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教材 活用栏目 提升素养

2024-09-24 00:00娄鹏飞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24年8期

2024年河南省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一经发布,许多人就注意到非选择题中的第18题素材取自统编八年级上册教材第6页“运用你的经验”栏目中的内容(如图所示)。

【2024年河南省道德与法治中考卷第18题】

中学生小明和伙伴们利用暑假在社区组织了“墨缘·大手拉小手”活动,他们发挥特长、分工协作,每周三和周五下午教小学生书法和国画。一个暑假下来,小明和伙伴们收获了很多“粉丝”,小朋友们亲切地称他们“墨哥哥”“墨姐姐”。为了让课堂秩序更好、小学生们进步更快,他们还钻研起儿童心理学和国画技法教学。小明和伙伴们感觉自己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组织能力都大大提升了。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墨哥哥”“墨姐姐”的行为进行评析。

从新课程标准来看,本题基于核心素养,考查学生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活出生命精彩、实现人生价值,丰富学生实践体验,促进学生知行合一。从试题情境和设问来看,本题情境取自于教材栏目,设问内容由分享收获变为对主人公的行为进行评析,学生从活动参与者变为旁观者。让学生以旁观者的视角对事情或现象进行观察与评价,重在考查学生的高阶思维。从试题参考答案来看,亲社会行为、实现生命价值、善于合作等知识均来自于教材,但需要学生通过对情境的分析概括出这些知识,答案内容跨度大,极具综合性。

基于以上对比分析,笔者又对比分析了2021—2023年的河南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发现这三年的中考试题中也有试题是挖掘教材中“探究与分享”“运用你的经验”等栏目中的资源,然后进行整合改编的,具体如下表所示。

从上面的对比分析来看,直接改编自教材栏目的试题有辨析题、材料体现与说明题、理解类试题等,且大都来自“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两个栏目。

河南道德与法治中考为开卷考试,一些学生为了提高成绩,往往会根据社会上出版的“速查资料”和时政多角度分析解读资料进行复习,甚至不停地“刷题”,既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精力。事实证明,研究中考真题特别是改编自教材的试题,活用教材栏目,有助于学生夯实基础、提升素养。

一、精研课程标准,明确素养立意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最大的亮点就是提出了核心素养,无论是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还是评价建议中的学业水平考试建议,都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学习与考试中,在精研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明确试题的立意,多从培育核心素养的角度来思考情境、设问、内容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理解八年级教材第6页的“运用你的经验”栏目的基本立意,2024年河南道德与法治中考卷第18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活用教材栏目,提升关键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教材栏目有“运用你的经验”(适用于每节课的导入)、“相关链接”(多为资料补充)、“探究与分享”(启发思考,适用于教材重难点突破)、“方法与技能”(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实用性强)、“拓展空间”(课后延伸)五种,每一个栏目的设计都是教材编写者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情精心设计的,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吃透教材、活用教材栏目,结合现实生活,变教材情境为学习情境,变学习情境为试题情境,提高课堂学习效益,实现学、考、评一致。比如,八年级上册教材第6页的“运用你的经验”栏目,基于素养立意,学生在学习中如果能变换设问,评析同学们的行为,思考学生应该如何做,不仅能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且能学会做人做事。

三、学会知识迁移,夯实素养根基

知识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命制试题绝不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照搬,而是通过变换情境和任务来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从往年的典型试题来看,2021年的第20题,整合了两处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内容,替换了教材中的法律文件,但设问方式仍沿用了教材中的问法来考查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国家主席的职权。2024年的第18题,几乎原封不动地照搬了教材中的材料,但设问方式从谈自己的活动收获,变为了评价别人的行为。可以看出,材料与设问,总有一个要变动,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首先,要夯实基础知识,没有坚实的基础,知识迁移无从谈起。其次,要加强单元整体学习,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学科大概念统领,建立知识网络,提升综合能力。最后,要掌握知识和情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同样的知识解决不同的问题,夯实素养根基。

四、理清设问逻辑,培养高阶思维

试题任务一般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看”四类。“是什么”类任务一般含有“由此可见”“是”“表明”“说明”等字眼,答题时则常用演绎法和归纳法。“为什么”类任务一般含有“原因是”“有利于”“说说理由”“为什么”等字眼,答题思路则为“联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和时政,紧扣问题”作答。“怎么办”类任务一般为“给我们什么启示”“怎么做”“采取哪些措施”等,答题方法则是“从材料中归纳、从课本知识寻找、结合时政语言”作答。“怎么看”类任务一般为“评析”“辨别与分析”,答题思路则是“亮明观点,分析原因,正确的阐明理由,错误的分析原因并改正过来或补充完整,最后落脚于学生应该怎么做”。

中考中改编自教材栏目的试题往往也在上述四类任务中变换。同一种情境,教材中问的是做这件事的意义,考试时就有可能变为怎么做好这件事;教材中问做这件事情的原因,考试中则可能考查做这件事的意义;等等。无论怎么考查,初中阶段就跑不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怎么看”的逻辑,因此学习时不应拘泥于教材中设问是哪种类型,而是要把一件事情从头到尾思考清楚,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理清思维逻辑。从布鲁姆分类学来看,分析、评价和创造属于高阶思维;从中考考向来看,每年都有这样的题目以助力人才选拔。

依据新课程标准,只有基于核心素养养成,立足教材,弄清楚教材栏目内容的来龙去脉,夯实知识基础,提升关键能力,学生才能实现从解题到解决问题、从做题到做人做事的转变,提升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