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人龙舞数字化虚拟体验模式对文化传承效能的深化与可行性

2024-09-22 00:00:00习敏慎
艺术大观 2024年17期

摘 要:光华村的人龙舞,以其独具一格的动态美学和深远的文化底蕴,一直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作为力与美的结合,这种传统舞蹈不仅仅是对舞者娴熟技艺的展示,更是历史与文化的生动载体,彰显着民族无尽的智慧与创新精神。然而,这项非物质遗产目前正遭遇传承的挑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利用创新的数字虚拟互动技术,赋予光华人龙舞新的生命力,通过再现其壮丽的表演情境,使全球观众能够跨越时空,沉浸式地领略其非凡的艺术魅力。借助数字化虚拟体验的手段,不仅能增进公众对人龙舞的了解和热爱,更为关键的是,它为这一珍贵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提供了现代化的途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之路开启新的可能。

关键词:光华人龙舞;数字化;虚拟体验模式;文化传承

随着旅游数字化的蓬勃发展,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然成为引领创新的重要力量,为非遗旅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人龙舞是流传在佛山顺德区杏坛镇光华村的一种传统民间广场舞蹈,它保留了古百越族龙图腾信仰的遗风,展现出南国水乡龙文化的精髓,将舞蹈因素融入南派武术,曾被誉为“中华一绝,别无他龙”。但因多种社会、文化因素,佛山人龙舞宣传力度不足,世人只知“湛江人龙舞”,却不知“光华人龙舞”。当前,虚拟现实等元宇宙技术为非遗旅游及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旨在深入探究光华人龙舞数字化虚拟体验模式对文化传承效能的深化影响,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从而丰富佛山非遗旅游发展策略,推动佛山文旅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品牌。

一、光华人龙舞传承发展现状及突出问题概述

光华人龙舞起源于清代,已有数百年深厚的历史底蕴,这一传统民间广场舞舞蹈至今仍得以保护和传承,然而这一独特的非遗文化目前也面临着传承与继续发展的困境。当前,光华人龙舞的传承主要沿着三条路径进行。

1.村内传承。人龙舞是在南派武术的基础上,吸收民间舞蹈、武术元素发展而成的,现主要承担人龙舞传承的是合和堂人龙武馆,虽然代代有传承,但是绝大多数队员都是村民自发前来训练,队内人员流动变大。

2.校园传承。光华村合和堂和当地政府合作开展人龙舞进校园活动,并选拔培训一批学员作为接班人。但孩子们时间有限,增加了培训的时间成本。除此之外,队中多为小学生,导致队伍年龄结构上青黄不接。

3.社会传承。光华人龙舞注重通过大众传播渠道,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如参加一些节日表演、拍摄一些纪录片等。然而,在传播的形式上,主要以口头传播为主,视觉传播为辅,触达范围窄。老一辈的武馆人言传身教进行传承与发展,以口述的形式教授人龙舞演员,在传播的知名度方面,知名度较低、品牌声量小[1]。

在当今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光华人龙舞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正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其传统的传播方式已显得落后,数字化手段的匮乏使得其难以与现代社会有效对接,从而限制了文化的广泛传播与创新发展。同时,现代化进程的冲击也导致了传承人才的缺失,青年一代对人龙舞的兴趣和参与度逐渐降低。更为严峻的是,资金匮乏使得人龙舞演员面临生存困境,日常训练和商业演出的维持变得异常艰难。这些问题共同构成了光华人龙舞传承与发展的难题,亟待我们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二、光华人龙舞的文化价值分析

光华人龙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一)历史渊源与独特个性

光华人龙舞起源于清代中叶。1871年,光华村人梁耀枢高中状元,村里人自发组织人龙舞表演迎接状元荣归故里,此次表演由一百八十人组成,阵容庞大,气势恢宏,引起不小的轰动和反响。自此,但凡大小喜庆节64677cd5cc98026d1b1915b8929aaf07日,光华村都会举行人龙舞表演,习俗世代流传。除光华人龙舞外,其实在广东的湛江东海岛地区也保留着类似的以龙形编舞的传统,但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演变,光华人龙舞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二)表演形式与特点

光华人龙舞的舞蹈队伍由数十至一百多人组成,长数十米百多人的身体重叠形成龙的形状。队伍整体分为龙趸(龙的底部)和龙身(龙面)两部分。担任龙趸者须体魄强健,能用肩部和腰部承托龙身;担任龙身者骑坐在龙趸肩膀上,双手挥动红色绸带作龙爪。所有舞者也是武者,因此整个舞蹈的动作与节奏步伐扎实稳健,腰马强劲有力。在“龙珠”的引领下,龙身随着传统的三星、七星鼓点有节奏地起舞。在服饰与道具方面,人龙舞队伍的服饰整齐统一,“龙身”穿金红色印鳞片的龙服,“龙趸”则身穿一身黄色武术服装,脚穿武鞋,头戴英雄巾。

(三)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光华人龙舞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对龙的崇拜和信仰。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着权利、尊贵和吉祥。光华人龙舞通过展现龙的形象和气质,传递出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其次,光华人龙舞也融入龙多种地方元素,如当地的民风民俗等,使得这一艺术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湛江人龙舞作为东海岛特殊社会历史因素与地域自然条件下的产物,融入了古海岛群众娱龙、敬龙、祭海、尊祖等多种风俗,体现海洋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而光华人龙舞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的武术渊源,它体现了武术与舞蹈的完美结合,除了在喜庆节日寄予吉祥、团圆的美好祝愿以外,还充分展现了力量与美的融合,代表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同时,光华人龙舞也象征着和谐与团结。在舞蹈中,舞者需要紧密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呈现出完美的艺术效果。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也是我们所倡导的价值观之一[2]。

三、光华人龙舞数字化发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建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中围绕人工智能,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光华人龙舞是国家级非物质保护遗产,其社会作用、文化地位都不可忽视,对于推进人龙舞的数字化工作,也是推进我国文化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着力点。因此,光华人龙舞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的开展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必要性

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不仅能够促进人龙舞的保护,也能提升人龙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率。目前,我国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国家京剧院等多单位都积极开展文旅融合,通过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让文化“活起来”。让龙舞文化走进大众生活,不仅能保护原有文化,也能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

(二)紧迫性

目前,光华人龙舞因多种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发展传承面临重重危机,亟需加大力度予以保护;我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文化行业系列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由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并于2023年9月29日实施,规范非遗档案,广东省始终走在前列,如广东省文化馆的公众号、抖音号、视频号也已推出数字化采集后二次加工的短视频作品,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的展陈方案和设计也充分考虑了非遗数字资源的利用,以此为范例及契机,对于光华人龙舞这一类处于传承与发展弱势地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显得极为紧迫。

四、数字化虚拟体验模式在文化传承中的应用

数字化虚拟体验模式主要依赖于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先进技术,通过计算机生成的模拟环境,使得用户能够沉浸于虚拟世界中,实现与虚拟对象的互动。这种技术特点能够使得文化传承的过程更加生动、直观和有趣,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延续提供了新的途径。

(一)数字化虚拟体验模式的技术原理与特点

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创建三维虚拟环境,使用户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用户可以通过VR眼镜“穿越”到古代宫殿,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古代宫廷文化的氛围。而增强现实技术则可以在现实环境中叠加虚拟元素,使用户在现实中就能与传统文化进行互动。例如,通过手机或AR眼镜,用户可以在博物馆中看到文物的三维模型,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3]。

(二)数字化虚拟体验模式在文化传承中的成功案例

当前,国内运用数字化虚拟体验模式进行非遗传承和推广的案例越来越丰富,如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化探索,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R),让游客可以在家中通过VR眼镜游览故宫的各个宫殿。除此之外,故宫博物院还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在博物馆中设置AR导览系统,游客可以通过手机扫描文物上的二维码,查看文物的三维模型和详细介绍;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郎佳子彧带领团队进行了面塑艺术的数字化探索,通过3D建模等方式将作品进行数字化储存,使得老艺人的作品能够永久保存,并通过各种移动端口分享传播给更多的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生侯乐阳带领团队开发“琼瑶梦旅”,不仅促进了铜官窑古镇非遗文化的传播与推广,还激发了“活态化”非遗作为地方特色景点的生命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木版水印”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魏立中,通过数字藏品的形式将木版水印作品进行线上销售,打开了非遗作品闯市场的新渠道,不仅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到木版水印技术的魅力,也为传承人带来了经济效益,进一步激发了他们传承和发扬这一珍贵非遗技艺的信心。

这些案例表明,数字化虚拟体验模式在非遗传承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潜力。通过运用先进技术,可以让非遗文化以更加生动、直观和有趣的方式呈现在公众面前,提高非遗文化的传播效率和影响力。

(三)数字化虚拟体验模式在光华人龙舞传承中的适用性

光华人龙舞,作为一项亟待振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许能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寻得新生。参考国内成功的数字化实践,我们可以设想虚拟体验技术对这种古老艺术形式的革新作用。一方面,虚拟现实技术的介入能极大地优化学习和传承的效率。它能构建出栩栩如生的光影舞台,让新手仿佛置身于龙舞的壮观场景中,快速领悟复杂的舞蹈步伐和精神内涵。同时,这种技术还能永久保存每一次灵动的舞动瞬间,成为未来学习者的珍贵教程资源。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为光华人龙舞的传播打开了全新的维度。借助互联网的力量,精美的舞蹈片段和详尽的教学内容得以跨越地域限制,触及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尤其是吸引年轻一代的目光。不仅如此,这种数字化体验还能巧妙地融入文化旅游和教育项目,为这项遗产的传承带来多元化的互动形式,赋予其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4]。

五、光华人龙舞数字化虚拟体验模式路径探寻

(一)数字化技术运用

面对当下人龙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挑战,首先需要解决传承的问题,即如何将这项非遗保护下来并延续下去。当前,光华人龙舞的舞蹈动作、武术技艺、传统服装及舞蹈结构等核心文化元素等均未有详细记载。因此,实施数字化采集与储存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数字化采集与储存

数字化到来为非遗保护增加了手段,数字化采集和储存包括很多高精度的数字摄像、三维扫描等,将光华人龙舞的每一个细节都精准捕捉并转化为数字化格式。随后,建立专门的数据库,对这些数据进行系统化、标准化的储存和管理,形成数字档案资源。

2.数字化再现与修复

3D打印技术和VR科技可以广泛地运用在人龙舞数字化保护的再现和修复中。如将舞蹈动作、舞蹈矩阵等进行3D打印并记录,除此之外,VR技术的应用也使得人龙舞的再现保护有更大的机会,它可以生成具有交互性和动态性的虚拟世界,打破空间上的局限性。

(二)虚拟体验模式的探寻

光华人龙舞在保护的基础上还需考虑发展与传播的问题,只有打响知名度,将文化传播出去,才能提高其关注度,使更多的人投入该项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中,那么探寻顺应当下旅游发展新风向,探索新道路成为关键问题。

1.虚拟仿真(VR/AR/MR)技术

虚拟仿真技术通过微型显示设备和近眼显示光学系统两个部分的相互配合,在人前方呈现虚实结合的景象。AR和MR没有本质区别,目前华为推出的AR地图较为典型,可通过华为AR地图看到虚实融合的莫高窟世界,这些虚拟仿真技术有望创新人龙舞的传播方式,也将给游客带来全新的非遗体验认知。

2.投影与成像技术

投影与成像技术在非遗文旅的主要应用场景是各类室外灯光秀和室内多媒体展示装置。运用灯光秀模拟人龙舞气势恢宏的场景氛围渲染。

3.沉浸式剧场

沉浸式剧场是一种舞台演出形式,旨在通过营造全方位、身临其境的观赏体验,使观众完全融入剧情和环境中。剧场通过融入触觉、听觉、嗅觉等多个感官的元素,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感受故事和情景。此种形式将有助于多感官塑造人龙舞舞台表演,还原人龙舞的室外热闹、恢宏的场景氛围。

4.虚拟数字人

虚拟数字人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式,在非遗文化的传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创建出拥有逼真外貌和行为表现的虚拟数字人,作为光华人龙舞的虚拟形象代言人。这些数字人可以在各种场景中进行表演和互动,为观众带来全新的非遗体验认知。同时,通过虚拟数字人的运用,还能够大大降低人力物力成本,提高非遗文化传播的效率。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光华人龙舞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数字化采集与储存、数字化再现与修复以及虚拟体验模式的创新探索,有望为光华人龙舞的传承与发展开辟出新的道路,让这一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六、光华人龙舞数字化虚拟体验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技术可行性是实施数字化虚拟体验模式的基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3D建模等技术在文化传承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体验,使用户仿佛置身于光华人龙舞的表演现场,感受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这些技术还能够对光华人龙舞的表演过程进行数字化记录和保护,为后续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经济可持续性是判断数字化虚拟体验策略能否长久运营的核心考量。尽管初始阶段可能会面临相当的资本投入,如购买高科技设备、研发软件、创造内容等成本,但从长远的视角出发,这些投入将被其显著的经济回报所超越。借助这种创新模式,我们能吸引更多游客和用户的参与,并通过文创商品的售卖来增加收入;同时,还有机会与旅游、教育等领域携手,共创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旅游活动,从而推动文化产业向多元化的方向繁荣发展。

社会接纳度是衡量数字虚拟体验模式能否赢得普遍认同和普及的关键尺度。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和文化需求的持续膨胀,大众对传统文化和非遗遗产的保护与承继展现出愈发浓厚的兴趣。这种创新的数字化虚拟体验模式,犹如一股清流,为年轻一代提供了独特的观赏和互动平台,有效地呼应了他们日新月异的文化追求。

文化传承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数字化虚拟体验方式对其的赋能程度。借助这种创新模式,光华人龙舞的精彩演绎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得以精准地数字化记录和保护,从而为后续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模式以其新颖性吸引着年轻一代的目光,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守护中,拓宽了传承的边界,增强了其社会影响力。再者,数字化虚拟体验模式还能携手各种媒体平台,通过线上线下交融的互动方式,积极推动光华人龙舞文化的广泛传播和深入普及。

七、光华人龙舞数字化虚拟体验模式对文化传承效能的深化影响

在数字化技术的引领下,光华人龙舞数字化虚拟体验模式不仅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提供了全新的平台,更在多个维度上深化了文化传承效能。

(一)打破时空界限,拓宽传播渠道

数字化采集与储存技术能够使得光华人龙舞的表演过程、服饰、道具等得以数字化保存,并通过互联网传播到世界各地。观众无需亲临现场,即可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身临其境地感受光华人龙舞的独特魅力。这种突破时空限制的传播方式,极大地拓宽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渠道。

(二)数字化再现与修复,还原历史真实

借助数字化再现与修复技术,我们不仅能够重现光华人龙舞的经典表演,还能对遗失、中断、消失的表演元素进行数字修复,还原历史真实。这种技术的运用,不仅能让观众领略到传统艺术的精髓,更增强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尊重。

(三)虚拟仿真技术,增强互动体验

虚拟仿真技术(VR、AR、MR)的应用,为观众提供了沉浸式的互动体验。观众可以通过虚拟现实设备进入光华人龙舞的表演场景,与表演者互动,甚至参与到表演中来。这种互动体验不仅可以增强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参与感,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深化文化内涵,提升传承效能

光华人龙舞数字虚拟体验模式不仅关注表面的表演形式,更致力于挖掘和传承其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数字化手段展示光华人龙舞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等,使观众在欣赏表演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价值。这种深入的文化传承方式,不仅提高了传承效能,也增强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五)创新传承方式,拓展文化空间

数字化虚拟体验模式为光华人龙舞的传承提供了创新途径。结合投影与成像技术、沉浸式剧场和虚拟数字人等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创造出更多元化、更具吸引力的表演形式和文化活动。这些创新传承方式不仅夯实了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拓展了其文化空间,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八、结束语

深入探索光华人龙舞的当代境遇,我们明显察觉到这种独一无二的艺术表达方式正遭遇现代浪潮的严峻考验。尽管如此,它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瑰宝,凝聚了悠久的历史记忆和民族的集体灵魂。因此,寻找将其融入数字时代的策略变得至关重要且刻不容缓。创新提出的数字化虚拟体验策略为这一传统舞蹈的传承与革新开启了全新的视角。本文研究表明,这种模式在守护文化脉络中展现出巨大的可能性,同时为光华人龙舞的数字化转型勾勒出切实可行的道路。这一转变不仅赋予了古老艺术形式新的生命力,也为全球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弘扬树立了榜样。展望未来,借助数字化技术的力量,我们憧憬光华人龙舞能突破地域的界限,让全世界的观众都能感受到这份独特的舞蹈之美,进而加深文化传承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传志,唐济川.新疆维吾尔族非遗“达瓦孜”技艺数字虚拟体验开发[J].湖南包装,2020,35(03):36-39.

[2]侯贝贝.非遗视角下陕西面花数字化建设的虚拟体验设计构想[J].西部皮革,2021,43(08):64-65.

[3]马晓娜,图拉,徐迎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现状[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9,49(02):121-142.

[4]薛可,龙靖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传播的新挑战和新对策[J].文化遗产,2020(01):140-146.

项目基金:1.2023年广州工商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具身认知视域下广州红色文旅沉浸式体验设计研究”(项目编号:KYYB202325);2.2024年佛山市社科规划项目“文旅融合视域下佛山红色文化IP+模式构建与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4-GJ158)。

作者简介:习敏慎(1992-),女,江西新余人,硕士,讲师,从事交互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