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从小在海边长大。我父亲兄弟两个。大伯被海水淹没了,祖父从此就不让我父亲跑海取鱼捉虾了。我从小就很少在家听到长辈们提及潮水的事。
其实,潮水跟我们海边人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至少什么时间到集市上去买新鲜的鱼虾,必须懂得今天是几潮水,什么时间去比较合适,几十年来我一直没有搞懂。小时候就看着邻居们什么时候去集市,就跟着感觉去了。
我妻子的生父是以近海小取为生的,他懂得潮水的涨落规律,因为这关系到生命所在。他跟我们讲,老家所处南黄海的潮水跟其他海域的潮水大同小异,每天涨落两次。上涨称涨潮,退落称落潮;早上称潮,晚上为汐。潮汐受太阳和月球的共同影响,呈周期性涨落。潮汐的大小,与地球、太阳、月亮的相对位置有关,受风向和海岸的地形地貌影响,并受季节更替及气候因素制约。
老家南黄海的潮水,每日皆循规蹈矩,涨落有序,宛如人生百态,起伏不定。潮涨潮落,仿佛人生中的得失荣辱,时而高涨,时而低落。然而,这潮水并非毫无规律可循,它受到太阳、月球、地球、风向、地形地貌、季节和气候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才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态。
人生亦是如此,我们的命运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包括性格、环境、机遇、努力,等等。然而,正是这些复杂的因素交织在一起,才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
潮水的周期性涨落,告诉我们人生中的起伏是正常的,不必过分忧虑。我们应该学会在潮涨时保持谦逊,不骄不躁;在潮落时保持坚韧,不卑不亢。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人生的涨落并非完全由外界因素决定,我们的内心态度和努力同样重要。
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以乐观的心态去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潮起潮落的人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方向,活出精彩的人生。
二
参加工作之后,我主要从事农村广播的采编工作,自然少不了对海洋的研究。我老家如东海域处于太平洋西岸,潮水涨落的频率、力度主要由太平洋暖流潮波传递,到如东海域仍然保持前进波形式,维持正规半日潮类型,即每昼夜两峰两谷,涨落幅度接近,高低潮间隔时间正常情况下大约12小时24分钟。
专家怕我听不懂这方面的知识,还给我画了图。跟我说,如东海域涨潮时的流向和流速又因黄海旋转波的影响,并根据海岸线的特定走向及海底潮汐而呈现其很强的个性。涨潮时间短于退潮时间,涨潮流速大于退潮流速。即使同一次潮汐,县城掘至小洋口虽然30多公里,县城到东凌的距离20多公里,但小洋口的潮位一般比东凌潮位要高出80~100厘米,时间也较之早30分钟左右。小洋口平均高潮位为3米,低潮位为-1米,历史高潮位曾达到6.77米,而小洋口外最大潮差则高达9.92米,较钱塘江潮8.9米的潮差要高,最大流速可达255厘米/秒。这就是有名的如东洋口潮。
涨潮时,“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当地渔谚“九尺皇岸三尺蒿、蒿儿头上浪滔滔”,说的就是潮涌时的情景。
潮汛,这大海之韵,犹如人生之潮,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仅关乎海洋渔业、盐业、航运和滩涂开发,更象征着生活中的机遇与挑战,甚至映射出军事海防的严谨与坚守。
潮起潮落,恰似人生的起伏跌宕。每当潮水涌动,它带来了丰富的海鲜,满足了人们的味蕾,也滋养了无数生命。这正如人生中的机遇,它们悄然而至,带给我们无尽的惊喜与收获。
然而,潮汛也并非总是如此慷慨。有时,它会退去,留下一片空旷的沙滩。这看似是失去,但实则也是另一种获得。它让我们学会了等待,学会了在平淡中寻找生活的真谛。
正如潮汛对海洋资源的影响深远,人生的起伏跌宕也塑造了我们海边人的性格与命运。老家人在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时,应如潮汛般坚韧不屈,积极向前。在享受生活的美好时,都会珍惜当下,感恩每一个潮起潮落的瞬间。
三
经过数百年体验、摸索、总结,我们如东渔民逐步掌握了潮汛的规律。每天正向或正背月球位置时,潮力总是最大,潮位呈峰态;而当向月和背月互相过渡时,潮力就弱,呈谷位。每天潮位两峰两谷是有规律的,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潮水才变得不守章法。有时潮水提前或推迟涨落,有时潮位变高或变低,成为不正规的“怪潮”。
大海无情,怪潮迭起。旧时渔民为生存冒险出海,葬身鱼腹的惨剧几乎年年都会发生。惊涛扑岸使堤内居民遭殃的事也常常碰到。据记载,1949年7月,台风、海潮并起,大潮没过堤顶,北坎镇5000多渔、盐民严重遭灾。
我的大伯就是那可怕的“怪潮”夺走了他二十多岁年轻的生命。当时苏州相邻门,到海里,大海捞针,根本找不到一点点痕迹,只好在海里捡了一只贝壳作为遗体的象征,埋在了祖坟上。这是我心中永远的痛。
我小时候经常听到有不少的人死于“怪潮”。当然,我们电台也报道过无数次大海救人的故事。潮水过处,樯倾楫摧,房倒屋塌,人畜伤亡。因海水倒灌,淡水含盐,数月之内河水、井水无法饮用,农田失收。当然,那种风暴潮一起逞凶的大灾难,即使在旧时也是多少年一遇的。
最近我在村口,看到两辆能坐34个人的大巴,在涨潮前,他们就在岸边专门接送渔民,不仅是减轻他们的强度。而更多的是多了安全的保障。
四
海潮的涨落,宛如人生中的起落沉浮,虽然其基本模式大致相同,却总能在细微之处展现出无尽的变幻与魅力。那涨落的力度,有时如雷霆万钧,汹涌澎湃,震撼人心;有时又如微风拂面,轻柔细腻,令人陶醉。
于是,在这涨落之间,便形成了高潮期与低潮期,快流期与慢流期。高潮期时,海浪翻涌,声势浩大,仿佛是大海在尽情地释放着它的力量与激情;而低潮期则显得宁静而深沉,如同大海在沉思,默默地积蓄着新的力量。
快流期时,海水涌动迅疾,如同一支疾驰的军队,势不可挡;而慢流期则显得悠然自得,仿佛是大海在悠闲地漫步,享受着生活的美好。这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大汛、小汛、速汛、闷汛,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韵味与魅力。在这潮起潮落、快流慢流之间,我们仿佛看到了人生的缩影。有时我们如同那高潮期的海浪,充满激情与活力;有时又如同那低潮期的海水,宁静而深沉。而无论是高潮还是低潮,快流还是慢流,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共同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
五
我妻子的哥哥从小就是跑海的,他在这方面的经验比较丰富。他跟我说,农历一个月内有两个高潮期,两个低潮期,即两个大汛和小汛。如东渔民把大汛小汛合称一汛,一年24个汛期,与24个节气又相吻合。他们将汛期与季节结合起来,按汛期捕捞不同的鱼类。如旧时春汛捕春鱼(小黄鱼),渔民通常在清明汛开网。清明、谷雨、立夏三汛,为小黄鱼正汛,“立夏三天鱼头散”,当年捕捞春鱼的渔汛也就结束了。
汛有大小,半月一个周期。大汛潮位高,小汛潮位低。依农历,渔民把月初的那个汛称为初汛,月圆时的那个汛称为月半汛。初汛始于上个月的25日起水,月半汛则一般于农历初十起水。起水就是小汛的终止期,大汛的起跑期。起水之后,便是一潮水,二潮水……直到九潮水(农历月小时,无半汛潮,即没有五潮水)。初五、二十的潮不称十潮水,而称下岸潮。下岸潮是大汛的终结日,又是小汛的起始日。然后,从下岸一数到下岸四,下岸四后的一天又是起水(不叫下岸五)。如此循环往复。由于两次涨潮的间隔时间正常情况下是差不多的,因而,可据此推算出某日何时涨潮。计算潮汐涨落时间有一个秘诀,就是将农历日期乘以0.8,再减去2,大体就是涨潮的钟点了,每潮涨落约一个时辰。如下岸三为农历初八,白天在午后4点多钟开始涨潮,故有渔谚“下岸三,吃了早饭等中饭”,即午饭后才开始涨潮,不要性急。
当你来到海边,看一眼南黄海的八月大潮,就会领略到南黄海的威猛。开始涨潮时,站在大堤远眺,海滩上并不见涨潮迹象。许久,天际才会出现微微一横,犹如一根白线,再一会儿,可见横条在蠕动。接着,海风渐猛,海浪迭起,前呼后拥,远远地,前不见首后不见尾的潮峰随着轰鸣的声响,由远及近,恰似一条白练从遥远的天际直推过来,又像一条巨龙由细变粗、由轻盈到雄浑,排山倒海,宛若天崩地裂,轰然作响,直奔堤岸、闸门。它咆哮着,奔腾着,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犹如一头雄狮,直搅得海天昏暗,浊浪滔天。霎时,风声、涛声、撞击声交汇一起,组成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狂潮交响曲。
在闲着没事的时候,我也愿意坐在岸堤上观看潮水的退却。也就个把小时后退潮了。退了潮的沙滩,浅水没脚,清澈见底,微波荡漾,别有一番情趣。王安石诗曰:“白烟弥漫接天涯,黯黯长空一道斜。有似钱塘江上望,晚潮初落见平沙。”说的便是此情此景。
如东人喜观潮,善弄潮,更敢于斗潮。潮水,宛如生命之河,起伏跌宕,时而汹涌澎湃,时而平静如镜。其涌动不息,恰似人生百态,有时激昂奋进,有时沉静反思。潮起潮落间,映照着岁月的流转,也折射出人生的哲理——在起伏跌宕中,我们学会坚韧与豁达,于平静与汹涌间,领悟生活的真谛。
黄海滩头,低语潮水之事,波涛之声,似在诉说千古的传奇与人生的浮沉。
作者简介:
李志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微博人生》《多彩的生活碎片》《慢享生活》《乡野》《心路》,多次在全国各类文学竞赛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