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张建军,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毛泽东文学院中国报告文学作家研修班学员。有诗歌、散文在《诗刊》《星星》《诗选刊》《湘江文艺》《草堂》《诗歌月刊》《诗林》《阳光》等报刊发表,入选《2009中国诗歌选》《中国散文诗选2013年卷》《2017中国诗歌选》《安徽省文学年鉴2017年卷》《2022中国诗歌排行榜》《2022中国散文诗排行榜年选》《2022中国当代诗歌年鉴》等30余种选集并有获奖。
春光
挖荠菜的小姑娘
她新新的竹篾篮子里
挤满了荠菜稚嫩的身子
镂空的孔隙漏走了凛冽的寒冬
田埂上满是丢失的妙龄年华
雨水洗濯鸟鸣
岩石上的石耳竖起大耳朵
春天,那么多的阳光仓皇逃窜
听不见一点声音
无数的花朵正在抖落俗世的尘埃
晒太阳的老爷爷大半生的患得患失
已释然了
额头上黝黑的皱纹深一辙浅一辙
仿佛曾经赶出来过一万匹野马
白鹭在湖边闪着银光
与一个黄昏又一个黄昏,来来往往
邻居奶奶刚刚走进菜园子
她手握镰刀,割下一捆新鲜的豌豆禾
像是在驯服一头神兽
丝瓜
深秋,在皖南的柯村看见一园紫甘蓝
兀立生长
雨丝如线,一针一针地织网
柯村静谧得像一颗蜡染的青番茄
雨中的油麦菜精神抖擞
葫芦花吹响秋天的集结螺号
众山如飞奔的豆荚。白鹤立在滩上
菜园里的朝天椒像一堆篝火,燃烧旧的事物
秋风是刀子
割篱笆上的扁豆禾。石头和流水
割旷野的烟岚
割黄昏的茭白。地瓜葳蕤如渔火
丝瓜是缫丝的嫘祖
把最后一朵花瓣举到唇上
人间,承沐了多少秋雨的恩赐
层层叠叠
雨水,把我们分开。又把我们组合
冬瓜的半个身子,像一头桀骜的花豹
隐入青铜的草丛
苦瓜的藤蔓用沉默洗涤时光
秋风从园子里,送我们一程又一程
春夜喜雨
雨点在房顶上一路小跑
急匆匆的像一队麻雀
它们抱成一个团
从屋檐上跳下来
再在窗棱上用力蹦一蹦
然后躲藏到天井里
一坛又一坛的花香
此刻正在旷野里汇集
雨点又从树梢上突兀地跃入水塘中
它带来远山的苍茫
酣畅淋漓地倾泻
飞禽和游鱼是盛开的花朵
紫色的蝴蝶兰亮着它的大眼睛
雨水在枝叶上荡漾
我看见它抖动了春天的波涛
一整夜
它以最好的身段
抖动春天的波涛
荞麦花
像母亲手里无数的补丁
缝在一条条田埂里
牛群是一粒粒青涩的花籽
钉在草地上
咀嚼每一个枯黄的落日
荞花如雪
如母亲身上的霜花
夜夜都有疾风吹走低微的星光
在田埂上丢下一声声空寂的呐喊
太阳的光从一朵花跳到另一朵花上
淌着蜜
花影里,涌动一万个柴火垛
清明
蚕豆花开在麦地里
春风一刀一刀地剪屋角的残雪
麦苗成为了饵线
悲伤的是
沉入泥土里那些故去的灵魂
每年都要翻山越岭。哪怕淋一身冷雨
也要再回望一眼归家的小路
再找一找村口的池塘,大枫树
看一看那些熟悉的田埂
和走过的青石板桥
草木是针线,一针一针
缝补相思。记下祖恩祖德
怀念是抵达内心最亮的灯盏
山野的杜鹃花丛丛簇簇
修葺夜晚的寒风。长长的藤蔓洗去苍凉
鸟声和狐狸一直混迹于丛林,嘎吱作响
此刻,却像一场夜雨一样迅速消逝了
野地里的牛羊啃噬新的喇叭花
我们跪拜的南山人潮如涌
年复一年。
我们也终会成为山的一部分
江南的春
桃花分娩
青铜脉动
宁静的炊烟幻化为时光中的稻香
三月的乡村
每一个鸟巢都不再孤独
水墨的江南,杏花开在梅林里
雁阵启程
上弦月。是大河湾飘过来的一艘小木船
从黄昏到日暮
一畦蛙鸣镀亮了村姑们手腕里的银镯子
芍药开花
溪水纷纷扬扬
父亲的白发
是一条河流的秘境
月亮谣
月亮有时像一块盐巴
有时又像是一块漂泊的白银盘
它像一块盐巴时
记载了人间的每一滴泪水
它像漂泊的白银盘时
收纳了世间的每一个黑夜
如果你还认为它是一块面包
那母亲点燃在灶前的炊烟
就是涂在它身上的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