课程实施方法,使课程安排更加灵活、有效。
四、课程评价
根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评价要求,“石榴籽”课程的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并遵循四项评价原则,即过程性原则、多元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例如,过程性评价主要以教师课堂教学实施的形式展开,需要教师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建立起关注学生发展的激励性评价机制等;结果性评价以学科节活动、校本课程成果展示的形式展开,并定期开展校级优秀课程案例评比。同时进行总结反馈,并对下一年的规划提出修正,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构建符合学情的课程实施方案,能有效促使教师从育人本位出发,站在课程的高度审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落实新课标理念,培养符合时代需求且具有核心素养的新时代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