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各样的饮料、冰激凌很多人都喜欢,天生对“甜”没有抵抗力的小朋友能拥有这份快乐吗?
享用饮料、冰激凌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
含糖量超标
无论是饮料还是冰激凌,为了保证甜甜的口感,都添加了大量的糖,过多摄入添加糖会增加儿童患肥胖、龋齿等的风险。市面上的多数饮料含糖量高达11%,以碳酸饮料可乐为例,100毫升可乐含糖量为10.6克,一瓶(500毫升)喝下去,轻松超过每日的推荐糖量。
同样,奶茶的含糖量也不可小觑,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大众常喝的13个奶茶品牌122种市售现制奶茶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从不同甜度的奶茶含糖量结果可以看到100毫升全糖奶茶的平均含糖量为7.96克,按中杯(500毫升)计算,也含有约40克糖,即使是标榜“不加糖”的奶茶,每100毫升也有3.4克的糖。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对添加糖的建议是:2~3岁儿童不摄入添加糖,4岁以上儿童添加糖的摄入量每日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内。所以从含糖量出发,确实不太建议儿童食用——一杯饮料或一支冰激凌下肚,一天的添加糖份额就用完了。
脂肪含量高,含有反式脂肪酸
除了添加糖,奶茶、冰激凌中脂肪含量也不低,尤其是加了奶盖、奶油顶的奶茶,脂肪含量更是猛得加倍。奶茶虽是“奶+茶”的组合,但可能一点奶都不含。为控制成本,市面上大部分中低价位的奶茶采用植脂末(也叫奶精)来代替牛奶做奶茶的底。而奶精的原料植物油在氢化过程中会有一部分物质不完全氢化,从而形成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是一种“极坏的”脂肪酸,过多摄入会增加患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风险。膳食指南建议每日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不应超过2克。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结果是:100毫升奶茶中反式脂肪酸平均含量约0.72克,一杯就有3.6克,超过推荐量近1倍,加了奶盖、奶油顶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更高。
同样,冰激凌配料中含有植脂末成分,也要警惕。同时,含有人造奶油、植物奶油、起酥油等成分的冰激凌也要少食用。
咖啡因
儿童和青少年对咖啡因代谢能力较弱,少量的咖啡因就很可能达到中毒剂量,从而带来危害。一般不建议12岁以下儿童摄入咖啡因,《中国居民膳食咖啡因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建议18岁以下未成年人的咖啡因安全摄入量为2.5毫克/千克体重。奶茶中可能没有奶,但肯定有茶。奶茶里的咖啡因含量并不少,一杯奶茶的咖啡因含量在50~150毫克。除了奶茶,很多常见饮料也都含咖啡因,比如可乐、功能性饮料、含茶饮料、咖啡饮料等,应限制食用。
添加剂
为赋予各式色彩、增加风味、延长保存时间,市售饮料和冰激凌大多含有人工色素、香精、甜味剂及防腐剂等各种添加剂。一般来说,只要添加剂的使用在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内都是没有问题的。
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一些食品添加剂不利于人体健康,尤其是对儿童。美国儿科学会发布的《食品添加剂与儿童健康》中就提到人工合成色素可能会影响儿童行为及专注力。所以,尽量选择添加剂含量少的。
饮料、冰激凌可以食用吗?
结论:要分年龄段,同时还需要好好甄选。
按摄入添加糖的年龄下限,不建议3岁以内的幼儿食用。若孩子想吃点冰的解解暑,可以用牛奶、适龄婴幼儿配方奶、无糖酸奶做底,加点风味食物,如香蕉、草莓、蓝莓等水果,自制健康冰品。
3岁以上,尽量做到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更不能用饮料代替饮用水。含糖饮料是指在制作过程中人工添加糖,且含糖量在5%以上的饮料。确实想喝,可以选择100%纯果汁,但水果榨成果汁后膳食纤维含量大大减少,果糖、蔗糖等糖含量也不低,所以要注意饮用量,4~6岁儿童每天不超过180毫升,6岁以上每天不超过240毫升。
奶茶也同样最好不喝,喝的话尽量选择大品牌,选用鲜牛奶调制、无咖啡因、不添加珍珠芋圆等小料的低糖/无糖小杯奶茶,控制饮用量和频次。
偶尔吃一次冰激凌也没有太大问题,但挑选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选择成分表里鲜牛乳含量高的,>50%的冰激凌相对更好。
②选择配料表中白砂糖、蔗糖排名靠后,糖含量相对低的。
③尽量选择配料表简单的,各种添加剂少的冰激凌。
④注意成分表中脂肪一栏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选择无反式脂肪酸的。
⑤尽量不要选择抹茶、咖啡口味的或含酒精成分的冰激凌。
⑥尽量选择小包装,比如<50克/份的,以更好地控制添加糖及脂肪的摄入量。